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销合作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中国供销合作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中国供销合作事业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供销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供销合作社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早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就有群众自愿组织,积极举办的从事供销、生产、信用和综合性的合作社。建国初期,1949年建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1950年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事业,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各种合作社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54年供销合作社召开第一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合作事业,在国营商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疏通流通渠道,收购农副产品,组织工业品下乡,供应群众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并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和修理业,协助新华书店搞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为了保障社员当家作主的权利,供销合作社坚持民主管理的优良传统,社务管理和业务经营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58年“大跃进”时期,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合并,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农村商业工作受到了削弱。

1962年,党中央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决定将供销合作社和国营商业分开,恢复供销合作社体系。在十年动乱期间,供销合作社又与国营商业合并,成为全民所有制,供销合作社再一次受到削弱和挫折。

1975年恢复供销合作社总社,供销合作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供销合作社坚持贯彻自愿、互利、民主、服务的办社原则,自主灵活的经营特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经营作风,上级社为下级社服务、基层社为社员群众服务的方针,以及又购又销、综合经营的购销方式,还办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仓储、运输等业务,既适合国情,也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要。截止1992年底,全国有基层供销合作社30492个,社员占农户的85%以上,社员股金64.7761亿元,集资(1991年)11.4798亿元。199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的机构网点有75.2904万个,其中县以上供销社2668个,企业管理机构3.4614个,企业经营机构68.8490万个,仓储运输机构8073个,生产加工机构1.6740万个,其它机构2319个。全国供销社有职工498.69万人。

现在供销合作社有资产原值700多亿元,有相当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经营服务设施、购销总额达到800多亿元,职工580多万人。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农村个体商贩和私营商业活跃,有的省、市供销合作事业壮大了,有的地区供销合作事业有所削弱。1994年10月,我到福建、海南两省调查,据福建省工商局的资料,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全省商品流转额中已约占40%,海南省过去供销社在农村是独家经营,尤其基层社是农村唯一的农用物资和农村日用商品流通的主渠道,现在个体户、私营商业活跃,供销社占农村商品流转额已由过去的87.9%退居到只占6-7%的地位。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需要,1994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全国供销合作社筹备小组,并将召开全国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的领导机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与国内贸易部分开,划归农口领导。

现就供销合作事业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的领导机构建立以后,一定要成为强有力的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机构。过去,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由国内贸易部兼管,而国内贸易部任务重,既管粮食、商业,又管供销、物资,管得宽,事实上,顾不到对供销合作事业加强领导。原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设在国内贸易部,亦未设强有力的指导人员和指导机构,决策不能及时制订,制订了也不能有力地贯彻。在省、市一级,许多省市的供销联社是独立经营,与国营商业分开的。现在决定与国内贸易部划分,成立独立经营的供销合作体系,理顺成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以后,一定要针对各级供销社的新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政策,积极贯彻,努力改进,获得实效。要像以往一样,中央省市召开有关农村工作的会议,供销社负责人,要列席参加,及时反映情况,听取指示。全国和省市供销社负责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同志,其薪给仍然要立入国家预算,由财政拨付。其他业务人员的工资,则由供销合作系统自行支付。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有关农村的商品购销,与国内贸易部划分以后,在业务上自然要保持密切联系。

(二)供销合作社如何落实为农服务问题。供销合作社要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这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任务,丝毫不能懈怠。但如何贯彻,要认真研究。我认为供销社为农服务,必须紧紧抓住商品的供销环节,以做好商品的供销为中心,搞好供销业务,发展供销事业。如果供销工作没有搞好,主要农产品、土特产品不去及时收购,农民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业机械及配件不能及时供应,农民需要的日用工业品不去供应,而去做别的服务工作,那就是舍本逐末,为农服务的任务,就没有担当起来。搞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目的也是更好的推销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益。集资成立公司、集团,壮大力量,农产品进城,或远销国外,目的也是为了扩大推销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基层供销社必须开拓业务,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

(三)要不误农时。现代农业虽然可以有条件组织技术措施提高农业生产,但仍然有很大成分离不开天时、地利的制约,因此有关农业工作,不能贻误农时。80年代有好多年,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都在“秋收冬藏”的十二月份,就当年的问题,作出决定,制订方针政策,一般以次年的一号文件进行部署。

1995年2月,国内贸易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搞好农资商品的供应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通知中也提到,各级供销社农资部门要把农资商品组织落实货源,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包括签订购销合同,抓紧收购,组织调运,配合外资部门做好进口化肥的订货到货和接运工作。这时南方各省小麦已经返青,亟待施肥,发出紧急通知,虽然有必要,但已贻误农时。如果早一、二月发出,也许比较合适。未能掌握时机,在政策指导上,是一种失误。有些农资商品,要提前订购,预为存储,决不能临时抱佛脚。收购农副产品,道理也是一样。因此,不误农时,是指导供销社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经营供销业务,应当切实做到的。

(四)基层供销社的问题。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事业的基础。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他们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但是,近年基层供销社有所削弱。1994年10月我到海南省进行调查研究,据海南省供销联社负责同志告知,该省由于个体商贩、私营商业活跃,抢占了农村商品流通阵地,基层供销社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因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基层供销商店,实行承包制,由营业员承包后自主经营,承包人每月向上级交纳承包费200至300元,全省承包面已达基层社的80%,这种经营方式,如何能发挥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的作用。

