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挛缩的影响论文_王迎春,李立,吴雷

王迎春 李立 吴雷

(上海安达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1204)

【摘要】 目的:脑卒中后踝关节挛缩功能康复的常规手段包括:超短波治疗、跟腱牵拉等。本文探讨将电动起立床训练增加到物理因子治疗方案中,观察其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超短波、手法牵拉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行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四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ROM较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增大脑卒中后踝关节活动范围及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有显著效用。

【关键词】电动起立床训练;脑卒中;踝关节挛缩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69-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0例脑卒中踝关节挛缩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者,见表1。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年龄:39~55周岁之间;(3)偏瘫侧踝关节挛缩明显;(4)生命体征平稳;(5)发病60天以内。

1.4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癫痫发作、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体内有金属异物等。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所有30例患者均接受超短波治疗,患者侧卧位,双电极板上下对置于患侧踝关节部,微温量或温热量,每次20分钟,每周6次,日一次,连续三周;所有30例患者均接受手法及牵拉治疗:由同一有一定年资和经验治疗师在患侧踝关节部施以点、按、揉、摇及跟腱拔伸等手法,每次30分钟,每周6次,连续三周。

1.5.2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训练 具体操作如下:(1)所有患者均遵循序渐进治疗原则:第一周:30例患者首次均以35度起开始站立,日递增5度,一般先站立10分钟后,将起立床放平让患者休息5分钟,再上升到当日站立角度,继续站立10分钟后结束,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共计治疗20分钟;第二周:继续按上述角度递增方法站立,85度是患者站立最高角度。本周起如患者一般情况可,病人可不必间歇治疗,行持续站立。连续6天,每次25分钟。第三周:维持85度角度患腿单腿站立(健侧小腿可以固定带固定),依患者个体差异可持续或间歇治疗,连续6天,每次30分钟。

1.5.3评定方法:(1)由专人使用通用量角器对患者踝关节治疗前后的活动范围进行测量评估并记录。

1.5.4统计学分析:见表2

表2 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ROM的影响 (x-±s)

2.讨论

踝关节挛缩是指关节本身、肌肉和软组织病变引起关节的被动及主动活动范围受限。脑卒中后的踝关节挛缩多为外在性挛缩和继发性挛缩,多表现为尖足内翻畸形。牵拉是治疗关节挛缩最常用的手段,反复多次、持续的牵拉方能产生较多的塑性延长,长时间牵伸及自身重力作用所获得的关节活动度及弹性延长往往能维持较长时间,电动起立床训练及手法治疗均能达到上述治疗效应,而超短波的温热效应可消除踝关节内慢性炎症,促进局部血循,三者结合,效果更佳。本研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适合在基层和社区使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岩,刘蓓蓓,刘慧青,王蓓蓓,周琦等.不同站立姿势对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23—1125.

[2] 南登菎.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49.

[3] 贾子善,吕佩源,闫彦宁等.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5—238.

论文作者:王迎春,李立,吴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挛缩的影响论文_王迎春,李立,吴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