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出来的精彩——摭谈教育管理的“融错”艺术论文_滕淑秀

“错”出来的精彩——摭谈教育管理的“融错”艺术论文_滕淑秀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264300 

很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理——老师或家长提供的安全、正确的捷径他们偏偏不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安下心来,反而会对自己没走的路跃跃欲试。于是,各种叛逆、错误行径层出不穷,让我们应接无暇,却又无措、无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融错”教育,深受启发。我将之从课堂教学迁移到我的教育生活中,竟成为我教育生命的一个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它让我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暖笑无殇地面对那些熟悉得厌倦了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并收获一路惊喜。现将我的经验与大家共飨:

一、“诱错”——关注孩子的“不同”

我们知道,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没有人的一生是从不犯错的。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会大大减少学生矫正失误的机会和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回避学生的错误,更不能迁就现实。不妨选准时机,有意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诱”他们出错,以引发他们的内在冲突,在“自我否定”的挣扎过程中“知错、改错、防错”,自我反省,从容成长。

小泽(化名)妈妈在他三岁时扔下他与爸爸,追寻爱情去了。由于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疏于教育,小泽恋上了游戏,常常偷钱充卡买装备。小泽到我班上时,泽爸爸找到我,说把小泽这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希望我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钱决不能经小泽的手。我想了想,拒绝了。当着泽爸爸的面把生活费给了小泽,并与他约法三章:一次给一周的生活费;无论如何不能把钱花光;如果花光就禁用手机一周。

周三的中午,小泽就饿肚子了。我说,你不能再玩游戏了,咱事先有约。我可以给你提供这周的午饭,但这需要你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去打工。他十分沮丧,乖乖上交了手机。这周,他帮助图书室整理了新到的图书,给多功能厅收拾卫生,给校园的葫芦园浇了遍水。

当他把手机拿回后,又故态复萌。

二、“容错”——接纳孩子的“不同”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不是神童或完人。对于学生的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被动的,都是真实的生命体,都应该尊重的。爱是什么?爱是接受他们成长中要摔的跟头,而不是为了避免他摔跟头就不让他选择,更不是听之任之让他摔死。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生活的另一只手。只有真正理解、接纳、包容了他们的错误,才能有对话的基础;此时若再加上合适的方法,转化就变得可能、可控。

小泽的反复早在我的意料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并没有过多地责怪他,更没有轻易表示出自己的失望与愤怒。我邀他到家里吃饭,像成年人一样和他聊天。对不知所踪妈妈的思念,对爸爸打他的怨恨,对奶奶唠叨的无奈……他说他也想戒了游戏,不让爸爸、奶奶担心,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我静静地听着,心里叹息着:幸福的家庭大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像朋友一样安慰他、开解他,告诉他慢慢地一切都会好起来。我的“看见”与“回应”,让他变得和我亲近起来。在倾听里,我认识了从前的那个他,自然而然就原谅了现在的这个他。

三、“融错”——尊重孩子的“不同”

陶行知说:“认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的深处。”对于学生的错误,如果只是一味枯燥、简单、机械地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当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学生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只有更多地去琢磨错误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彻底地“融化”错误,才能使之变成生命成长的一种养分。如何“融错”?我的经验:疏大于堵。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是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我对小泽说:“你要先赢了你自己!只有控制住了你自己,你才能做你人生的赢家。”我为小泽准备了一个“高大上”的理财日记本,并教他一些理财的小技巧,告诉他每笔花费要有明细账。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好,就上网给我们俩一人购买了一本字帖,每晚约定练一篇字,第二天一起谈谈心得,互相欣赏一番。这样,他的休闲时间一点点被爱好充满,游戏瘾也就一点点被挤出了他的生活。

四、“荣错”——扬长孩子的“不同”

“我错过,你错过吗?”只有学生不怕错,不再把犯错误当成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才能与成长真正“裸见”,才能烘焙出教育的温度。“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很高兴,我再也不会错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犯错”,只要改正了就好,“错误常常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淀下来的必然是孩子最真实的人格、最接近生命的皈依。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小泽的理财日记由本子升级到手机APP,他说他现在已经记习惯了,一日不记心就不安。大一暑期他来拜访我,聊了很多。比如他的那些舍友大学生活一塌糊涂,经常上顿不接下顿;比如他的理财能力让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竟助他竞选了组织部长……最后,他说非常感谢我善待了他的“错”,因此培养了他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融错”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感知,是以自己的敏锐体察他人的疼痛,从而唤醒他心中的力量,将来不辜负自己,享受生活。

论文作者:滕淑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错”出来的精彩——摭谈教育管理的“融错”艺术论文_滕淑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