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在各类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混凝土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以及工业建筑工程等。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各个施工工序不仅互相影响,而且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凡任何施工工序处理不当,那么便会对最终的混凝土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不仅要求成型后的混凝土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密实性和强度,并且还要求具有美观的外形。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前言
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工程施工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就是混凝土,在各类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混凝土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以及工业建筑工程等。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具有普遍性,由于材料、环境、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由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引发的变形,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②由承载后发生变形导致的裂缝。③由收缩、温差或不均匀沉降等变形因素引发的裂缝。按照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可将混凝土裂缝分为碱骨料反应、施工裂缝、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和沉降裂缝等几类。可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各个施工工序不仅互相影响,而且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凡任何施工工序处理不当,那么便会对最终的混凝土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施工工艺及养护方面
其一,混凝土的养护会使得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改变,这便会对混凝土强度带来影响。其二,混凝土运输时间长,拌和混凝土时间过长且不均匀,混凝土泵送运输中配合比改变,浇筑速度过快、浇筑顺序不合理等,均会使得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使得混凝土性能降低,导致所浇筑之后的混凝土构件亦或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中,捕入或者振捣不当,振捣轴撤过快、过振、漏振等,会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带来负面性影响,诱导产生裂缝。
2、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方面
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或者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极易导致混凝土过大的收缩,进而诱导裂缝出现。过大的混凝土水灰比,亦或是所采用的砂粉过少,也会使得楼板有裂缝的出现。当使用相同强度等级或者相同品种的水泥时,水灰比就决定着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在水泥水化以后,混凝土中便会有多余水分的残留,蒸发后或者形成水泡,进而会导致气孔的产生。另外,混凝土抵抗荷载有效断面的减少,在孔隙周围可能会使得应力过于集中,这样裂缝便会出现在楼板表面,而使用有着较大含泥量的粉砂来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不仅会使得拉力强度大,而且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变大,极易因塑性所导致裂缝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因结构中断面突变而使得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结构构件裂缝出现;对结构构架于预应力的施加不当,导致结构构件出现裂缝;配置构造钢筋过粗或者过少等,使得构件裂缝产生;未对混凝土构件的变形收缩加以考虑;采取过高的混凝土等级,导致用灰量过大,不利于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硬化中,因水分逐渐的蒸发,因而混凝土体积不断减小,进而有收缩产生,而由于板的四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支座所带来的约束,无法自由的进行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导致的板约束力超出限度后,势必会造成现浇板的开裂。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如果是较、较浅的裂缝,则可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清理后将其湿润,在其表面涂刷水泥浆,通过1:2 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后在利用环氧胶泥嵌补。
2、对于裂缝较大较深,或者影响结构整体,具有防渗漏、防水侵的裂缝,要细心观察裂缝的深度和宽度,通过化学灌浆或水泥压力灌浆的方式来处理,或封闭表面的同时开始注浆;结构刚度减小,承载力和严重裂缝,要在分析具体情况之后,利用预应力加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套、钢套箍或结构胶粘贴剂贴钢板加固等方式来处理。
3、如果是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先清理裂缝部位,待其晾干后表面涂刷封闭,或用环氧浆液灌缝,以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侵入。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性措施
混凝土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是施工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甚至还会给工程项目今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浇筑混凝土结束后,应当在混凝土硬化前且终凝后的12小时以内,覆盖保护混凝土的外露表面,及时做好浇水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性的浇水,充分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良好的湿润状态。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维持7天的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14天,如果有条件则应当蓄水养护。
2、管理好混凝土的运输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3、重视原材料的验收
混凝土材料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强度、品种以及材质合格证件。水泥的标号应当与设计相关要求相符合,水泥的安全性要切实的与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应当对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泥量明显的超出标准规定值,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掺合料、外加剂必须全面的经过试验,真正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必须严格的根据试验配合比以及产品技术说明书中的具体规定来控制掺量。
4、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应当按照重量比来计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经试验室试配以后,才可以将配比数据予以提供及采用。当石砂含量出现变化后,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各类材料要称量准确,切勿采取换算的体积比。及时的矫正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最终误差值。试验室应当以干燥为准,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储存的石材料、砂材料中有水分存在,并且含水率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应当随时按照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状况,将采取的配合比正确的换算成为施工配合比。
结束语
随着建设施工工艺及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建筑材料的持续改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问题不再棘手,问题的解决需要许多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完成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工作。建筑行业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问题缝能够必然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齐往.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究[J].中华民居.2015(10)
[2]王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7(6)
论文作者:左培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骨料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