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墩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设计论文_葛科岑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浙江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入城口是一座城市与外部交通的连接处,也充当着城市窗口的重要角色。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如何,入城口一带的整体环境往往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开展三墩入城口景观整治,是建设“两美浙江”城市环境提升与交通保障功能的重点内容。设计进行相应的整治改造,以更好地展示杭州城市形象,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入城口景观、组团景观、土壤改良、迎宾气氛。

0引言

杭州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人流物流给城市出入口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部分出入口建成年代较早,周边城市化程度较高,出城口的整体状况逐步下滑,成为滞后于杭州城市发展定位的一大问题。

城市入城口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窗口,作为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城市入城口更应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现有大量城市入城口已不适应杭州城市的发展,亟需进行改造。

全面开展杭州入城口综合整治,是建设之中“两美浙江”城市环境提升与交通保障工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建设“美丽杭州”、落实“城市国际化”要求的具体举措。进行相应的整治改造以更好展示杭州城市形象,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

在G20峰会的召开的推动下,全面开展三墩入城口景观整治,也是建设“两美浙江”城市环境提升与交通保障功能的重点内容。设计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整治改造,以更好地展示杭州城市形象,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

1工程概况

1.1整治范围:

留祥路沿线(绕城收费站-花蒋路)两侧宽度约40~80m绿化带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包括景观、绿化、灯光、给水等,绿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

1.2绿地分类:

本次工程按照周边环境,分为两类:三墩收费站两侧绿地及留祥路两侧绿地。(见图1)

三墩收费站两侧绿地:作为节点绿地进行考虑,视觉上展现开阔、多彩的景观空间;

留祥路两侧绿地:此块绿地现状景观效果良好,设计依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梳理与彩化。

1.3现状分析:

收费站两侧地块:作为车行停留节点,两侧绿地视线延伸堵塞,绿化缺少亮点,现状有两处广告牌及建筑影响整体景观面,建议拆除。

留祥路两侧地块:此块绿地景观效果好,植物长势及搭配合理,部分地块植物缺失,黄土裸露,设计在局部场地进行补种,作为入城口道路,设计建议将前层空间进行梳理,形成开敞大气的空间,后层点缀开花色叶小乔木,背景层以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留祥路北侧现状为已有公园,景观效果较好,水质较差,设计应考虑与其衔接问题。

1.4现状分析总结:

1)利用现状已有元素(水、背景林)作为本次设计的切入点和考虑因素进行设计;

2)保留现状植物长势较好的地块,为我所用,视线可观范围内存在的垃圾、渣土及建筑垃圾等需要及时清除,对植物长势较差及无亮点地块进行缺漏补差;

3)设计着重注意景观面问题,做到视线所到之处便是景观;

4)对现场影响视觉景观的广告牌、建筑考虑遮挡及拆除;

5)收费站及互通夜景照明缺失;

2总体设计

2.1设计理念

以“城市自然画廊”的设计理念串联整个三墩入城口,绿带演绎自然的丘林,绿洲和花岛,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特征,重新整合、分析,让城市自然的“生长”。完美的呈现出“林绿门户,缤纷花径,多彩绿韵”的景观面貌。

2.2、总体布局

按照周边地块环境及性质,对设计区域进行划分区块,主要分为收费站景观节点区和留祥路两侧景观提升区。

收费站景观节点区:体现现代、文化、细致的景观空间;

收费站作为整个三墩互通的停留场地,本次设计将此块作为景观重要节点,设计注重植物细节的刻画及夜景的亮化。

留祥路两侧景观提升区:体现色彩丰富、精致立面的景观空间;

主要针对现状绿地进行提升设计,将前层空间进行梳理,形成开敞大气的空间,后层点缀开花色叶小乔木,背景层以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

3分区设计

3.1收费站景观节点区

收费站作为整个三墩入城口的停留场地,将现状部分破坏景观建筑拆除,并对收费站顶棚进行清洗,体现现代、大气的入城口形象。

入口处景观布置:以水杉及湿地松为背景层,中层以香樟为基调树种,搭配黄山栾树、无患子等落叶树种,保证绿量与景观效果前,层采用金桂、垂丝海棠、紫薇等开花亚乔木进行前层美化点缀。并利用草皮打开整个景观空间,开阔车行视野,草坪上局部设置景观组团及大乔木孤植,以沙朴为主景树种,搭配金桂、鸡爪槭、红枫、早樱等,并局部以景石进行点缀,整个景观面貌呈现现代、文化、开阔的景观空间。

