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丽春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荷香桥镇卫生院 422203

【摘 要】目的:探究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满足相关诊断标准,病程均在5天以内,无发热现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常规组与中医组,每组36例,常规组患儿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患儿服用麻杏麦冬汤,即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使用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中医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2%(35/36),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75.0%(27/36),两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能够有效处理风热犯肺,并有效治疗肺热阴虚所导致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过敏性质疾病,也被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常发于婴幼儿群体中,病程长且极易反复发作[1]。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刺激性干咳、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喉部有痰鸣音,无喘憋,哭吵时咳喘剧烈,严重者有紫绀[2]。本院采用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联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满足相关诊断标准,病程均在5天以内,无发热现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常规组与中医组,每组36例,常规组中男患儿21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4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2±0.8)岁,中医组中男患儿19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1±0.9)岁。排除标准:肾功能、心功能不全患儿。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统计学层面上无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即平喘、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疗等。沙丁胺醇用于缓解患儿气道痉挛现象;若血常规正常,可加用克拉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若有病毒感染可以加用泛昔洛韦;若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较高,则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应加用头孢地尼;若患儿反复发作,则可能合并真菌感染,可加用氟康唑。

一个疗程为七天。

中医组患儿服用麻杏麦冬汤,即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使用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川贝母、款冬花、紫菀、陈皮、麦冬、桔梗、半夏、沙参、甘草、石膏、杏仁、麻黄。例:某女性患儿,2岁,咳嗽4天,且侯中有痰鸣音,气喘,夜间更为严重,活动后咳嗽气喘加重,鼻涕量少稠黄,唇红口干,脉浮,无紫绀,排便正常,体温36.9℃,双肺呼吸音粗,无病理性杂音。中医辩证:风火犯肺,肺炎喘嗽,应止咳平喘,清热宣肺,拟方:甘草、陈皮、清半夏、桔梗、桑叶各6g,杏仁、麦冬、沙参、炙紫菀、炙冬花、菊花、蝉蜕各8g,炙麻黄3g,炒菜菔子10g,生石膏20g。三剂药后患儿痰鸣、咳嗽好转,但夜间仍有咳嗽,双肺喘鸣音减轻,除原方中菊花、蝉蜕、桑叶和炒菜菔子,加入8g玄参,再服药三剂,患儿痰鸣、咳嗽消失,双肺音清。

1.3临床观察指标

无效:7天内患儿喘促、咳嗽现象无好转,双肺仍有明显喘鸣音和湿罗音;有效:7天内患儿喘促、咳嗽现象略微好转,双肺喘鸣音和湿罗音有所缓解和减少;痊愈:7天内患儿喘促、咳嗽现象彻底消失,双肺无喘鸣音和湿罗音。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中医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两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明显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气、咳嗽、气喘,经中医辨证分析为:皮毛口鼻入风热之邪,外感风寒,肺卫受侵犯,正邪相争,肺气失宣,鼻开窍,肺络邪郁,成痰阻气逆,肺气闭郁,遂痰多咳嗽、鼻扇、气急。《伤寒论》曾记载,汗多、无大热喘者,可以服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3]。

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后可以简称为麻杏麦冬汤,能够有效治疗风热犯肺,对于小儿因肺热阴虚所导致的气喘、咳嗽能有效治疗。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中麻黄辛温,宜肺平喘,解表发汗,发热、风寒可以用生麻黄,其解表发汗效果要优于炙麻黄,而气喘、内热可以用炙麻黄,其具有较强的止咳平喘能力,发汗能力欠佳;石膏辛寒甘,能够生津、清热、泻火[4]。将石膏与麻黄相配,不仅能够宣肺,还可以泻热。杏仁苦温,能够有效止咳平喘,缓解肺气,与石膏、麻黄相配能够有效清肺泻热。炙甘草甘平,能够益气补脾,止咳祛痰,且与麻黄、石膏的寒温相调和。麦冬和沙参能够清虚火、养胃润肺,陈皮顺气化痰,半夏、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桔梗利咽。部分患儿其脉滑,阳明经呈积热状,咳喘严重且痰湿重,则可以加五味子、细辛和生姜;若痰多黄稠难咳,可以加海浮石,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若患儿咽赤、内热阴虚,可加用地骨皮、知母和玄参。诸药合用能够有效止咳平喘,通便养阴,改善患儿的免疫力,毒副作用较小[5]。本研究中一例患儿三剂药后患儿痰鸣、咳嗽好转,但夜间仍有咳嗽,双肺喘鸣音减轻,除原方中菊花、蝉蜕、桑叶和炒菜菔子,加入8g玄参,再服药三剂,患儿痰鸣、咳嗽消失,双肺音清。

本研究组中,使用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的患儿,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患儿。

结语:

综上,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能够有效处理风热犯肺,并有效治疗肺热阴虚所导致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勇峰,张炜.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5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51-52.

[2]方春仙.麻杏石甘汤联合氨茶碱缓释片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2):44-46.

[3]罗明.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肺阴亏耗证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07-108.

[4]蔡永华.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1):279-280.

[5]张毅.自拟中药平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88-89.

论文作者:刘丽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  ;  ;  ;  ;  ;  ;  ;  

自拟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丽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