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补肺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影响论文_沈炯,赵欣

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2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实施参芪补肺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50例)、对照组(n=5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参芪补肺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vs80.00%)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参芪补肺汤治疗效果显著,肺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参芪补肺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治疗较困难,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患者社交、工作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具有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病情易迁徙的特点,临床上多进行西药治疗,患者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机体易出现耐药性,致使其治疗效果多不尽人意,导致患者肺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且随着气道阻力的增加,还会伴随出现呼吸衰竭。该疾病在中医上属于“肺胀”范畴,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不断发展,本次随机选择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实施参芪补肺汤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2组。诊断标准:参考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合《中药新药指导原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相关的标准进行诊断[1]。入选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符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近一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发作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机体耐受能力较好患者。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脏器损伤患者,免疫系统损伤患者,肺部疾病患者,神志不清患者,一个月内使用激素类药物患者。实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3.5±14.5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5±16.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沙丁胺醇、氨茶碱)治疗,沙丁胺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606,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140g/瓶,100-200μg/吸,4-6次/天;氨茶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896,生产企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瓶,0.1-0.2g/次,3次/天。实验组:参芪补肺汤治疗,方剂:黄芪25g、党参20g、丹参20g、桑白皮20g、陈皮10g、苏子10 g、紫菀15g、补骨脂15g。阴虚者加生地10g;阳虚者加桂枝10g;湿热者加黄芩10g[2]。水煎取汁,每日1剂,日服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1个月、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恢复)[3]、临床症状评分。

临床症状包括喘息、气喘、咳嗽,采有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其进行评分,每项分值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SPSS19.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肺功能)用t、()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效果)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效果对比,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注: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显效占比64.00%、有效占比30.00%、无效占比6.00%,两组对比,P<0.05。

2.2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临床症状评分对比,详见表2。

表2 肺功能对比()

注: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显示,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素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医学理论认为肺气虚证为发病最主要的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肺气虚证也会明显加重,影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肺气虚证初期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损伤,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会出现痰淤症状,加重患者肺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此外,且气虚还会生成痰瘀,其会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病理结构,导致气机失调,加重肺通气功障碍,故治疗原则应以改善肺通气功能、有效的控制病情为主[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临床症状评分较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分析:参芪补肺汤中含有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升阳)、党参(性平味甘、补充元气)、丹参(味苦、性微寒、活血止痛)、桑白皮(味甘、性寒、泻肺、平喘)、陈皮(味辛、苦,性温,理气和中)、苏子(味辛、性温,降气消痰、平喘)、紫菀(性温,味苦、辛,温肺、下气、消痰、止咳)、补骨脂(性温,味辛、苦,补肾助阳、纳气平喘),联合使用共奏化痰、祛痰、益气、补肺的功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上述药物混合后可以增加机体内支气管受体对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还对磷酸二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支气管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中枢兴奋性,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改善肺功能[5]。沙丁胺醇、氨茶碱联合使用,可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不显著[6]。

综合上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参芪补肺汤治疗效果显著,肺功能恢复较好,可以明显的改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文端.研究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9):178.

[2]冯红宇.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01):76-77.

[3]满国玉.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1):136-137.

[4]褚洪涛,褚光炎,徐庆.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25-26.

[5]李建萍.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07):106-107.

[6]官江.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7):52-53.

论文作者:沈炯,赵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参芪补肺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的影响论文_沈炯,赵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