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试卷分析_高考答案论文

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试卷分析_高考答案论文

1999高考语文试题、试卷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卷论文,语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的语文试题,从考查形式到考查内容,与近年来的试题保持了很强的连续性。但是,在坚持考查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了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从阅读题的选文到作文所给定的材料,都突出了创造与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学进行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从整体来看,试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对语文知识、技能的考查点没有超出《语文教学大纲》的范围。题目稳妥、平实,难度适中,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符合考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拔功能强;有些试题的难度略有降低。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仍为两篇,一篇科技文体(Ⅰ卷),一篇为其他文体(Ⅱ卷)。文言文阅读教材难度适中。从形式来看,全卷仍分Ⅰ、Ⅱ两卷,两卷分值仍是60与90分。第Ⅰ卷含三道大题,共20道小题,赋分均为3分, 全部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正确选项的分布比例比较合理。第Ⅱ卷包括三个大题,题型有填空、简答、多项选择、改写句子、作文等。两卷考生的阅读量约4400字,书写量约1000字。试题的题型结构、赋分比例、书写量和难度控制等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第一至五题试题的分析评价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的特点是:

(一)更加突出对语文能力的考查。1998年试题中考查识记的题目有6道,共13分;今年试题中, 纯属考查识记的题目只有Ⅰ卷中的两个小题(第1、7题),共6分,仅占全卷总分的4%。其余均为对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这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题量略有减少。1998年试题共有小题35个(包括大小作文),其中Ⅰ卷26个,Ⅱ卷9个;今年试题共有小题28个,其中Ⅰ卷20个, Ⅱ卷8个,比去年总共减少7个,主要是Ⅰ卷减少了6个, Ⅱ卷作文只有一篇。题量适当减少,便于考生比较从容、集中地对试题进行思考、回答,提高答题质量。不过,考生Ⅰ卷实际得分比去年略有降低(1998年Ⅰ卷抽样的平均得分为39.26,而今年Ⅰ卷是33.27),这反映出尽管题量减少了,但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试题和评分标准的不足及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第一,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应该更加注意规范性。试题第四大题的选文《创造宣言》从内容上看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但因写作年代的缘故,在表达方式上与现在的比较典范的白话文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现代已不常见的语言风格容易造成考生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训练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原文第三段与第四段讨论的是教育的问题,与前后文专门讨论创造并不很一致。这也容易对考生产生误导,如不少考生把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等理解成创造的方法和理论。

第二,有些题的标准答案有疏漏。如26小题题面有对字数的要求(不超过22个字),但标准答案未提出对超过字数者如何处理。24小题题面只提供了两个空让考生填,标准答案规定“答案超过两个的,按前两个评分”,要求未免太宽。

二、第四、五题考生试卷分析

(一)对第四大题答卷的评析

第四大题是阅读理解题。阅读文字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很富感情和鼓动性的议论文(节录),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对21—24小题作出回答或选择。该题共18分,据抽样统计平均得分10.71分,最高分为17分。

第21题4分,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 前一问“五种错误的观点”,因为有数词“五”的提示,因此考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出五处“有人说……不能创造”的内容来作答。多数考生能回答正确,错的主要在第五处,因原文“不能创造”之前说的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字数较多,其中前三点是指客观环境,而后一点是指主观态度,有少数考生没有领会到“五种错误的观点”都是指“不能创造”的借口,因而选取与“不能创造”意思相近的“等死而已”填空,或从主观态度方面自拟语句如“自暴自弃”等,导致失分。后一问的答案意思在原文中是很清楚的(即原文倒数第二段),主要看考生能否将原句意思概括成不超过12个字的一句话,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在受字数限制的情况下未能很好地兼顾条件(处处、天天、人人)与结论(能创造)。该题难度不大,抽样统计平均得分3.17分。

第22题4分,考察考生对选文内容的掌握。难度本来不大, 但得分不高,抽样统计平均得分仅为1.48分。失分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该句整句都采用了比喻手法,而有些考生未能根据题目要求分别说出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因而将全句作一个比喻来对待;二是标准答案只提供了三个比喻、三个得分点,但考生往往分割出不同长度的比喻来,比标准答案长的如不是解释“万像”而是解释“万像同毁”,比标准答案短的如不是解释“万龙点睛”而是只解释“万龙”,前者还可以包括了标准答案中的得分点,而后者就不同于标准答案而不能得全分了。三是受原文上下文的影响,将“刀法”理解成“创造理论和技术”,这与选文的第三、四段讲教育而其他部分讲创造,内容上不完全一致是有关的。因此,该题得分较低有较多的客观原因。

