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毛丽超

浅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毛丽超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社会意识形态极大丰富的今天,如何巩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方向,这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多种多样,存在着主流和支流之分,我们必须要警惕消极的支流意识形态,弘扬和发展积极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的意识形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功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健康良性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来,更好地凝聚民族力量,发挥民族精神,提升我国的综合“软实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稳定的价值观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的精神脊梁,是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值得提倡和弘扬的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价值观,是对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的理性选择。

l、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牢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在社会全方位发展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积极促进社会成员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信念,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与碰撞,社会需要民众有一种辨别能力,这就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树立明确的是非观,自觉抵制和区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经济地健康运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使社会思想共识得以形成的重要杠杆,它对整个社会思想发挥着强大的凝聚、整合和引领作用,并在经济生活领域也起着积极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依然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和道德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成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有助于规范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势必会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必将创造出新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并不是指社会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在和谐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社会矛盾批判功能和大众素质的教化功能,在客观上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它从社会、个人、国家三个层面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l、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载体和手段,所以二者价值追求上有很大融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方面,它为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价值、方法理论和目标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和概括了价值哲学,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2]。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对客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了重要的依据。

2、营造和谐教育环境,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家庭、学校、社区是个人完成社会化的基本环境和场所,在功能上三者提供的生态环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离不开和谐的受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是父母、教师、党团组织和网络[3]。要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努力创建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还要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网络媒体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发挥网络媒体、影视文化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让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和欣赏影视文化作品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它可以作为是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己的检验标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4]政府在不断拓展其有效途径的同时,更应引导公民知行合一,在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的同时,倡导以小见大,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规范日常生活行为。总之,注重优化生活作风,引导公民树立崇高社会理想,倡导自觉学习、模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11.

[2] 何畏.论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J].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毛丽超(1995),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学生,法学本科,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论文作者:毛丽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浅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毛丽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