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为何放弃执行“京都议定书”_京都议定书论文

布什为何放弃执行“京都议定书”_京都议定书论文

布什为何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都论文,布什论文,议定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致函参议员Hagel、Helms、Craig和Roberts,阐述了布什政府 对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的观点。布什在信中说,“我反对《京都议定书》 ,因为它把世界上80%的人口,包括人口大户,如中国和印度,排除在减排义务之外,这将 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参院95∶0的投票结果表明大家一致认为《京都议定书》是不 公正的,也不是一个能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手段。”3月28日,布什进一步通过 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表示,美政府已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因为该议定 书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该消息立即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世界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这 一决定,英国媒体《独立报》更“授予”布什“污染总统”之“桂冠”。联合国、各国政府 、环保组织等等纷纷对这一事态表示严重关切,谴责和抗议美国政府的这一倒行逆施,并希 望美国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重,重新考虑这一立场,但美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不会改变退出之 立场。

布什为何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呢?下面,本文将从《 京都议定书》的背景、布什本人及政府的原因、美国国会的意见和美方对《京都议定书》的 攻击和各方的反驳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布什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的原因。

《京都议定书》的背景

科学家们早已就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多项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排放量大量增加,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世界各地极端天气现象增多的一个重要 原因;如果人类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环境灾难。专家 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主要是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发达国 家 目前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发达国家人口虽然仅占全球的20%,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却 占到全球的66%,其中美国名列第一,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到1/4。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全球高度,并 根据大会的建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行动计划,即“里约地球会议”。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 与发展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政策声明》,并签署《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该公约在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历经15个月马拉松谈判后,才于“里约会议”开始之前不久达 成。人们原先期望能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0年时把他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在1990 年的水平上,结果公约却只说这是要达到的一个“指导原则”,约束力大大降低。这主要屈 服于美国压力的结果。

为了明确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之义务,该公约缔约方第一次大会于1995年4月在德国柏 林举行。但在会议上,各方为了本国利益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岛国坚决要求发达国家 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降20%。而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则担心控制排放 会耗资巨大、影响本国经济竞争力,连保持在1990年水平上的承诺也不愿作。最后会议决定 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授权”其继续就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进行谈判,草拟有约束 力的议定书,这就是所谓的“柏林授权”。会议还决定强化工业化国家的义务,并不给发展 中国家增添新的责任。

1996年的日内瓦会议也没有什么进展,只是肯定了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组发表的气候变 化评估,确认人类活动确实促进了全球变暖。

1997年12月,公约缔约方又在日本京都就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召开会议,讨论的焦 点是工业化国家2010年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多少。欧盟提出愿意减少15% ,日本愿意减少5%,排放量占全世界1/4的美国却从一开始就坚持“减少百分之零”,态度 异常顽固而强硬,而且还要求发展中国家将来也承担减排义务,公然违背“柏林授权”的宗 旨。会议一度陷入僵局。经东道主日本多方周旋及其它国家施压与让步并用,最后会议达成 协议,即《京都议定书》。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规定,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 年之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国家减排指标为8%,美 国为7%,日本减少6%。《京都议定书》是人类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动以减少对气候变化 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所达成的重要 成果。

该议定书自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签署,并自议定书签 署截止日之次日起开放供加入。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该议定书。1998 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了该议定书。截至2001年3月,共有84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

1998至2000年,缔约方大会分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讨论《京都议定书 》的实施问题,希望该议定书能于2002年如期实施。但随着讨论逐渐深入到减排日程及方式 等细节时,由于欧盟、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各执己见,无法达成共识,几次会议均不欢而散。

布什本人及政府的原因

布什家族好象命中注定与联合国“里约会议”有仇。老布什执政时,美国是反对联合国《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力量,原因无非是不愿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方面承担向发展中 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义务。老布什也拒绝在该公约上签上美国的大名。直到随后新上 任的克林顿政府才在公约上签了字。是克林顿政府副总统戈尔代表美国在《京都议定书》上 签字。但小布什上台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其总统竞选对手的签字作废。这一举动看似唐突 ,实际上此前早就有迹可寻。

实际上,布什本人对于“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这一大多科学家达成共识的观点一直持 保留或不认可的态度。去年美国大选前夕,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的采访时,小布什就含 糊地表示,虽然数据表明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确有上升,但对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 这种变化的影响还不确定。

小布什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支持其上台的石化、天然气、采矿等产业利益的集中体现。美 国 的石化等与能源有关的企业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受了八年的冷遇,因为克林顿的副手戈尔的环 保理念世界知名。为了避免环保上的投入,这些公司为布什竞选总统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据政治家中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上次美国大选中,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政治献金1400 万美元中有1000万美元给了共和党的候选人布什。布什如愿当选后,当然知恩图报。

布什新政府的环保政策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环保界和民主党人士的批评。布什上台后采 取的一系列放宽环保要求的措施,如废除或推迟实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职末期签署的关于控 制饮用水中的砷含量、提高矿区环保要求和禁止伐木公司和石油公司在国家森林中筑路的规 定等。这很明显是他在给大选中向他提供过慷慨资助的经济界利益集团以政策上的回报。欧 洲不少媒体也指出,布什政府的许多内阁成员,包括他本人,与石化、天然气、采矿、铝制 造业和铅制造业等产业关系太深。

