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DWI对乳腺BI-RADS论文_刘忠权 仲建全(通讯作者)陈国平 巫恒平 冯浩 车红缨 张雨

(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64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eADC值和r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Ⅲ~Ⅴ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ADC、eADC和rADC值20个良性病变中,在ADC图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eADC呈低信号;21个恶性病灶,在ADC图上都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两两比较中,其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磁共振检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可靠的指标;对BI-RADS分类Ⅲ~Ⅴ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乳腺;DWI;ADC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breast DWI ADC value in the diagnostic value eADC value and rADC value of breast lesion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crimination Methods 4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Check parallel BI-RADS classification isⅤgradeⅢ~Ⅴ,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Results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ADC,eADC rADC value and 20 benign lesions,on the high performance ADC maps or other signals,eADC showed low signal;21 malignant lesions,performance on ADC maps are of equal or low signal. In pairwise comparisons, which malignant lesions ADC, rADC value lower than benign lesions, eADC higher than benign lesio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discrimin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RI lesions; on the BI-RADS classificationⅢ~Ⅴgrade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s more important value

【Keywords】Breast; DWI; ADC

本研究通过探讨DWI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旨在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判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行乳腺MR检查女性患者41例。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检查、钼靶或超声等检查具有乳腺肿块者,②未经过任何相关治疗,③所有病例均术后病理证实,④全部病例均行乳腺DWI检查;其中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1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3岁。20例良性中,2例腺脂肪瘤,1例慢性化脓性炎改变,4例纤维腺瘤,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7例囊性增生;21例恶性中,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其中4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1.2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磁共振扫描仪、EBW后处理工作站和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中。MR扫描包括T1WI/SE 横轴位,T2WI/FSE压脂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DWI横轴位,动态增强和频谱扫描。T1WI扫描参数:TR/TE 350/10ms,层厚3.0mm,层间距 0.3mm,视野FOV 340mm,矩阵512×512,激励次数2;T2WI扫描参数:TR/TE 2500/70ms,层厚3.0mm,层间距0.3mm,视野FOV340mm,矩阵352×352,激励次数2;DWI采用单次激发EPI技术,扫描参数:TR/TE Shortest,层厚3.0mm,层间距0.3mm,视野FOV340mm,矩阵240×240,激励次数2,扩散敏感系数为b=50,600,800s/mm。T1W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TR/TE Shortest,层厚1.0mm,视野FOV 340mm,矩阵1,dyn scans 8,激励次数1。

1.3乳腺病变BI-RADS分类和MR图像后处理 纳入病例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即(BI-RADS)进行分类;所有图像均在EBW工作站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至少一名副主任医师)对其影像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分别记录并讨论协商意见一致,做出诊断、分类。

ADC值分析:利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将DWI图像拟合成ADC图,在肿块实性区域内选取感兴趣区(ROI),通过手工或自动绘制圆形感兴趣区,测量尽量避开囊变、坏死或出血区,面积不小于0.2mm,同时记录乳腺肿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重复三次以上操作,最后取得ADC及eADC均值;同时,在病灶同层面对侧乳房对称部分选择参考部分,即选择ROI区,同样方法,取得ADC均值,并分别计算病灶与对照正常侧参考组织之比,即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ADC、eADC和rADC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按ADC值大小(ADC>1.440×10-3 mm2/s或ADC<1.440×10-3mm2/s)做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DC值判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

2结果

2.1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ADC、eADC和rADC值 20个良性病变中,在ADC图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eADC呈反相(图1);有9例小于1.440×10-3 mm2/s,11例大于1.440×10-3 mm2/s;21个恶性病灶,在ADC图上都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图2);有18例小于1.440×10-3 mm2/s,3例大于1.440×10-3 mm2/s。ADC值分布情况,从图示直观可以看出,良性病变ADC值略偏高,恶性病变ADC偏低。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603±0.368)、(1.278±0.226),eADC值分別为(0.414±0.101)、(0.482±0.055),rADC值分別为(0.855±0.237)、(0.699±0.143);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440×10-3 mm2/s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敏感性为85.7%、特异性55.0%、准确度为70.7%。

2.2统计学处理结果 以DWI中ADC值<1.440×10-3 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其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0.7%、55.0%、66.7%、78.6%,Kappa=0.7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

3讨论

3.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及其对良恶性鉴别的价值 DWI技术是唯一能够检测水分子在活体细胞内、外运动状态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技术,其信号采集速度快,扫描时间较短,能够检测出与组织的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早期改变;同时,DWI反映水分子的微观运动,主要通过对病变区域水分子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研究来分析诊断乳腺病变。DWI通过乳腺病变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量化诊断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3.1.1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 弥散加权技术反映了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能力;ADC值表示水分子在组织内的扩散能力,其与组织内细胞密度、细胞外间隙、生物膜通透性及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相关;而eADC值表示组织弥散自由。当细胞密度增大,细胞外间隙减小,加之生物膜的限制作用和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不同程度地阻止了水分子的有效运动,即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即ADC值减小,eADC值增大;当组织含水量丰富、微循环灌注水平高、细胞外间隙大时,扩散受限程度轻,在DWI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即ADC值增大,eADC值减小。故ADC值的明显差异为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应用ADC值及eADC值来界定病灶良恶性具有真实而可靠的价值。

3.1.2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 DWI像上测得的组织的ADC值受弥散敏感因子b值等因素的影响,其个体间的差异会增大。为了减小ADC值变异的指标的影响,更准确地实现不同个体间的比较,提出了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即病灶ADC值与参考组织ADC值之比[1]。乳腺rADC的参考组织多选择病灶同侧乳房内远隔正常腺体或对侧乳房正常腺体。rADC值能消除个体生理因素、扫描参数及序列等对ADC值的影响,将ADC值标准化,可以更有效、准确地实现不同个体间的比较。

3.2DWI对乳腺良恶性鉴别价值 本研究中,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55.0%,同时,可以看出弥散加权成像(ADC值)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欠佳。

参考文献

[1]谢传森,尹韶晗,吴沛宏.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217-220

论文作者:刘忠权 仲建全(通讯作者)陈国平 巫恒平 冯浩 车红缨 张雨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磁共振DWI对乳腺BI-RADS论文_刘忠权 仲建全(通讯作者)陈国平 巫恒平 冯浩 车红缨 张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