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败_清朝论文

抗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败_清朝论文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甲午战争论文,清朝论文,根本原因论文,腐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甲午战争,作为正义一方的大国的中国,居然败给了作为非正义一方的小国日本,这简直不可思议。中国战败的原因究竟在哪儿?我认为,尽管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清王朝的腐败。

19世纪末叶的清王朝是一座将要倾倒的大厦,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

它从根本上业已腐败了。

它的腐败是多方面的:政界的、军队的、体制的、等等。

一、政界的腐败

清朝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清中央的腐败,而清中央的腐败又集中反应在慈禧太后身上。1895年10月10日正值慈禧太后60大寿。60年是一个甲子年,慈禧非常重视这个寿辰。因此,她很早就为这一寿辰作了准备。慈禧这一年最关心的就是她的寿辰。早在1892年,她就委派礼亲王世铎等总办万寿庆典。1893年,又专门设立庆典处。为在颐和园受贺,拟从西华门到颐和园的道路上设立60段点景。慈禧的60庆典,成为清廷的头等大事。甲午战争爆发后,有人上奏停办点景工程,但是她的60庆典其规模仍然可观。在大连、旅顺战事十分紧急的情况下,紫禁城里歌舞升平,为太后祝寿“听戏三天,诸事延搁”〔2〕军机大臣翁同和记道:“实坐不能安也。”翁同和确实不能安稳地坐着听戏。据户部奏称,这次庆典其耗银541万两。而在战争过程中, 户部给前线的两次筹款却只有250万两,还不到庆典支出的一半。 慈禧为一己之私利而置国家于不顾竟然达到了这种令人吃惊的程度。这正反应了整个清朝中央的极度的腐败。

清朝吏治的腐败也是惊人的。吏治腐败的突出表现是贪污成风。官吏们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当时有人揭露:“中国之政,坏于贪污呢?”他继续揭露:“就官而论,或由科目,或由荐保,或由捐纳。每一得缺,不问风俗之盛衰,不问人民之良莠,斤斤焉以缺之优绌为较量。夫缺既有优绌,则其不专恃廉俸可知矣。不专恃廉俸,则其钱何自而来?大者数十万,以至数万数千,即佐贰极小之缺,亦不下数百千。合二十二行省计之,每岁入宦囊者奚止千万,非国库之羡余,即民生之血肉!”〔3〕根据官爵职位的大小优劣定出价钱,然后出售, 中饱私囊,这几乎成为合法的了。

还有人评说:“中国之为官者”“平日高自位置,极声色狗马之娱”“养尊处优,爱财如命,不知国计,罔知外情”“唯知挟妓看花,征歌选舞,挥金如土,意气自豪”。〔4〕这是对清朝官僚阶层的整体写照。

正由于此,所以甲午战争才败了,究其原因,“一误于因循,再误于蒙蔽,三误于粉饰,四误于虚骄”〔5〕。 这“四误”就是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军队的腐败

清朝不仅吏治腐败,军队也腐败。

军官克扣军饷,贪污公款十分严重。“今之统兵官员大抵专以克扣军粮为事,应给五两者或发给二两有半,应给四两者或发给二两。承平之际,相习成风,固已有玷职守。今海隅多故,……而统兵各员仍蹈故辙。……军无斗志,人有涣心,闻声而溃,望风而靡,职是故也”。在平壤的清军将领所掠财物,金砖67块,金锭61锭,金沙30包,其余贵重物品无数。由于军官克扣军饷,造成官兵关系极度紧张,关键时刻,士兵自然不会效力的。

军官用非正当手段攫取到了钱之后便大肆挥霍。他们携眷构屋、聚赌嫖娼,无所不为。“统陆军者无一夜身处营中,管海军者更终年不在舰内。一至海疆警告,命将出师,则举止张皇,畏首畏尾”。

这样的军官必然贪生怕死,畏葸无能。平壤攻防战一拉开序幕。主帅叶志超就张皇失措,慌乱溃逃,致使全军混乱,平壤失守。卫汝贵所辖部队“见贼即溃,遇物即掳,毫无顾忌”,形同土匪。在甲午战争的各个战役中有相当多的军官是临阵脱逃的。

军官如此,士兵则更差。整个陆军缺乏训练,人才凋零。即使是稍好些的湘淮各军,也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其余各军,素质更差。许多士兵都是大烟鬼,腰间横挎一条烟枪。许多士兵不会使用来福枪。士兵粮饷被克扣,士气低下,士兵“但能养命,不能果腹,人人伤心解体,积怨成仇”。这也造成了军纪败坏,“盛军所至,奸淫抢惊,无所不至”。陆军很腐败,海军亦不免。海军不经常训练,而是用舰船送货接客,赚钱发财。同时,接受外国军火商的贿赂,购进大量劣质枪炮、弹药。而且,其中许多都不合规格,“所领子药,多不合式”,临敌不能使用。黄海海战时,定远、镇远两舰主炮熘弹只有三发。这件事本来在两年前李鸿章就下令增加库存量,有关人等却未加办理,造成严重后果。〔6〕

虽然有少数将领和士兵是爱国的、勇敢的,但不能不承认,从全局看,清军是很腐败的。腐败的清军在战场上往往是一触即溃,节节败退,最终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