布什家族与石油大公司的渊源很深。布什父子年轻时都曾在得州西部的油田中追寻过致富 之路。小布什从小在得州长大,1975年开始其石油天然气事业直到1986年将其公司股份出售 给哈肯公司。布什在竞选得州州长和美国总统时都曾得到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如Texaco和Exxo nMobil的鼎力相助。据称,在布什任得州州长之时,其就曾让Exxon Mobil这样的大型的化 工企业起草规范企业自己的“得州空气净化法案”,可见布什与这些大型石化公司的关系非 同一般。有报道称布什执政的得州是美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州之一。

布什的副手切尼跟大型石油公司的关系同样十分紧密,这些公司同时也为切尼带来了大笔 财富。在老布什手下当国防部长时,切尼就利用在海湾战争中的关系,为石油巨头哈利伯顿 公司开设了一家公司,他于1995年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跟阿拉伯政府的石油销售 占美国150亿美元石油销售额的70%。此外布什政府的商务部长Don Evans也曾任总部设在布 什老家米德兰的Tom Brown石油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

前不久,布什指派他的副手切尼负责组织编纂的长达163页的《美国能源政策》报告也于5 月17日正式公布。该报告的主要建议包括:增加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的产量。为此,要 部分开放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供石油公司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简化新建炼 油厂和发电厂的审批手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新的油气管道和输电线路,改善现 有设施等等。这些建议无疑又是上述利益集团政策的集中体现。

欧洲媒体称,“石油流动在布什政府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血脉里。”所以希望布什这样 一个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有密切关系的政府积极支持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无疑于与虎谋皮。

美国国会的意见

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在许多内政外交问题上常常是互不敬佩,意见相左,这是美国两党政 治的一大特点。在克林顿执政期间,政府与国会在《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同样如此。现在有 些报道说美国国会不批准《京都议定书》。布什总统3月13日致参议员的信提到95∶0的表决 结果和美国新闻发言人弗莱舍在3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多次重申美国参院98决议(SR.98) 代表了美国参院不批准《京都议定书》。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先来了解SR.98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997年7月,美国参议院以95∶0表决结果一致通过一项 决议,称参院不会批准任何一个严重危害美国经济或者不能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时减 排的全球气候条约。该决议就是SR.98决议。针对新闻发言人弗莱舍的观点,美国一些环保 组织在4月13日美国众院的一次听证会上进行了反驳,认为他的观点不对,因为参院SR.98决 议是7月份做出的,而《京都议定书》12月份才达成的。环保组织认为该决议是非约束性的 ,只是表明了参院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度。从逻辑上而言,参院7月份的投票表决怎么能代 表 对12月份才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的否决呢?

虽然美国参院没有就《京都议定书》正式投过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美国国会对《京 都议定书》持非常强烈的保留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克林顿总统自1998年11月美国政府签字后 直至其离任前一直也没有把《京都议定书》提交参院审批。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该议定书 将损害美国的利益。实际上,克林顿在任期间也多次强调,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他 是不会将《京都议定书》提交参院审议批准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克林顿政府与布什政府在对待《京都议定书》上的态度并无本质区 别,只不过处理的方式不同罢了。克林顿政府因为有一个热衷环保的副总统戈尔,所以克林 顿比罗斯福以后的任何一届总统更注重环保,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但面对《京都议 定书》时,美国本质上是不赞同的,但为了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环保形象,克林顿政府同意 签字,并且也知道参院是不可能批准的。布什本来对环保无所顾忌,对该议定书更无兴趣, 所以干脆就撕破脸皮,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美方对《京都议定书》的攻击和各方的反驳

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官方的理由是《京都议定书》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并 将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后果和《京都议定书 》本身,美方主要观点如下:

1.《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义务对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不公正,没有包括广大的发展 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美方称有数据表明,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 放总量将大大超过工业化国家。因为温室气体不是静止的,所以发展中国家不参加减排是不 公正,也是不现实的。

2.执行《京都议定书》将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这一点和上面一点也是布什3月13 日致参议员信中反对《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理由。美方称研究表明,如果美国执行《京都议 定书》,到2010年,其生产力将下降1000亿~4000多亿美元。如果发展中国家参加减排并在 全球实行排放贸易系统,美国的损失可降低至1000亿~2000亿美元。美方还称,届时美国的 汽油价格将上升30%~50%,电力价格上升50%~80%。同时美国产品的成本大增,与发展中国 家相比,竞争力将受到损害等等,不一而足。

3.美方还攻击《京都议定书》的科学基础是有缺陷的。美方攻击的焦点是联合国气候变化 政府间工作小组(IPCC)每五年发表一次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该报告基本观点是随着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逐年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近年有逐渐变暖之趋势,这也是讨论和制 定《京都议定书》的基础。美方认为关于气候变暖的真正的科学原因,现在人类知道的还太 少。对于IPCC的报告,美国认为其结论来自悲观的推论而不是事实,该报告每次涉及气候变 暖的温度随意变化,从2°F~6°F不等,非常不严谨。此外该报告把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因素 混 为一谈,不加区分,让制定政策的人无所适从。

