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浇筑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汪超

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浇筑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汪超

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501

摘要: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浇筑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水平直接对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只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现场施工需要,从混凝土配制、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质量问题的存在。文章首先概述了混凝土浇筑前的预处理工作,随后分别就浇筑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控制

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多的材料,如果建筑单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没有合理掌握技术要点,后期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导致建筑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树立全过程控制理念,从混凝土预处理、浇筑以及后期养护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执行行业技术标准,确保混凝土自身质量和浇筑后的性能都达到施工要求,进而切实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一、混凝土预处理技术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建筑所用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骨料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搅拌制成的混合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硬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都达到建筑施工标准,就需要对这些基础组成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检。对于不同的基础组成材料,有详细的检查标准,例如水泥的品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并且对其强度等级也有严格要求;骨料方面对其粒径也有要求,如果混凝土配料明确要求使用细骨料,则抽检骨料中90%以上的粒径必须小于4.75mm。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分为两次,第一次是采购时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对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参数、性能进行检查,并要求厂家提供合格证等文件;第二次是进场检查,以防止水泥存放过程中受潮出现板结等问题。

2、混凝土的制备

根据建筑施工方案,明确各类材料的配合比,以及各种外加剂、掺合料的用量等。另外,像混凝土制备时的温度控制、搅拌的时间等,也都需要在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一些特殊天气(如高温、大风等)下,不宜露天制备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中掺入其他杂物,影响整体的性能。如果建筑工程的现场条件有限,也可以选择在附近的混凝土拌合站进行制备,然后通过砼运输车将制备好的混凝土遇到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长时间搁置影响使用性能。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要点的控制

1、全面分层

全面分层是现阶段普通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式,其优点在于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要求不高,适用性较强。在具体浇筑时,应遵循“由外向内”的浇筑原则,先从外部短边进行浇筑,然后沿着长边逐渐向内依次完成所有的浇筑任务。全面分层施工模式下,完成基层混凝土浇筑后,检查本层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如果质量达标再继续进行第二层的浇筑。全面分层浇筑与分段分层浇筑相比,层间浇筑的间隔时间较短,浇筑后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通常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

2、分段分层

对于普通高度的建筑物来说,分段分层浇筑模式不仅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而且每完成一段浇筑,都要求施工队伍对浇筑质量进行检查,这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混凝土整体结构稳定性达不到标准,影响建筑质量安全的问题。分段分层浇筑时,由于每段浇筑所用的混凝土量较少,因此可以多头施工,使用小型的泵送设备同步开展浇筑工作,与传统的浇筑方法相比,其施工效率成倍提升。在浇筑方式上,一般是采用自下而上浇筑,将导管直接放入建筑底板,进行固定后将配制好的混凝土灌注到建筑结构层。每完成一段的浇筑任务,要求现场人员开展质量检查工作,确定该层段的混凝土质量、性能达到标准后再继续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层间混凝土因为凝固速度不一致,还可以利用振捣机对层间混凝土进行振捣,以增加其粘合度。

3、余面分层

余面分层在现阶段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厚度和长度的比例超过1:4时可以考虑使用余面分层浇筑。这种施工方式的优点在于利用了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的自然斜坡,使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滑落和凝固,有效避免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另外,余面分层浇筑减轻了人工操作的压力,对于节约工程成本也有一定的帮助。其基本施工步骤是:首先选择靠近建筑外墙的结构作为起始浇筑点,浇筑一定量的混凝土后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沿着斜坡对剩余的面层继续进行浇筑。斜坡的角度一般控制在30°以下,角度过大不仅容易导致混凝土流动速度过快,影响凝固效果,而且也容易出现混凝土堆积问题。斜坡长度方面要根据混凝土浇筑厚度确定,通常控制在厚度的1/3为宜。

4、振捣要求

振捣操作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确保混凝土性能均衡而采取的一种施工技术。为了达到振捣目的,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混凝土浇筑形式,对具体的振捣操作进行技术控制。一般来说,振捣操作的步骤包括:首先,要将混凝土自吊斗口直线下落的高度控制在2m以内,在浇筑高度大于3m的情况下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另外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应该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分层连续开展,浇筑层的高度要根据钢筋的结构特点和疏密程度来确定,其高度基本上就是振捣器作用部分的1.25倍,其浇筑高度最大一般都低于50m。

5、后期养护

在完成浇筑工作后,还需要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继续进行7-10d不等的混凝土养护工作。由于水泥水化热特性的影响,浇筑后内部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会因为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养护工作也成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养护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来确定,例如在高温天气下,阳光照射会加快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形成干缩裂缝。在这种情况下要定期进行洒水保湿;在低温天气下,混凝土内部水分结冰,不仅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冰晶融化后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形成若干孔洞。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保暖措施等。

三、混凝土浇筑中的注意事项

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现场施工人员除了要做好技术方面的管理外,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首先,要根据建筑施工规划制定更加细化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包括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等,都要做出具体的要求。根据浇筑方案的指导,既可以加快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进度,又切实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其次,还要重视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在发现裂缝问题后,要及时分析裂缝成因,并采取灌浆等方式,防止裂缝进一步发育和扩大。如果是材料本身问题引起的裂缝,还应当及时检查材料质量,重新配制混凝土,避免裂纹问题大规模出现;最后,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浇筑方式等,也都需要施工队伍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确定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出现。

结语: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把握好混凝土浇筑技术对于提高建筑整体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后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混凝土材料选择、制备、浇筑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也要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建筑整体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祁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C]//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2015.

[2]揭梅,吴及英,张洪涛,等.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C]//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4:449-449.

[3]徐强,张连正.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131-133.

论文作者:汪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浇筑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汪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