人们在思考,清朝为什么政界腐败、军队腐败呢?同样学西方、讲西法,为什么中国被日本打败了呢?有人认为“倭人之讲西法,能奉以实心实力。中国则不然,遗其精华,取其皮毛。”清廷的腐败源于体制的腐败。

三、体制的腐败

甲午战争时的清廷已腐败到了极点。整个封建体制已千疮百孔,百病缠身,不是弥缝补苴所能救药的,非得痛加改革不可。

体制腐败的表现之一是中央权力大为削弱。甲午战争期间此点相当突出。整个战争期间,中央始终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李鸿章是“前敌总指挥”的角色,权力有限,不是决策人物。军机处的几位大臣老朽无能,担任不了指挥全局的重任。何况上有年轻的亲政而说了不算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上又有名为归政而实掌皇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不具备指挥一场民族战争的素质。他们让看起来还可以的户部尚书翁同和,礼部尚书李鸿藻参预军机事务。

此二人虽甚耿介,力主抗战,但不大了解国际形势和军队状况,也不懂军事。看看无法,不得不重新启用老迈的恭亲王奕昕领衔。后来又设立了督办军务外,由恭亲王领衔意在让军务处起到中央军事指挥司令部的作用。但终因上有太后、皇帝的干预,下无可以直接调动的部队,军务处形同虚设,对甲午战争未能起到军事指挥的作用。

体制腐败的表现之二是中央没有直接指挥的部队。兵部不是以后的国防部,不直接管理部队。部队归地方所有,是地方督抚的私有财产。清军虽号称百万,但都分别驻扎在各地,中央几无可调之兵。北洋海军实际上是李鸿章的私人海军,因为除他之外任何人都调遣不灵。几支较大的陆军也归地方督抚所有,非督抚允准,中央也是调动不灵。而这些部队只听他们直接上司的命令,其他人难以代替。战时几支部队在一起,就造成了“有将无帅”的局面。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陆军的一次决战,即平壤之战,就是如此。进入平壤的有卫汝贵的盛军、马玉昆的毅军、左宝贵的奉军和丰升阿的练军等四大军。先敌抵达平壤,本是极有利之事。但是卫、马、左、丰四将领地位并列,“平日彼此拜会,专尚虚文”,又各怀心腹事,怕自己吃亏。除四大军外,还有叶志超的一支部队。这五支部队临时指派叶志超指挥。由于叶志超丧失斗志,急欲逃走,各支部队临时凑集一起,互不统属,转运不灵,而导致平壤战役的失败。这一切,都反映了体制的腐败。

体制腐败的表现之三是任人唯亲。腐败的体制在至关重要的用人政策上不是唯才是举,而是任人唯亲。李鸿章视北洋海军为己有,因此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是李鸿章的淮军旧部,他认为十分可靠。然而,丁汝昌是陆军将领,不谙海军,也不知海将,由他指挥的北洋海军缺乏训练,战备不力。海战时,他又不娴海战指挥,终于造成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北洋海军中有一批留学英国的海军高级将领。他们熟习近代海军,熟谙近代海事,其中不乏海军统帅人才,但由于不是李鸿章的亲信而遭冷遇。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观在清朝官场比比皆是。这就从整体上决定的体制的腐败。

以上三个方面,即政界的腐败、军队的腐败和体制的腐败是造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清朝末年,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要员,整个清朝是一片黑暗。在这样一个蝇营狗苟的社会里,国民素质大大下降。什么国家的前途,什么民族的希望,已经只是极少数人关心的事情了。表现在战场上,只有少数人拼死疆场,多数人只顾逃命。因此,利器资敌现象便极为严重。《申报》著文,引用了英文报纸所载日本方面公布的资料。”此次自与中国用兵以来,在各处夺得大炮共六百零七尊。但就旅顺一处计之,有三百三十尊,洋枪共七千四百枝;但就九连城一处计之,有四千三百九十五枝;大炮药弹共二百六十万零一千七百四十一卷;仅就金州、大连湾二处计,有二百四十六万八千二百卷;洋枪药弹共七千七百四十八万八千七百八十五卷,以金州、大连湾二处为最多,有七千六百八十一万四千六百六十卷。……合计共值洋银七十兆。”。〔7〕 接着作者痛惜地呼喊道:“呜呼,此非我中国二十年来所经营缔造者哉!”一旦边氛不靖,竟拱手而让诸他人。”最后他又高声地指斥道:“彼怯将惰兵之罪,可胜诛哉!”只有利器是不够的,必须有掌握利器的人才。“怯将惰兵”只能资敌,猛将精兵才能却敌。腐败的政府腐朽的军队造成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落后是要挨打的。但也不绝对化。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以弱胜强的实例。但是落后加腐败则肯定要挨打的。甲午战争就是明证。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当代中国人难道不应该牢牢记取吗?

注释:

〔1〕王芸生:《六十年中国与日本》,第2卷,第222页。

〔2〕《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九日。

〔3〕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448页。

〔4〕《申报》,1894年10月5日。

〔5〕《申报》,1895年2月18日。

〔6〕《甲擀中日战争》,盛宜怀档案材料汇编,下册,第398页。

〔7〕《申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七日。

标签:;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败_清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