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明[1]2003年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表外业务的发展标志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内涵和本质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金融中介商向内涵更广泛的金融服务业转化。本文运用金融中介、金融创新等理论,结合表外业务国际发展的经验以及对表外业务监管形成的制度框架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实背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与分析,对重要的表外业务做出战略开拓构想,最后为商业银行规范发展表外业务提出了可操作性策略。 本文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 总论,提出研究问题,展示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的目标及结构,说明研究的方法及意义;第二章 理论分析,主要对表外业务的内涵、基本理论及国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为后面几章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 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背景,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实背景进行实证考察;第四章 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影响;第五章 当前发展表外业务的主要障碍;第六章 表外业务的开拓,提出表外业务的定价原则及方式,并对重点业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第七章 对策措施。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采用辩证的观点,综合归纳与具体分析相结合,找到开拓表外业务的现实途径。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1)规模小及层次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小,综合效益差。品种范围狭窄,仅局限于结算、结售汇、代理收付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技术知识含量不高,投资银行业务、衍生工具等高技术高收益的业务则刚刚起步或没有开展,业务拓展趋向同质性;(2)收费制度不完善。业务标准粗放,同一项目中各银行之间存在不同标准,对许多交叉性业务缺乏具体规定和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既无法实行合理的收费,监管部门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收费标准过低,收费项目不明确;(3)业务运作不规范。一是盲目竞争问题突出:中间业务收费更加困难;银行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盲目开发;价格战频繁出现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风险揭示不充分:对表外业务的会计记录没有专门的规定,会计处理较为粗糙,无法正确确认收入和支出,更没有将或有风险纳入表内核算;缺乏对报表附注的重视,无法反映风险敞口、契约金额、经营效益等方面的定量信息,信息披露滞后;叁是违规操作时有发生;(4)业务发展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不平衡,表外业务发展向国有商业银行倾斜,中小商业银行略显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 2.表外业务发展面临叁大现实背景:一是加入WTO带来的冲击。随着WTO的加入,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已拉开序幕,外资银行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人才、管理素质、经营理念等方面造成强大的冲击。就业务来说,除对传统的存贷款领域带来业务分流外,外资银行的竞争将集中在高收益低风险的国际业务、跨行业及衍生业务等表外业务的竞争上;二是业务发展的混业经营趋势使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面临极大挑战;叁是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率的自由波动会使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敏感度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风险和内部道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转变观念,提高服务品种和质量,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显得尤为紧迫。 3.表外业务发展滞后对银行、客户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表现在:(1)对银行自身的影响。利润空间狭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竞争日益激烈使商业银行依靠传统业务赚取利差收入st叻。。流q笋如白。J瓜以月以加。如伽如咖tofCo二,。砌a丙步履维艰;存款大战大大增加了银行的筹资成本;居民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转移使银行利息成本上升;银企关系不顺,逃废债多.经营风险积压:银行积压巨额不良资产,挤兑破产风险大;无法利用衍生工具规避利率、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大。竞争能力低下:资本充足率低、呆坏帐率高直接影响了竞争能力的提高;(2)对银行客户的影响。制约了企业改制的进程,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居民对多样化金融商品的消费;(3)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扰乱金融秩序、滋生腐败、诱发大量经济案件,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4.制约表外业务发展的障碍因素不仅有宏观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建设等微观原因。(l)法制法规建设滞后。许多新兴业务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来支持、保护和规范,制约了表外业务的创新;导致恶性竞争、金融诈骗、违法违规案例层出不穷;(2)分业管理存在缺陷。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加剧服务贸易的摩擦;对表外业务的监管滞后:现行分业监管体制已不适应混业经营的趋势;(3)金融市场环境不佳。市场发育不成熟,信用环境差,需求主体经济素质不高,对创新产品缺乏热情: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汇率还没有市场化,使经济主体无法利用现代衍生工具规避市场风险,远期外汇、货币掉期、国?