湖北竹山县官渡镇政府的一位同志反映:各个基层供销社变成各个独立经营的承包体以后,在资金、资金、人力、信息等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小宗农副产品不敢放手经营,大宗农副产品无力放手经营,农民手中的许多农副产品无人收购,偶有商贩上门也是压级压价,他迫切希望完善个人承包经营体制,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载1994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看来,基层供销社实行个人承包,虽然每月能收取为数不多的承包费用,但受种种限制,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无从发挥,需要加以完善、改进。必要时,把承包制改为由基层社物色精明能干的人员,由社员自主经营,担负起农副产品收购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日用商品供应的主渠道的任务,增强基层社的资力,扩大经营规模,满足农民和社员生产生活的需要,并与个体商贩、私营商业进行竞争,发挥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五)关于供销社的资金问题。收购农副产品要资金,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也要资金,而供销社自身是难于筹措资金的。这就需要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大力支援,密切配合发放贷款,而且要简化手续及时到位。基层社收购农副产品切忌打白条。采购化肥、农药、农机等,要先期准备资金,预为采购储存,及时运到。不论采购与供应,都要有实物作抵押,金融单位必须调拨头寸,及时到位,予以贷放。现在有些基层供销社反映,在农村,私商容易取得贷款,基层供销社反而受到限制,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改变。

有的省供销合作联社,近年发生一些亏损,经营业务有盈有亏,本来是很正常的,但亏损额大了,利息负担重,资金周转就发生困难。海南省供销联社历年亏损累计达5.5亿元,福建省供销社亏损1.3亿元。造成亏损的原因:(1)营业上经营有亏损;(2)包袱重,供销社离退休人员每年要支出一大笔款项,超过负担能力;(3)利息负担亦不轻。对此类亏损情况,必须考虑一个解决办法。我建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的领导机构成立以后,在总社基金项下拨出一笔款项,借给各省社解决亏损问题,使有关省联社偿还银行欠款,减轻利息负担,发展业务,能轻装前进,等到将来营业有盈余时,再分期归还总社。

供销社经营中属于政策性亏损,如化肥、农药等,必须由财政负担,否则供销社无法经营。

(六)要重视产品质量。供销合作社在业务经营中,不论是收购农副产品,或是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切实注意产品质量,防止掺假掺杂。如棉花收购,必须重视检验,分等分级,严禁掺假掺杂,对于出口的农副产品,要更重视质量,保持国家信誉。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方面,不论化肥、农药,不能让劣质产品下乡,坑农害农。就是对农民供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代销加碘食盐,也要讲究质量,大路货只要适销,可以下乡,但劣质产品,掺假的守时失效的产品,决不能向农民、社员供应,以免造成损失。在供应上,要以优质优价同个体商贩和私商进行竞争,赢得良好信誉。

(七)要培养一支精通业务的精干队伍,解决离退休人员的遗留问题。对干部的医疗和养老要设法参加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医疗、养老保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供销合作社要开展业务,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就要培养一支精通业务的精干队伍。他们的工资的待遇,要随着业务的开展逐年有所提高。1994年以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因基层社营业萎缩,负担不了,原则应由财政负担,及时拨付,使其能维持最低的生活,如果财政有困难,则应全省统筹,以盈补歉,安定社会秩序。

(八)开展省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各级供销社要按经济区域开展业务活动,打破县界、省界的限制。有的农副产品当地找不到销路,可以设法运到外县、外省找销售市场,当地需要的货源,也可以到外省采购。因此,要积极开展省际贸易,各省市供销联社要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业务。边境地区要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将产品输出国外,换回国内需要的商品。在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将农副产品,包括鲜活商品,输往香港、澳门等地区。各省联社亦可将农副品加工输出国外,换取外汇。海南供销联社曾利用地理优势,将芝麻、胡椒以及废钢铁出口输往香港、澳门。福建供销联社在与外省交界处设边贸机构批发市场。该省联社还设立了农副产品出口公司,成为全国首家拥有进出口贸易权和对外贸易机构的供销联社,1993年创汇200多万美元;该省供销联社还在香港建立了两个公司,在深圳、上海、汕头、温州、山东的济南和德州建立了公司或办事机构,开展对外和省际贸易。

江西供销联社为帮助农民扩大粮食和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在深圳、海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设立窗口,到1992年底,仅收购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10亿元,使农民增收;还在香港、俄罗斯、匈牙利、捷克创办了4个境外、国外公司,开展对外贸易。

(九)要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供销合作社既要做好自己主要负担的供销业务,也要与有关单位取得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完善为农服务的任务。例如农技下乡,各县都设法农业技术推广站,或称农业公司,负责农技和推广工作,有的乡镇设有农技推广员,他们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庄稼医院等,各级供销社要同他们取得密切联系,配合工作,供销社负责采购、供应良种,提供信息,无力越俎代庖,不可能由供销社提供农技专职人员。农村集市,有个体商贩和私营商业,在市场管理方面,就要与工商行政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市场管理工作由工商行政部门派员负责,供销要接受他们的监督管理。关于书籍、文化商品的下乡,要与新华书店和文化用品公司密切联系,把农村需要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用品及时组织下乡,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十)要交流经验,加强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供销社,放开经营,不少单位,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建议新建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以后,要积极协助各省、市联总结经验,大力推广他们的新创造,新经验,拓宽服务范围,实现为农服务的目标。

标签:;  ;  ;  ;  ;  ;  

中国供销合作的改革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