第23题6分,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把握。 该题要求概括的程度比较高,因此难度较大。特别是后一问“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原文采用的多是比喻的手法,因此要概括出正面的意思、特别是要概括全是较难的。尽管标准答案提出了7点而只要答对4点即可得足该问的满分(4分),但考生很少有能答足4点的。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2.71分。

第24题4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赏析评价能力。 正确的选项与错误的选项区别较明显,因此难度不大。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3.35分。

(二)对第五大题试卷的分析

第五大题有3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 分别要求考生改写句子、提炼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缩写为一句话、填写语句以构成排比句。共12分,据抽样统计,平均得分8.53分,最高分12分。

第25题3分,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是一个复句, 只有三个分句,变换并不困难。再加上题面中明确要求用“儒、道、佛”作开头,并在横线开头印上了“儒、道、佛”三字,所以句式的改写要求比较明确,考生较易作出符合答案的改写,难度不大。失分处主要在于考生未能仔细分析“思想比较复杂”和“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将两者顺序易位,造成逻辑关系方面的错误。另外有些考生误解原句意思,将“思想复杂”充当“儒、道、佛”的修饰语,因而改变了原意。还有少数考生添加上原句所无的意思,实属蛇足,并因改变原意而1分不得。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2.51分。

第26题4分,考查考生提炼信息要点的能力。由于有字数限制, 该题答题要点在于首先要把各项具体的调价项目概括为“电信费”和“邮资”两项。由于原文中已经出现了“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因此,不难把“电话通话费”、“固定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合并成“电信收费”。但不少考生未能注意原文中的上述表述,因而概括调价项目常常有漏。其次,调价情况为有升有降。有些考生顾此失彼,或笼统说调价,因而造成重要信息的丢失;或统统说提价或统统说降价,因而造成信息错误。该题据抽样统计,平均得分1.88分,得分较低。该题实际上要求考生在仔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来改写,失分较多反映出学生可能对专门的阅读理解题比较重视,读得比较认真,而对该类题所提供材料的阅读不够仔细,因而造成上述错误。

第27题5分,考察考生修辞能力,其中既有排比,也有比喻。 因为上下文的句式特别突出,考生一般能仿写出正确的结构格式,与上下文构成排比的形式,因此在句式方面失分很少。但考生的比喻常常有不恰当的,如果比喻不恰当,从内容上来说也难以与上下文构成很好的排比。考生的失分大多在比喻不恰当一方面。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4.05分。

(以上部分为山东大学张树铮执笔)

三、作文试题的特点及评价

今年的作文试题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其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显示了全新的作文命题意图,将对中学作文教学和考生思维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与往年作文考题相似的是,今年依然是一篇材料作文。然而,人们普遍感到,今年作文的命题面目一新。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作文的命题意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试题提供的材料及写作范围,到材料后的“说明”都体现了一个全新的导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把衡量考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置于写作水准检测的首要位置。

我们认为,今年作文命题的这一新的导向是正确的。作为中学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命题,它所鼓励的东西,必将在中学教学中得到迅速的落实。追求创造性,必将摈弃墨守成规。追求无限的想象,必将摈弃有限的章法。因此,今年作文的命题导向,有利于纠正以往中学作文教学考生思维的偏狭倾向,将会大大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真正实施。

(二)扩大了写作活动的范围,能够全面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准。

今年的作文试题,只给了一个材料和写作范围,对于考生的写作内容、论述或表现的角度、表现的手法、文章的体裁(除诗歌外)都不加限制。考生获得了一个无比开阔的思维空间和表达领域。他们在文章中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兴趣爱好,可以较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向、写作个性以及对某种文体的擅长。过去、现在、未来,个人、世界、宇宙,几乎是生活中有多少存在的可能,考生就有多少想象、创造的可能。

这样的作文试题,空前地扩大了中学生写作活动的范围,能够较为全面地检测考生的写作水准。

四、考生作文的初步分析

今年作文赋分60分。根据抽样调查所得数据:我省考生作文平均分44.17分,及格率91.3%。

从考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多数考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基本把握了试题的要求,体现了较好的写作基本功。整体来看,由于提供了较宽泛的选材范围和想象空间,激发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考生作文涉及的知识丰富,体裁多样,想象合理新奇,较充分地展现了考生的创造能力,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作文。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题意理解不够确切,是这次作文试卷中最突出的问题。考生对题意理解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大脑”、“能力”、“品质”、“思想”、“精神”等记忆相关的东西,而不是“记忆”本身。二是忽视了记忆移植后的想象应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一部分考生花了大量文字记叙记忆移植的过程或论述记忆移植的可能性。三是少数考生对“移植”的理解有误。从试卷来看,有的考生所谈论的“移植”,只是抹去记忆;还有的考生把“回想”等同于“移植”。总的来说,今年我省考生作文平均得分内容项低于表达项,原因是相当数量的考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够确切。

