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型商业街模式——商业设计新趋势论文_丁纪强

(上海港普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摘 要】本文结合个人近几年参与设计的实际项目,就“社区商业街模式”的商业项目如何打造成城市空间新形象,如何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为相关类似项目提供点参考。

【关键词】流线组织;兼容性;灵活性;类独栋; 体验式商业;商业价值最大化;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053-04

1.引言

随着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特别是对MALL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接着对购物环境品质的提升,商业设计越来越多的更加注重休闲体验的设计,也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的变化,商业项目开发也越来越重视开发的可控性,社区型商业街在营销、招商及个性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从欧洲商业发展来看,社区型商业街模式也是必然的商业设计新趋势。

目前我所在公司控股的“锋思设计”转型商业设计十多年,很幸运我师从于公司创始人方华先生,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我也有幸参与设计了很多商业项目,一些已经落成一些正在实施中。

2.社区型商业街模式

社区型商业街模式是通过室外步行街进行流线组织的商业建筑。它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包含沿街商铺、中小型独立建筑等形式。功能较为灵活,以休闲、娱乐、餐饮、儿童功能为主,辅以部分大中型的主力店(自持物业)及办公酒店住宅类销售物业。社区型商业步行街面积通常在5~20万平方米之间。

社区型商业街的本质并非降低“品质”,而是将过去的百货销售式商业还原到人们所熟悉的休闲街区式商业。街区商业的设计也有自己的开发模式和设计原则。

2.1 社区型商业街的开发模式

社区型商业街一般包含以下部分:

(1)商业步行街

商业步行街的主要通道两边布局各种业态的店铺,在一些重要位置(有些商家比较强势)或次要位置放置中小型主力店,该部分应保持35%以上的自持,以控制商业形态和档次定位。

(2)独立商业建筑

独立商业建筑体有利于中大型商家入驻或经营(含百货、购物中心等),同时在招商上兼容性最佳。此类建筑以自持物业居多,一般位于商业街主入口广场或临街面。以利于入驻的主力店吸引人群进入商业街。

(3)地下商业街

可以利用高差掉层或下沉广场,把地下空间开发成室内步行街,一般和超市比邻。地下步行街必须有较多的开敞,以弱化地下层的感受。地下商业街可以放置时尚、休闲、快餐饮等业态。

(4)办公、酒店、住宅建筑群(视规模而定)

办公、酒店及住宅建筑的流线组织需要和商业街流线分离,此类建筑大部分为销售物业,是平衡前期投资的必要手段。

2.2 流线组织

商业建筑规划中最重点是流线设计(组织),这包含商业人行流线组织、机动车流线组织、货流组织。又以商业人行流线组织最为重要和专业,合理人行流线组织能使商业规划设计事半功倍,当然万事都有一些规律可寻。

(1)唯一性原则

各商业区商业主街(主流线)只有一条最佳,商业主街分支容易造成一定的误导,表面上增加了主街的长度,增加了沿街商业的面积,但实际上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大部分人都会愿意走向较大的商业街,而不是支街。支街只能出现在目的性较强的专业市场中。而在主要入口广场处分支是允许的,因为入口广场一般较大,较短的分支一般不会造成困惑。并且一定不要出现尽端式商业街或广场。

2.3 兼容性商业空间的规划理念

建筑平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销售及运营的需要。把商业面积化整为零,以低多层独栋可拼接的建筑体量为主,为将来各种业态的进驻预留可能性。商业空间大小的确定经过了严密的分析和排演,最小的店铺面积30平米,最大空间1500平米左右,同时做到“连小变大”。单层(形体相对独立的部分)建筑面积在200~600平方米之间(过小层的面积不利于利用,过大层的面积不利于招商)。休闲餐饮类商铺尺度控制在开间进深比在1:2~1:3.5之间,宜1:2.5,最大进深不要超过18米。

2.4 风情化

风情化不是简单的欧洲特色小镇和世界风光花园,可以称为主题化,其初衷是为整个商业项目找到符合项目区域、当地文化的主题,通过场景和人群的共鸣,达到人景合一的目的。

风情化的街区建筑风格能够让人放松,或引起记忆或升华心灵。因此风情化商业街更加受到欢迎,此外风情化街区的个性更加鲜明,迎合了消费人群放松、猎奇的心态。

2.5 体验式商业

不同于购物中心,社区型商业步行街更偏好于(半)室外空间,这不仅仅是室外空间能带来附加的营业空间,还在于室外空间迎合了大家对自然亲近的需求,此外室外空间对儿童的吸引也很大。如果风情化更多的讲建筑风格,那么体验感更加强调“软”设计,包含室外景观设计、业态体验、场所设计等。首先强调可停留性,通过中心景观的打造,提供更多的公共游乐空间,让消费者更愿意在周末假期来聚集,从而养成习惯进一步带动商业。其次是可参与性,商业建筑内大多应是让消费者“亲自”参与的业态,比如休闲、餐饮、DIY等,而非普通的展示和购物。还有就是不可被电商取代性,除了休闲餐饮类业态,一些主题性商业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让整体商业能够明显区别于“线上”模式,比如儿童主题游乐场、冰场、影院等。