4.该议定书设定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无法实现的。美方称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大范围地征 收排放税或不允许广泛的采用“排放贸易”等灵活机制,北美、西欧及环太平洋的工业化国 家将不可能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目标。如不采取上述措施,美国到2010年将不得不 把 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0%,欧盟同期也必须减少16%~30%不等,而不是《京 都议定书》所规定的7%和8%。所以该目标是不现实的。

5.该议定书设定的“靶心”有偏差。美方称,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的研究 表明,议定书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二氧化碳上,而大大地忽略了其他的吸热物质如甲烷、 臭氧、烟灰及其他的烟雾浮质。美方研究称控制这些物质的排放比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容 易,并且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更为有效。美方认为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这方面的研究。

此外,为了给自己退出《京都议定书》开脱,美国还倒打一耙,称到目前为止,附件一的3 9个承担减排义务的工业化国家,除了罗马尼亚,都没有批准该议定书。罗马尼亚是今年3月 19日批准的。此外就所有84个签字国而言,只有32个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批准了该 议定书。绝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没有批准。所以当欧盟谴责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时,美国 则指责欧盟太虚伪。

针对上述美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攻击,有关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环境署、各种环 保 组织、媒体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批驳。主要观点如下:

1.对于《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对发达国家不公平的观点,反驳者 认为:《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出不同的减排规定,一是基于历史和现实 的考虑,二也是一种谈判之技巧。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目前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近一二个世纪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 中累积排放的结果。其中25%的二氧化碳的积累是美国“贡献的”,并且在可预见的很多年 内 ,美国仍将是世界“排放首户”,美国必须要面对这一事实。相比之下,中国的“贡献率” 仅是8.5%,印度是2%。美国仅发电厂每年就向大气中排放5亿吨碳,超过了146个国家排放的 总和。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墨西哥、南非、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委内瑞拉 和阿根廷排放量的总和仅是美国排放量的40%。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和是美国的8倍,但排放 量总和也仅是美国的60%。同时,美国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印度人均的20倍,是中国人 均的10倍。反驳者认为,当布什总统在3月13日致参议员的信中说,“《京都议定书》没有 把世界80%的人口包括进去”时,他忘了全球变暖80%的问题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20%的人造 成的。

此外,从资金、技术和机制的角度而言,发展中国家也不具备减排的条件。美国的人均收 入为2.9万美元,同时中国和印度人均仅为700和400美元。除贫穷外,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深 受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的危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 是国民的温饱问题,怎么可能有能力参加减排呢?所以反驳者认为,如果在此时无视现实, 非要逼着发展中国家参加减排以满足美国的所谓“公正性”,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正”。 从谈判技巧的角度而言,也只能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吓跑。所以《京都议定书》有共同而区别 的义务规定实际上是长远的考虑。工业化国家在第一阶段(2008—2010年)真正开始履行减排 的义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慢慢加入其中。

实际上,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通过能源、交 通和其他方面的政策,都已着手控制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譬如,当目前美国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仍继续上升(已高出1990年水平的13%)时,中国的排放量则自1997年以来下降了17%。中 国自80年代开始采取提高能效的措施后,每年少排放碳达4亿吨,这基本上是美国运输业每 年的排放总和。

2.对于《京都议定书》严重危害美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反驳者认为这也是毫无根据的。布 什3月13日的信中关于此观点的主要引证是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一份名为《减少电厂多 种排放物战略分析》的报告中的结论。反驳者认为,首先该报告分析的对象是特定的电厂, 而不是《京都议定书》;其次该报告没有考虑到政府提高能效、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的政 策因素以及美国最近一直与别国谈判的减排的“灵活市场机制”和林业领域可以采取的措施 。

同时,反驳者引证了1998年7月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一份名为《“京都议定书”与总统解决 气候变化的政策——政府经济分析》的报告中的观点——执行该议定书的代价是适度的,不 会超过2010年美国GDP的0.2%~0.3%。这与气候变化给全人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简直是 小巫见大巫。2000年11月,由能源部5个国家实验室共同编写的名为《清洁能源未来之展望 》的报告认为,通过采取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美国实际上就可以完 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大部分减排任务。同时从长远而言,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将减少消费 者的支出、缓解能源危机和切实推动经济的发展。

至于美国的竞争力受影响的观点,反驳者认为,如果美国政府采取减排津贴等措施,90%左 右的产业的生产成本不会面临较大的提高。那些生产成本面临较大提高(超过3%)的企业的竞 争力可以通过国境税调整等措施来保证。

3.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反驳者认为,虽然目前并没有关于导致气候变暖因素的科学 定论,但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二氧化碳是元凶。IPCC的报告由于每次引用数据有差别 , 所以得出的温度有差异也是正常的,但地球变暖的趋势却是有目共睹的。

标签:;  ;  ;  ;  ;  ;  ;  

布什为何放弃执行“京都议定书”_京都议定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