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在多极世界中寻找自我_德国经济论文

西欧在多极世界中寻找自我_德国经济论文

西欧在多极化世界中寻找自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自我论文,多极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欧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政治影响大,完全具备作为世界一极的分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西欧至今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关于西欧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普遍存在着两种偏颇看法,一种过于悲观,认为德、法、英三足鼎立,相互掣肘,无法形成合力,在国际重大事务上离不开美国。另一种看法是只强调经济和科技力量而忽视了其它因素,以为今日的西欧凭借其经济和科技实力以及新近启动的统一货币欧元,就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分庭抗礼。本人认为,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今天,西欧正在寻找自我,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牵涉到欧洲联盟各成员国的主权、切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也将对欧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历史教训使欧洲醒悟

历史上,欧洲大国为争夺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曾多次兵戎相见,最惨烈的例子莫过于本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结果使欧洲国家元气大伤。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谁主欧洲沉浮的问题,反倒使欧洲之外的美国渔翁得利,成为欧洲国家的“仲裁者”和“领导者”,西欧却沦为美国的小伙伴,唯美国马首是瞻。曾几何时,西欧在人类近代史上曾长期执世界之牛耳,英国和法国在工业革命中并驾齐驱,领导世界科技潮流,随着德国的迅速崛起,它们成为当时世界“工业三强”。且不说西欧强国,即使一些弹丸之国也都依仗坚甲利兵到世界各地掠夺大于本土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欧洲人不愿忘却历史的“辉煌”,但也不可能走回头路,因为历史毕竟不能代替现实。今天,欧洲的政治精英们深知,在21世纪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再领昔日的“风骚”。欧洲人汲取了历史的教训,正在积极地联合起来,在未来的世界大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在这一点上,笔者不同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欧洲问题专家约翰·纽豪斯先生的看法,他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欧洲影响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欧洲与美国关系的性质及其密切程度”。(注:约翰·纽豪斯《欧洲漂泊不定》一书前言)

二、经济一体化卓有成效

早在1950年,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就提出:“欧洲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实行简单的合并,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实,即事实上的团结来实现。欧洲各民族的联合要求消除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百年恩仇。”(注:德累斯顿银行出版的小册子《欧洲货币联盟对亚洲的影响》)1951年德、法、意、荷、比、卢六国建立煤钢联营,后来经过1973年、1982年和1995年三次扩大,已由当时的六国煤钢联营,变成了今天15国的实行全面经济合作的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以1995年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为例,葡萄牙76%的对外贸易是与欧洲联盟伙伴国进行的,荷、比、卢和奥地利与欧洲联盟伙伴的贸易都占到各自外贸的70%以上,英国对欧洲联盟的依赖程度最低,但也占英国外贸的57%。(注:《欧洲政治手册》,德国联邦新闻局1996年版)

代表国家主权象征的边界检查在部分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取消。德、法、荷、比、卢五国率先签订了取消检查的“申根协定”,不久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奥地利也加入了该协定。根据“申根协定”规定,只要有一个签字国的入境签证,就可以顺访其它签字国,无需再办理入境申请。

欧洲联盟深化联合的最新例证就是欧元,从1999年1月1日起,德、法、意、荷、卢、比、西、葡、芬、爱、奥等11国决定放弃本国货币,共同采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可以说,这么多主权国家自愿放弃核心主权——货币发行权,这在人类历史上肯定是第一次。尽管欧元诞生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要待几年之后才会真正显现出来,但国际经济、金融及国际政治都会记下欧洲在联合道路上的这个里程碑。两个月来,欧元运作正常,银行、股市、汇市和贸易等各种交易有条不紊,使原先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转变看法。曾经投票反对引进欧元的丹麦人,现在多数人赞成加入欧元;瑞典舆论要求加入欧元的呼声日高,致使瑞典首相佩尔松先生不得不考虑提前召开社会民主党特别党代会,以决定对欧元的新立场。英国对实施欧元一向态度冷淡,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比保守党政府态度积极,曾想有所松动,但鉴于反对派的压力,未能首批加入欧元。在欧元开始运行一个多月之后,布莱尔公开宣布“英国不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强调要举行全民公决,决定英国是否要尽快加入欧元。

回顾一下历史,到20世纪中期,欧洲还是一个血肉横飞的超级战场,现在居然成了世界上最发达和最稳定的超国家集团。这不能不说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显著成就。

三、政治一体化步履艰难

看一下欧洲联盟半个世纪以来走过的道路,足以证明对欧洲的地位和作用持悲观看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能不能就此推论,“卓有成效的经济联合”会立即伴随政治联合和防务联合,从而认为欧洲联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笔者认为,尽管经济实力极其重要,但它绝非唯一的决定因素。要看到,欧洲联盟在外交和安全等重要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志,不能用一个声音讲话。

正如联邦德国新闻局出版的《欧洲政治手册》所说的那样,“尽管欧洲联盟条约规定在其机构内执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但却按特殊程序行事,即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服从于政府间的决定,而政府间的决定又只能一致做出”。《手册》承认,所谓“一致做出”,就是每个成员国对自己不满意的决定都有否决权,“要想执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欧洲联盟条约的规定和程序是过于繁琐了,以致于在外交舞台上迄今仍然是各行其是。随着欧洲联盟的扩大,这个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注:《欧洲政治手册》,德国联邦新闻局1996年版)欧洲人自然了解决策程序中的问题,也在考虑成立“政策分析小组”,以协助决策机构分析和制定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向决策机构提供对外的长期战略设想,甚至也在酝酿要不要设一个专门机构,专司欧洲的对外事务。在安全政策方面,有人主张加强与北约的合作,由北约来维护欧洲的安全。有人则力主把西欧联盟纳入欧洲联盟之中,把它扩建成后者的军事“臂膀”,最终实现西欧的“防务自主”。原计划1997年欧洲联盟的“政府会议”就要对上述设想做出决定,结果是至今仍在研讨之中。