王晓娜[2]2014年在《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分为叁大部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随着近几年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今后改革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所带来的息差收益将会越来越少。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将逐步形成,银行间传统业务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因此,发展传统业务以外的创新品种,将是各银行赢得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自1996年起,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开始探索表外业务,截至2012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平均达到20%左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50%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高杠杆性及隐蔽性,由此带来的风险往往没有引起商业银行本身及监管部门的重视。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从会计视角深入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我国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表外业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该部分对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或有事项、备查类事项等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区分,准确界定了本文所阐述的表外业务的概念。第叁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该部分简要说明了我国目前表外业务发展的背景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会计视角分析了表外业务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重点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种类及特征,并对主要种类的表外业务风险点做了简单介绍,最后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分析其风险存在的动因及签发、贴现和兑付叁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第五部分:防范表外业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该部分结合上述各方面分析,从会计角度对于防范表外业务风险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苏国强[3]2003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竞争的重点是中间业务。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不大,效益也不明显,所以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分叁个部分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首先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般理论分析。从基本概念入手,讨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理论依据,再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及经济环境讨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中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先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然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再对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商业银行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分析。先从中间业务的发展的叁种模式中选出服务商主导发展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佳模式,然后从中央银行及法律法规的健全这个角度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宏观对策,再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提出发展中间业务的微观对策。

郝鹏炜[4]201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乃至现代经济的中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摆脱了中国人民银行单一统治的局面,开始走向市场化逐步完成股份改革,各银行开始不断拓展业务积极改善服务,但传统的借贷业务仍然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银行最受重视投入最多的业务。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首先,商业银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是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带来的竞争与冲击,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与冲击不仅仅是竞争主体数量上的,更是在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服务理念上的。另一方面是国内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成立与崛起也增加了市场竞争的主体与竞争强度,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较之改革开放初期更加的复杂。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商业银行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层级建设的不断完善,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愈加普遍,资金对流动通道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压缩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生存空间。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监管的加强剧烈冲击了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传统存贷业务,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手段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鉴于以上所述,积极拓展新的盈利渠道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而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引领银行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中间银行进行了概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界定、分类及作用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中国各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对影响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选取了6个变量,对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以前文的分析为基础对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卓静杰[5]2012年在《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上商业银行为了寻找利润增长的新途径而开始发展中间业务,且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和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金融理论的不断突破,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地位日益突出,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的加入,农业银行政策向农村倾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业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必将加剧,农村合作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必将受到严重冲击。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选择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为研究内容,从管理和发展的角度,以宁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以例证和详细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方法从中间业务运作效率水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情况、品种数量、人员结构、管理体制、网点等多方面和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对比,找出导致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缓慢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思想认识不够、经营理念守旧、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信息化支撑不力、管理上缺陷等,外部因素包括:体制上约束、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方面限制等。针对内外部原因,提出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立足‘叁农’,以满足市场的金融需要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努力打造金融服务成为当地业界的的一流品牌”的中间业务经营理念,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并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加强风险防范,最后要健全法律法规。

严飞[6]2013年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国家对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表外业务逐渐被国内的商业银行重视,成为他们推动业务增长和提升利润的新增长点。但表外业务的本质是非资金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利用其自身的信用,为其客户提供保证和规避风险的服务,因此,在监管有限的条件下,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要远大于表内业务。但是表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表外业务层次较低,市场份额较小,迫切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领域有创新型发展,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内部环境差、监管缺失等原因,造成表外业务风险有错误认识,潜在风险大、信用风险突出、基层责任人权力大等问题,导致担保承诺业务违约风险不断增长,仅靠着收取保证金,即通过客户的信用额度确定保证金比率,这种传统的方式已难以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为了更好地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提供参考思路和借鉴案例,帮助中小商业银行完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流程,本文对建设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学习和总结,提炼出其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提升风险控制活动的力度、加强内部监察审计等风险管理程序,及完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宣传风险管理文化,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表外业务的信息传递水平、规范外部监管内容等内外部环境全方位进行解析,提出对中小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希望为中小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快速发展中的风险管理提供改善思路和借鉴案例。

