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镇痛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_王华昆,通讯作者:郑美凤

耳穴镇痛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_王华昆,通讯作者:郑美凤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 361015

耳穴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近代应用耳穴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保健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尤其在镇痛方面,耳穴的地位日益提高。下面就近年来耳穴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以下总结:

1.非手术应用

阿布杜奥报道耳针在缓解关节僵硬引起的急性疼痛和慢性痛极为快速有效,但对内脏疾病和内分泌障碍的疗效较差,并提出耳针治疗的缺点是需找到最痛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贾春生等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min疼痛程度评分,发现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明显差别;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优于直刺组。另外,选用与疼痛部位相应的耳穴沿皮透刺,观察其快速镇痛效应对急性腰腿痛一次性治疗的效果。留针时嘱病人反复地活动患部关节,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定,发现该法对常见的腰腿疾病具有良好的快速镇痛效应。席智杰等出采用无菌揿针耳穴埋针1h治疗颈型颈椎病,发现耳针能安全有效即时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姜洪林等运用耳穴压豆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取肩、肝、肾、神门、交感、内分泌,按压以出现痛、胀、发热感为宜,30min 后嘱其做肩关节的各种活动,发现耳穴贴压后可减轻疼痛,加大患者的活动范围,并发现耳发红状态效果尤为突。王宝玉等耳穴贴压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镇痛,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24h、48h、72h、5d的疼痛评分及使用止痛剂的例数,发现耳穴贴压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疼痛。霍华永等使用耳针沿皮透刺疗法,选取患侧耳穴:舌-眼-扁桃体区、肝-胆胰区、枕-颞-额区等,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92.7%。发现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即时效应快,治疗次数少,疗效巩固的优点。

2.围手术期应用

万赖思琪等选取双侧神门、肺、脾、胃、大肠、肾上腺、内分泌、子宫、盆腔穴贴压磁珠辅助全麻妇科手术镇痛。分单面贴压和双面贴压,发现术前血清β内啡肽明显增多,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较安慰剂组减少,术后第一天VAS较低。 王金法等在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耳针镇痛,发现耳针组可控制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更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更快恢复关节功能。其还将耳针镇痛应用于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发现耳穴埋针后可对耳穴产生持续刺激以达到持续镇痛的效果。童培建也应用耳穴贴压镇痛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术后再在内麻点(位于小腿中段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0.5寸处)穴位贴敷按压,取得良好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梁永妃等评价耳穴压籽法联合静脉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止痛的临床效果,发现耳穴压籽联合静脉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邓蓓蕾等取神门、肺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84例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镇痛情况,术前30 min,用无菌揿针单耳埋针,术中、术后嘱患者自行刺激,留置1周。对照组术后肌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12h后嘱患者疼痛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发现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优于常用镇痛药。

陈月峰等将48例四类骨科手术[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膝(髋)关节镜检查或关节镜清理术;股骨头髓芯减压、病灶清除、人工骨植入术;腰椎管内麻醉下关节手法闭合松解术]术后病人进行耳穴埋豆镇痛治疗,患者在使用骨科疼痛处理的常规止痛的基础上,术后半小时内进行耳穴埋豆治疗。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朱志红等采用耳穴埋豆配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治疗,明显减轻了术后的疼痛,其疗效满意,同时还可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减少了因疼痛增加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减少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蔡靓羽等在TKA患者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耳穴贴压镇痛,记录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状态和被动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并记录CPM最大角度,发现耳穴较好的配合了神经阻滞,达到了在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的目的。陈俊杰等观察耳穴磁贴联合腕踝针用于腰椎非融合术后残留痛的镇痛疗效。实验组患者术前进行耳穴磁贴配合术后双侧肢腕踝针镇痛,对照组采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发现耳穴磁贴联合腕踝针镇痛效果比传统的药物镇痛疗效相比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镇痛效果及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对照组。

4.分娩镇痛

田清玉等选取子宫、内分泌、脑点三区之最敏感点进行按压,发现镇痛效果较对照组好,缩短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第3产程两组无明显差异。还有促进宫缩、缩短产程、产后出血少、加速泌乳的作用,而且对母婴无其他影响。吴文芬选取双耳神门、内分泌、交感、内生殖器,在宫口开大至 2-3cm 时电针治疗,配合0.5%的催产素静滴,使自然分娩痛和缩短第1产程以及第1产程活跃期的时间减轻。高飞雁选取子宫、宫颈、神门、交感、腹穴位,产妇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者加身心穴进行按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分娩疼痛,缩短了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杜丽亚耳针双侧神门、交感、内分泌,干预自然分娩疼痛。实验组总有效率 86%,对照组阵痛较前无减轻或随产程进展渐加重,并平均缩短产程1.75h。

5.总结

耳穴镇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刺激耳穴能有效提高血清中β-内啡肽含量,并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分泌;可激活体内抗痛系统,提高机体痛阈,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对疼痛的应激反应;可调节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使其相对平衡,从而改善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状态和内皮功能,激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耳穴疗法对各种类型的疼痛都有效,尤其是手术后的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非仅限于减轻主观疼痛,还在于帮助患者积极配合物理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关节活动度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内环境稳定,并减轻患者焦虑,利于睡眠和休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耳针直刺难以找到最痛点,有创且留针时间短,某些病人对针有恐惧感,影响疗效的发挥;耳针透刺见效快,刺激范围大,但病人痛苦势必增大;耳针配合电针虽然效果可期,但是活动空间和体位受限较大。耳穴贴压无创、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经济实用、易于接受,可最大限度的在任何体位配合治疗,刺激时间长,可控度高是最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的治疗技术。

论文作者:王华昆,通讯作者:郑美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耳穴镇痛临床应用的进展论文_王华昆,通讯作者:郑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