为什么欧洲联盟各国在经济方面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在外交和安全方面却联而不合,各自为主,说到底还是主权问题。外交和安全涉及国家主权的内核,都不肯轻易放弃。德法是欧洲联合的发动机,是主力。它们的想法一致吗?未必。德国韬光养晦几十年,眼看世界大国地位唾手可得,岂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法国倒是一心一意致力于欧洲联合,但它的条件是由它充当欧洲的“领袖”。英国由于一直眷恋昔日的大国地位,并且幻想跟在美国鞍前马后,能满足它的大国欲望,因此不愿用自己的“老字号”招牌换取欧洲联盟内的“平等伙伴”关系。这就是英国长期在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脚踏两只船的原因。中小国愿意把自己的主权交给欧洲联盟支配吗?一位来自欧洲中等国家的外交官说得十分透彻,他说:大国高喊主权让度,无非是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中,一旦中小国家让出主权,则意味着两手空空。

还有一个很能说明欧洲状态的例子。德国统一之初,有人提出德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历来谨慎的勃兰特深知其难度,他表示德国不一定独占一席,愿与英法分享欧洲已拥有的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他的想法立即遭到英法的拒绝。现在,德国要求在安理会中单独占一席,一向与德国关系甚好的意大利公开提出异议,因为作为欧洲四强之一的意大利,不愿看到德国与英法取得平等地位。而英法从内心里就那么乐意看到本来已经“过分强大”的德国在安理会中与它们平起平坐吗?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欧洲要达到诚心诚意的政治联合和防务联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要它一日不能用“一个声音”对外,只要它在安全上还依赖于美国的“保护”,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极”。

四、美国将加紧遏制

欧元的问世将大大加强欧洲联盟在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的地位,并将向美元发起挑战。欧洲联盟会不会因此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一极?有远见的欧洲人确有这种想法。德累斯顿银行在其《欧洲货币联盟对亚洲的影响》一文中曾明确提出,“人们同时相信,欧洲应该加强自身在全球,尤其是对美国的竞争地位。”(注:德累斯顿银行出版的小册子《欧洲货币联盟对亚洲的影响》)

从欧洲联盟经济和金融实力看,它完全有作为国际格局中“一极”的资本。它的15个成员国人口比美国多一亿,是日本的三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德国中央银行等多家权威金融机构的统计资料,1996年欧洲联盟1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9%,美国占26%,日本占16%。(注:德累斯顿银行出版的小册子《欧洲货币联盟对亚洲的影响》)它的外汇储备占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32%,它提供的发展援助占国际发展援助总额的53%。经济发达而又高度一体化的欧洲联盟是唯一有能力抗衡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国家集团。美国的确对欧洲的崛起有些忧虑,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弗雷迪·伯尔格斯滕先生曾说:“欧元的引入会使美元面临激烈的竞争。将有一万亿美元的国际投资可能转向欧元。世界主要货币之间将会发生激烈的波动。”(注:德累斯顿银行出版的小册子《欧洲货币联盟对亚洲的影响》)对这个经济巨人美国会动辄实施经济制裁吗?用这一套对付欧洲联盟不灵,因为它太大太强,而且它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已能做到“统一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迄今,欧元的实施顺利。对此欧洲人乐观地说:“欧洲经济正在获得动力,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指日可待。”欧元区的界线在哪里?面对欧元的凌厉攻势美元怎么办?这些都使美国当权者甚伤脑筋。欧洲联盟在深化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在逐步外延。

到目前为止,已有14国正式申请加入欧盟,它们是:土耳其、塞浦路斯、马耳他、瑞士、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文尼亚。如果这些国家大部分加入了欧洲联盟,那么,它的实力、影响和市场份额不仅将超过美国,而且也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因为如此,美国一直把欧洲联合视为“心头之患”,试图阻挠干涉。90年代初,为了控制欧洲,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曾要求欧洲联盟让美国参加其会议,参与其内部决策,遭到欧洲联盟各国直截了当的拒绝。现在,欧洲想问鼎国际政治地位,甚至谋划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美国怎会坐视不顾?在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和俄国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反而变本加厉地推动北约东扩?说穿了,美国是想借助北约控制欧洲及其周边地区,以防止欧洲有朝一日不听指挥,挣脱羁绊,另立山头。

五、“寻找自我”还是“对号入座”

美国称欧洲为“旧大陆”,认为“旧大陆老矣”。用《欧洲漂泊不定》一书的作者约翰·纽豪斯的话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欧洲主宰世界的结束”,“欧洲很可能不会再次成为国际事务的主角”。(注:约翰·纽豪斯《欧洲漂泊不定》一书前言)美国喜欢称他们居住的那块大陆为“新大陆”,“新大陆”自然是要后来居上的。纽豪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便成为世界事务的主导力量”,“欧洲影响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欧洲与美国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

多数欧洲人希望欧洲能够成为一支有行动能力的、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和平力量,且不说与美国分庭抗礼,至少不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当然也有一部分欧洲人觉得欧洲首先应该作好美国的伙伴,在美国的“提携”之下发挥欧洲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都期望世界走向民主化和多极化,反对超级大国独断专行,干涉别国内政,侵害别国权益。发展中国家乐意看到欧洲联盟能够成为一支制衡霸权行动的有效力量。

标签:;  ;  ;  

西欧在多极世界中寻找自我_德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