刘佳[7]2013年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潜在风险及监管对策探析》文中认为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全球资本流动频繁,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致使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仍然保持低增长态势,客观上造成国内经济发展必须应对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大体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业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金融体系整体稳健。在这样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贷规模控制约束导致的资产总规模发展受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负效应、不断加快的“金融脱媒”趋势、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监管制度等利空因素影响,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使得创新型表外业务迅速发展起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表外业务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已经形成能与商业银行传统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国内银行业和学术界围绕表外业务开展了诸多成效显着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关注传统表外业务较多、重视创新型表外业务较少,探讨银行业整体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及风险较多,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较少等不足。实际上,2009年成为国内表外业务发展过程的分水岭,表外业务之前的发展较为缓慢,之后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2011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型表外业务发展呈现井喷之势,这是与国内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坚持以利率市场化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代表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相适应的,而且这种发展进程并没有呈现短期内停歇的态势。本文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为研究重点,简要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及监管情况,结合案例分析了给予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核心是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并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案例探讨了其潜在风险及监管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基本结论:从宏观角度看,国内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基本可控;从微观角度看,在银行分业经营、国家分业监管的制度框架下,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运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创新型表外业务成为银行业整体的支柱性业务尚需时日;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的产生更多是单纯为了逃避监管,此部分业务创造的信用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影响了社会融资规模监测的准确性,甚至影响到国家能否有效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大局。创新型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最后主要是从改善外部监督和强化内部管理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建议采取的监管对策。本篇文章的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表外业务的定义及其类别。主要阐述了表外业务的基本释义,比较分析了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及“银行的影子”与表外业务,明确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型表外业务。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监管。主要阐述了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背景、主观目的和客观成效,并结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案例,简要分析了该案例背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存在的主要缺陷,梳理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表外业务监管的通行标准。第叁部分,分析了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在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比较了5家代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相关经营数据。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了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分析了创新型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及监管现状。基于具体业务案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重点揭示了创新型表外业务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信息科技风险等。与此相对应,分析了当前表外业务监管存在的主要缺陷。第五部分,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的监管对策建议。基于前述部分的讨论,本文得出基本结论。最后,为了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改善外部监督和强化内部管理两方面入手提出了建议采取的监管对策。本文主要对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应监管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最新的实际发展状况有机结合起来。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探索。谢谢各位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

王立[8]2005年在《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表外业务因为其自身无资本要求、赢利能力强以及风险相对低等特点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表外业务收入甚至超过传统利息收入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收入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并未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而增长,表外业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由于我国银行忽视了表外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注重业务质量和赢利能力,使得表外业务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加剧。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5家上市银行和10家香港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各类数据的对比分析,剖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差距:传统表外业务虽达到一定规模,但因收费不规范,表外业务收入偏低;衍生产品发展远远落后;表外业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等。另外对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分析和度量进行了系统探讨,结合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及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再借鉴国际同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有关对策。

许崇正[9]2007年在《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银行业分业管理的体制约束,经营环境的约束,银行体制改革滞后,经营理念陈旧以及专业人才和技术缺乏。为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和快速的发展,应加快完善产权结构,实行适度混业经营,树立现代多元化经营理念,做好整体发展规划,提高整体营销水平,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大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力度。

王珺[10]2012年在《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利用本身已有是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基本上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银行业站在第叁方的角度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服务。中间业务以商业银行在金融界内的信誉构成的无形资产为银行的经营资本,而不是以往的经营模式即以银行信贷资金为经营资本。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了解中间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国外西方银行发展相比发现中间业务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明确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中资银行与西方银行的差距,以此借鉴西方国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经验,进而推动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再结合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环境,提出中间业务发展及创新的必要性,实践和理论都认为中间业务发展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和利润提升关键。本文研究重点在于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如何进行创新以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如何控制与管理。在创新带来的风险管理方面,先是根据实际经验判断出创新性存在哪些风险性,再选取相应的指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研究创新所带来的风险。然后,选取11家我国内上市商业银行,计算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各类指标,通过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分析银行各类风险性,最后提出风险创新的相关建议。本文旨在通过中间业务的研究促进中间业务创新,提高银行业的业务范围,转变依赖存贷差的利息收入的一种存在模式,银行业应该重点关注中间业务的发展,它所带来利润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明.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2]. 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王晓娜.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对策研究[D]. 苏国强. 湘潭大学. 2003

[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 郝鹏炜. 吉林大学. 2017

[5]. 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卓静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严飞. 福州大学. 2013

[7]. 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型表外业务潜在风险及监管对策探析[D]. 刘佳.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8]. 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 王立. 中南大学. 2005

[9]. 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J].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0]. 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D]. 王珺. 天津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