(二)考生想象力不足,值得高度重视。从今年我省作文的试卷来看,只有少数考生想象丰富多彩、出人意料,而大多数考生的想象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考生的联想范围狭窄。多数考生所联想的人物,只是有限的几位科学家、政治家、英雄模范。二是考生的想象缺乏现实超越性。多数考生假设记忆可以移植,中学生们便不用记单词、背公式。三是考生的想象缺乏创造性。想象本是一种纯粹个人性的心理活动,但在今年的试卷中却有很多十分相似的想象活动。这是由于多数考生个人再造形象的能力不足,只会简单的类比和程式化的推测。考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的贫弱,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更说明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教条的束缚。后者尤其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三)写作基本功方面的不足。今年我省考生的作文试卷,在写作基本功方面表现较好。多数考生能够达到《考试说明》中对于整篇作文结构、文体、书写的要求和对于记叙、议论等单项能力的要求。考生在这些方面失分较少,说明我省中学作文教学在基本功训练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试卷中也暴露出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许多文章的语言缺乏个性,大话、空话、套话较多。二是不会自拟题目的现象相当普遍(大约一半以上的考生是以写作范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为文章题目)。不会自拟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不善于选择独特的论述或表现角度。

五、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既需遵循规律,又需勇于创新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其规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教学还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打破陈腐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命题、写作指导、写作评价等各方面,开拓新思路、新领域。

(二)改进课堂教学,开拓第二课堂,读写结合

改进课堂,精讲精练,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思路。同时大力开拓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读与实践,把学生引入阅读、写作的广阔天地。

(三)加强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和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部分为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执笔)

附: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表

(据抽样1000份统计)

表一:

能力 正确

考生选答率%

平均

难题 号 考查内容 要求 选项

A

B

C

D

得分

1 辨别字形 A

C

11.5 22.9 37.2 28.4 1.116 0.372

2 使用虚词 D

B

15.8 20.1 50.7 13.4 0.603 0.201

3 使用词语 D

B

13.7 69.6 5.3 11.4 2.088 0.696

4 使用成语 D

A

39.2 22.0 19.6 19.2 1.176 0.392一 5 辨析病句 D

C

1.8 40.7 40.6 16.9 1.218 0.406

6 连贯衔接 D

A

84.7 0.7 11.7 2.9 2.541 0.847

7 文学常识 A

D

7.2 16.5 16.7 59.6 1.788 0.596

8 古诗鉴赏 E

C

12.5 10.5 45.9 31.1 1.377 0.459

9 古诗鉴赏 E

C

0.9 13.9 66.7 18.5 2.001 0.667

10 新诗鉴赏 E

D

2.5 2.3 4.7 90.5 2.715 0.905

11 古今词义 B

D

1.8 3.3 4.7 90.2 2.706 0.902

12 方言虚词 B

D

26.8 4.5 11.6 57.1 1.713 0.571二 13 补充省略 B

A

68.9 8.3 7.2 15.6 2.067 0.689

14 文句翻译 B

B

6.4 17.1 13.2 63.3 0.513 0.171

15 文章内容 C

C

3.9 20.1 67.3 8.7 2.019 0.673

16 文章内容 C

D

25.6 26.4 9.3 38.7 1.161 0.387

17 筛选信息 B

B

24.7 41.2 8.3 25.8 1.236 0.412三 18 内容观点 B

A

53.6 11.2 15.9 19.3 1.608 0.536

19 文句含义 B

D

37.1 13.2 8.3 41.4 1.242 0.414

20 筛选信息 B

B

5.4 79.5 9.1 6.0 2.385 0.795Ⅰ卷

以上各小题的赋分均为3分

33.273 0.555

表二:题 号

考查内容

能力要求 小题赋分 平均得分 难 度

21

观点态度

C

4

3.17

0.79四 22

内容与技巧

C

4

1.48

0.37

23

内容要点

C

6

2.71

0.45

24

评价技巧

E

4

3.35

0.84

25

变换句式

D

3

2.51

0.84五 26

信息与简明

D

4

1.88

0.47

27

修辞与句式

D

5

4.05

0.81六 28

整篇作文

D

60

44.17

0.74Ⅱ卷

63.42

0.705

标签:;  ;  ;  ;  ;  

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试卷分析_高考答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