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活动策略研究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活动策略研究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活动课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并以其鲜明的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问题意识,发展数学素养,从而成为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之一。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实践意识,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活动课目标的落实,关系到活动课的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策略。本文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趣味游戏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学游戏既富有趣味性,又可强化数学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感到身心愉快的活动形式,是一种较适合于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趣味型游戏活动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乐”,让学生在“乐”中“动”,在“动”中“乐”。

例如,一年级“数学乐园”实践活动课中,用“虎口脱险”的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课前教师在操场上画地画。一只老虎蹲在小白兔下山的出口处,准备吃了它,小白兔必须按1到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危险,教师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白兔,亲自走一走。再如,学习认识图形知识后,进行实践活动,首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设计活动游戏,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找出“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小步枪等玩具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布置活动场地,自备活动道具;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选手。各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决定,这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活动程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激情阶段:一上课,教师宣布本节课活动形式是做游戏,形式本身的娱乐性和学生的天性决定了学生自然会进入情绪高昂的活动状态。

2、明确规则:游戏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不同方式宣布游戏规则,规则要简明扼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

3、进行游戏:这一阶段可分为:尝试游戏、独立游戏、合作游戏、变式游戏几个层次进行。

知识拓宽型

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在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带来一定困难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自己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根据“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既应结合数学教材知识,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要求;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数学能力。如:可以根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系统地讲授了课本之内的某个知识点之后,作为一个数学分支和某一个专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后续研讨,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把数学的思想方法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发挥学科的整合功能,沟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上下功夫。

动手操作型

操作活动型是以实际操作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为目标的一种活动策略。实践活动课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多活动课上都有活动用具,这些活动用具在试做活动和独立活动中,学生都要反复使用几次。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加强。通过多次动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右脑开发也有很大的裨益。

回忆知识——明确操作程序——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应用规律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是手段,发展数学思维是目的,在操作时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是经过选择的。不能为操作而操作,使数学活动课变成劳动技能课。

探究创新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老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老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老师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老师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x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在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其活动程序可分为:提出问题——探索活动(猜想—验证—归纳)——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型

小学数学活动的策略运用并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是受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应根据具体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条件,选择相应的策略。有时就一节课并不只是采取一种活动策略,而是有两种或三种交替使用或综合,如游戏活动型和操作活动型交替使用,或操作活动型与探究活动型综合,这种活动方式是经常出现的,我们称为综合活动型。

数学活动的策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怎样才能使数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达到在做中学,玩中学,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的目的,上述列举的几种活动策略或许有所裨益。不论什么活动策略一定要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避免教师单纯地说教;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可能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标签:;  ;  ;  

小学数学活动课活动策略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