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胶管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徐方伟

广州胶管厂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简述了胶管在我国质量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对胶管产品与生产工艺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胶管质量;工艺;问题

一、我国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质量控制研究大概兴起于五十年代,我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更是落后一大截,国内质量控制的研究范畴更倾向于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而且是一直沿用前苏联在 40 至 60 年代所使用的一套以质量检验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即百分比抽样方法。一直到 80 至 90 年代初,我国成立质量管理协会的同时并施行计数抽样标准检查,于是我国的质量管理得到了空前的成长,并渐渐跨入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当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虽然质量水平逐步上升中,但是市场上产品质量仍然良莠不齐,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无论从国家经济角度还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角度来说,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绊脚石。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继出台了新的质量法律和法则,之后我国产品质量管理逐渐踏入了法制的道路。随着企业统一规范的质量认证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认证认可制度的逐步完善,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还增强了我国产品在国际社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胶管产品与生产工艺

(1)胶管产品介绍

胶管是用以传输气体、液体或浆状物料的管状橡胶制品,普遍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中。按胶管承压等级将其分为低压胶管(2MPa 以下)、中压胶管(2~7MPa)、高压胶管(7~32MPa)、超高压胶管(32MPa 以上)。按照胶管结构一般将其划分为三层即内胶层、外胶层、骨架层。胶管的内胶层直接承受传输介质的侵蚀和磨损并防止泄漏;骨架层又称为增强层通常采用纤维、钢丝、尼龙帘线等,若是多层钢丝编织或缠绕时钢丝层与层之间需搭接中胶。骨架层也是胶管的承压层之一,它赋予胶管管体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外胶层是保护胶管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和腐蚀。

(2)液压胶管生产工艺介绍

按加工方法和骨架层的材料可将胶管分为编织胶管(钢丝编织、纤维编织)缠绕胶管(钢丝缠绕、纤维缠绕、帘布缠绕)、夹布胶管、针织胶管等。从胶管的成型是否采用管芯而分为硬芯成型法、软芯成型法和无芯成型法。

①硬芯成型法

这种成型方法是采用挤出机将胶片挤出包覆在一根钢制空心芯棒的成型方法,其特点是胶管成型尺寸准确、管壁光滑。但胶管成型长度受制于车间环境、工人劳作强度等其他因素,而且硬芯搬用、存放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无特殊要求的胶管或管径较大的胶管使用硬芯成型法外,其它均被软芯成型法和无芯成型法所取代。

②软芯成型法

顾名思义是将钢芯成型法芯换为一种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的软芯,它具有耐高温、耐蒸汽以及抗拉伸变形等性能。也是多数胶管产品公司所青睐的一种胶管成型方法,因为它不仅具备硬芯成型法的优点,而且还具备硬芯成型法所没有的优点,如毛坯管可以进行盘卷、弯曲、搬用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胶管车间连续化作业,提升了车间的生产效率。

③无芯成型法

无芯成型法有充气法和半硫化法之分。充气法是在挤出的内胶中充 0.02~0.05MPa的压缩空气来取代硬芯或软芯成型法。半硫化法是将挤出的内胶层进行短时间硫化,使其具备一定的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如果胶管规格较大的话需要充入压缩空气。这种成型的方法胶管长度不受车间空间限制,简化生产工序的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但是这种加工方法带来的麻烦就是胶管在编织的过程中工艺尺寸控制难度大、质量问题多,不适用于大口径胶管生产。

文中以软芯编织胶管生产为重点研究对象,故以软芯编织胶管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为主。在胶管制造之前需要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对橡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配合剂进行混合密炼。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胶管生产,胶管生产的主体工序分为混炼胶加工、内胶层挤出成型、骨架层成型加工、外胶层挤出成型、包水布、硫化、解水布等。工艺流程图如图 1所示。

图1编织胶管生产流程图

主要的工艺流程:

①混炼胶

原材料和配合剤经过密炼后还需要进行混炼,混炼的目的是为了让胶料里的各种成分分散均匀,最后方可进行压延出片。

②包内胶

在挤出机上选择与管径相对应的挤出口型,将压延好的胶片投入挤出机喂料口,胶片在螺杆的推动下在挤出口挤出包覆在以一定牵引速度运动的内芯表面。胶料挤出后需要在冷却循环水中冷却,最后缠绕在滚筒上并停放2~4小时。在挤出时胶料时需要控制挤出机的温度,防止胶料出现焦烧现象。挤出速度要与牵引速度相匹配,以防胶层扯断。

③钢丝编织

在进行钢丝层编织之前对毛坯管进行冷冻处理,防止钢丝线轴张力过大勒伤毛坯管。为防止钢丝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磨损,用中胶层将第一层钢丝与第二层钢丝之间隔开。

④包外胶

包外胶的过程与包内胶的过程大体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包外胶时需烘干和抽真空。烘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毛坯管的残存的水汽或冷热变化产生的小水珠,抽真空的目的是抽出毛坯管中残余的空气,使外胶层与钢丝层之间充分贴合。

⑤缠绕水布

在胶管外表面贴一层色带用来标识胶管产品的种类和型号,并将贴好的色带同毛坯管用水布缠绕起来,水布张力要均匀一致,防止出现褶皱或搭接不均匀的现象。

⑥硫化

硫化是胶管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硫化时采用硫化罐直接蒸汽加热,各胶层在高温、高压下橡胶分子与硫磺之间发生交联形成网状高分子。硫化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执行,防止胶管出现过硫或欠硫现象。

⑦解水布

硫化完毕的胶管需要充分冷却,在解水布前用水浇透,防止胶层与水布之间的粘合力过大对胶管外表面造成损伤。

⑧脱芯、试压

脱芯指的是去除胶管里的内芯,软芯成型法通常使用高压水将胶管里的内芯冲出,硬芯成型法通常使用机械外力将铁芯拉出,所以软芯涂抹隔离剂的目的是便于胶管脱芯。试压是在该工序下给胶管注入额定工作压力的高压水,并在该条件下检测胶管是否有针眼、漏水、鼓泡以及外观等质量问题。

⑨整理包装入库

以上项目检验完毕后还需对胶管逐一进行离层检查,此过程会对胶管进行定长裁剪来检测胶管是否离层,合格方可包装入库。我厂生产中规定胶管在采用硬芯生产模式下最终包装长度不得小于 40 米,软芯生产模式小胶管长度不得小于 50 米,米数不足规定长度时需拼接,拼接长度为 3 米。最后,检验合格的胶管产品进行包装入库。

三、对企业的建议

(1)提高车间工人的质量意识

高质量的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假如生产工人没有质量意识、工人不注重生产细节,即便是公司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也生产不出较好的胶管产品。

(2)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间的生产能力,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非生搬硬套的搬用其它企业的管理方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来说,企业的运营离不开那些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假如一个企业车间工人流动频繁,那么这个企业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企业不仅要留住人才还要加强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钢丝编织、缠绕胶管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J].张亮,邹永振.中国橡胶.2015(20)

论文作者:徐方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探讨胶管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徐方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