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论文

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那仁嘎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下,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走过了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正朝着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站在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总之,教师应当用一颗智慧的心去纠正课堂作业中出现的误区,恰到好处的利用好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挖掘这一环节的潜力,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模式,制定科学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技术,不盲目搞所谓的样子工程。针对本地区存在大量中低产田的现状,应该进一步重视中低产田改造,将中低产田改造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通过利用合适的灌溉技术,将中低产田的低产向着高产转变。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中低产田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194.6亿斤,粮食自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吃粮靠调入的历史。1992、2008和2018年,粮食产量先后突破200亿斤、400亿斤和700亿斤大关,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年末牲畜总头数只有851.8万头只,2018年末达到7277.9万头只,增长了7.5倍;肉类、牛奶、山羊绒产量分别达到267万吨、566万吨和6607吨,较1978年增长11.8倍、77.2倍和4.5倍,牛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不断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8.1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3万家,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经营100亩以上耕地面积占到20%以上,养殖业集中度在80%以上。全区农作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784万亩、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735万头只。主要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8年稳定在96%以上。

公式中的横截面内力、包含横截面几何性质的参数和许可量,在轴向拉压的强度问题中分别是轴力、横截面面积和许可正应力;在扭转的强度问题中则分别是扭矩、抗扭截面模量和许可切应力;在弯曲正应力强度问题中分别是弯矩、抗弯截面模量和许可弯曲正应力。在连接件的强度计算中,在挤压问题中公式可以表述为:挤压力/挤压面面积≤许可挤压应力。而剪切强度问题中则为:剪切力/剪切面面积≤许可切应力。

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增长1.9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提高了14.37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10.2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划定基本草原8.84亿亩,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较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生态综合治理,2018年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比2014年提高40.8个百分点。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94万亩,是1949年的11.2倍,节水灌溉从无到有发展到438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不足0.35提高到0.54。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723万亩。牧区过冬畜折合羊单位暖棚面积平均每只达到1.1平方米,羊单位平均储备过冬饲草164公斤,全区仔畜成活率达到98%以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提高到95%以上。

2014年以来,在农村牧区实施乡村基础建设工程,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9万户,街巷硬化里程近12万公里,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卫生厕所62.4万户,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7个旗县梯次推进污水治理,清理农村残垣断壁3万余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人均拥有图书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组建了200多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队伍,开展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

培育形成乳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和蔬菜8个百亿级产业。2018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5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600家,具备年加工转化粮油24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300万吨、羊绒2.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3%。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70年来,内蒙古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0年来,农牧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正向全面建成小康阔步迈进

道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达10.7万公里。苏木乡镇硬化路应通尽通。嘎查村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99 %以上,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到今年底全部实现。在境内黄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实施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成红山、绰勒水库,三盛公、海勃湾水利枢纽和河套、察尔森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明显。修筑主要江河堤防7811.4公里,黄河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供水水质和保证率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电力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电网供电区域供电可靠率在99.8%以上,户均配变容量高于2千伏安。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实现均等化,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4.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参保率达98.9%,享受待遇人数225.4万人。低保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低保年平均标准从2007年的773元增加到2019年初的5914元,增长6.7倍,年均增长18.5%。

改革开放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长步入快车道,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1978年,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只有100元,2018年增长到13803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3.1%,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2%、23.2%、21%和3.8%。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GDP增速,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来人姓乔,江山人,二十六岁,他见了陈颐磊,从裤带中掏出一张蜡纸刻写的纸条,上面写着:“又新,速设法前来,我在风林街等候你。平。”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57个贫困旗县已经有37个脱贫摘帽,369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已经有3018个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57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24万人,5年减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06%;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570元增加到10965元,年均增长10.2%。

2018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61元,比1984年增长33.2倍,年均增长10.9%。饮食结构明显改善。人均肉类、蛋类消费量从1957年的8.2公斤、0.8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3.4公斤和7.2公斤,分别增长了3.1倍和9倍。1980年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8.1平方米,2018年增长到28.6平方米,增长了2.5倍。农牧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30.1辆,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17.9台和181.2部。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第二项的雇主过错归责原则的规定,雇主的转承责任的承担具有合理性。本案例中,邹某某的损害由第三人刘某某造成,雇主在雇员的损害事实的发生上无过错,因此不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邹某某的妻子的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刘秉承

标签:;  ;  ;  ;  

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