2.6 商业价值最大化

(1)根据地形高差或商业流线处理形成多首层的街区商业。首层的商业价值永远大于二层商业价值。

(2)商业空间的附加值

不仅仅是社区型商业强调(半)室外空间,新型的Shopping Mall也极力开发露台及屋顶空间,这类型的做法早在日本的六本木及难波公园项目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国内像上海环贸IAPM及成都大悦城也是这样的项目。室外空间的开发目的在于迎合休闲、餐饮业态,提高商铺面积的使用率,提高空间附加值。商铺临商业街外摆进深在1.5~6.0米之间,宜2.4米,过小不利于摆设桌面,过大阻碍交通空间。外摆区面积与商铺面积比在1.2.5~1:5之间,宜1:3,外摆区过小无法形成商业氛围,外摆区过大也会造成商铺服务面积不够或者开发成本过高。

3.案例作品分析

3.1 大宁中心商业广场

大宁中心商业广场(图1、图2、图3)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灵石公园北侧,是大宁国际广场街区商业的延续和升级,项目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约6万平方米。项目用地呈条状,南北长约366米,适合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形式。项目人行组织仍然遵循唯一性原则,即主入口唯一性、主动线唯一性,在动线内部结合次要入口做活动广场以缓解人流,主动线做到通而不畅的视觉效果。平面布局采用“类独栋”的设计手法和兼容性商业空间的规划理念,使商业划分销售和运营更加灵活。目前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图2 大宁中心商业广场人行分析总图

图3 大宁中心商业广场沿街夜景效果图

3.2 成都蓉城印象

项目地块围绕着成都龙潭寺,定位为“风情化”中式休闲商业街,为了提升二层及以上商业空间的价值,商业连廊是必要手段,连廊不仅让商业街内部联系起来,还结合河景将休闲公园和商业街连成整体。很多中式商业街都是以“复古”为思路进行设计,我们更愿意根据建筑发展原则,采用符号演练和空间提炼等方式表达中式的文化精髓,更结合时代加入现代的元素,形成韵味风情十足的休闲商业街(图4、图5、图6)。项目目前处于前期方案设计阶段。

图6 成都蓉城印象内街效果图

3.3 攀枝花太谷广场

太谷广场项目位于攀枝花炳三区机场路靠近攀枝花学院,项目计容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8万平方米,地上7层,街区商业3万平方米,地上2~3层,住宅9万平方米,地上32层。项目目前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项目地形高差较大,周边城市道路最低点和最高点相差近30米,为有效化解高差,在街区部分利用台地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与城市道路平接的商业街区,创造出多首层的设计概念,有效提高了商业价值。规划条件要求地块中间设一条的40米景观通廊,设计条件把地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为有利化解不利的用地条件,在这里规划一条峡谷公园,攀枝花是比较“缺水“的城市,在景观设计方面配以城市水秀广场,创造出体验式极强的购物公园新概念,创造城市空间新形象。

图8 攀枝花太谷广场沿机场路透视图

3.4 重庆垫江明悦天街

明悦天街项目(图9)地址位于垫江市松林大道和凤山西路路口,商业规模约5.4万平方米,商业有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小型MALL,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内含电影院及超市(地下)等业态,其二为两栋街区商业,地上三层。

项目刚开始时拿到时,已经有其他的公司完成了报建方案,但是原规划方案流线组织混乱商业价值不高,经过重新规划后,一层平面采用单一动线加中心广场(图10)的流线组织形式,有中心就有广场,中心广场是营销活动的舞台——城市舞台;中心广场为周边商铺提供外摆区——商业拓展空间;中心广场是主题展示场所——城市画廊儿童乐园等。二层三层平面采用环形流线组织形式(图11、图12),MALL的外侧商铺同街区的二层三层形成一个闭环,使二者的人流有效的的组织在一起,达到商业人流相互带动的作用,也提升了街区商铺的商业价值。

在平面设计中,也采用“类独栋”的设计手法和兼容性商业空间的规划理念,使商业划分销售和运营更加灵活,街区二层三层平面面积在50-600之间灵活变化。街区三层平面也大量附送了屋顶平台,增加了商业附加值,提升了三层的商铺价值。立面造型采用现代简洁时尚的设计风格,达到一种街区风情化的商业效果(图13)。

图9 重庆垫江明悦天街鸟瞰图

(二层) (三层)

图11 重庆垫江明悦天街二、三层平面图

图13 重庆垫江明悦天街效果图

4.结语

前些年住宅爆炸式的开发,很多地方显示出地产开发有“城”无“市”的问题愈发严重,“新区”住宅销售不力或者入驻率低的问题根源或许在于商业设施的缺乏,这种由“面”到“线”化“整”为“零”的社区型体验式商业街模式势必成为商业设计新的趋势。

论文作者:丁纪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社区型商业街模式——商业设计新趋势论文_丁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