3.2留祥路两侧地块:

本工程绿化范围总共分为留祥路南北两侧,北侧现状有一处公园,内有一条水系,现状景观效果良好。结合现状公园,设计进行统一考虑。尊重现状,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乔木,对亚乔木的适当梳理,形成视线通透空间。局部发掘草坪深度,打开景观面,路口处增加组团绿化,提亮路口视觉效果。

整体景观植物配置疏密有致,形成节奏感较强的景观空间。

南侧绿地增加水杉与湿地松作背景层,以常绿与落叶乔木搭配种植,加厚混交林层。对原有树木过密的地方,适当间梳,确保树木之间合理的生长空间。并开辟透景线,在有景可赏处,将现状高大乔木保留,中层适当迁移,增加景深。植物配置上,选用香樟、榉树、黄山栾树、无患子等乔木,增加观花、观叶亚乔木,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林缘。组团内布置景石,并适当以南天竹与书带草进行点缀。整治提升后更显三墩入城口通透、大气、精致的景观面貌。

4现场存在问题

4.1、关于土壤问题:

为了保证三墩植物种植的质量和景观效果,严禁使用未经改良的强酸强碱土、盐碱土、重黏土及含有其他有害物质的土方,且不得含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废料等其他废弃物,严禁在种植土层下有大面积不透水层,故需对现状土方进行改良,局部换土,具体要求如下:

留祥路北侧土方,现状土方偏黏性,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沙土,并增加适量营养土,进行深翻搅拌,改良深度在60cm以内,以原土:沙土:营养土=5:3:2的比例搅拌,

三墩南侧土方,现状主要为重度黏性淤质土,以原土:沙土:营养土=3:5:2的比例搅拌;现状泥浆池位置先以宕渣挤淤填埋至距地面深度1.5m,将多余的泥浆清除,再回填1.5m种植土。

对于深根植物和乔木进行树穴改良,单个树穴穴底回黄沙15cm,黄沙上层铺洗净的15cm碎石,添加20-30cm的营养土为宜,

4.1、关于排水问题;

为保证绿化带与人行道边缘排水通畅以及植物种植的成活率,在绿化带与人行道边缘处采用侧边沟的形式收水,通过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系统。侧边沟排水沟做法参照国家标准图集07J306,具体断面如下图所示。

排水沟断面图

间隔约60m落底通过管道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系统。另外管道的敷设时存在一定开挖及修复人行道、辅路的工程量。

南侧土方排水沟问题:因南侧红线边线外土方堆土过高,设计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调整排水沟位置,将原排水沟调整至新建绿地与现状绿地之间的低点处(排水沟位置往北侧移约12m)。

4.3关于苗木问题

草坪铺设:本次设计为果岭草成品草卷铺设,为了促进草皮生根,增强根系吸水性,草皮下需要铺设3--5公分的黄沙,找平后,再铺设草皮。遇霜降或气候低于10℃时即逐渐褪绿,冬季有一段较长的枯黄期,秋季需要盖播冷季型草坪,以解决草坪冬季休眠枯黄问题。第二年春季在低修剪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自然过渡至原有暖季型草坪。

苗木支撑:1、大树以及行道树,统一采用四角支撑加三角钢管支撑。2、除了大树及行道树以外,胸径12cm以上的乔木采用一般乔木支撑:四角支撑。3、胸径12cm以下的乔木采用小乔木支撑:一字支撑。

种植后支撑、包扎好,新植树木应在当天浇透第一次水,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涮裸露的根系,造成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歪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夏天应遮荫、冬天应防寒。

5结束语

入城口景观一个这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在城市入城口实践的同时,更加要总结经验,梳理现场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更好的为这个城市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科学出版社,余树勋 著,1987

2、解析现代城市入口[J]..新建筑,董贺轩,卢济威,胡嘉渝 著,2005(01):18-21

3、景观之道——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李建伟 著,2008年 ISBN 978-7-5084-5033-9

4、城市入口形象设计理念的创新及实例评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葛科岑(1987-),女,安徽合肥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葛科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杭州市三墩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设计论文_葛科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