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机械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_张德花

浅析新课标下机械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_张德花

张德花 重庆市梁平区明达镇中心小学 405222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伴随着“2025中国制造”的国策不断深化、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机械人才就是典型的实用型人才,高校作为机械人才培养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实践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笔者在充分明晰机械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掘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多重视角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校 现状 机械教学 创新

基于实践调研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高专所开设的机械课程呈现出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及概念内涵,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指导,这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在校生而言,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日俱增。加之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新常态下制造业处于转型阶段,对于人员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机械毕业生已越来越难以匹配企事业单位的实践需求。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对高校机械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已刻不容缓。

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分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充分结合互动教学、真实案例教学、产品演示教学等多种创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在机械专业知识及视野上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

一、传统高校机械教学的发展现状

1.体制建设与实践需求的契合度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教学大多为3年制,前两年对在校生进行基础机械课程的教学,第三年采用企业实践的模式,因此针对于系统的机械课程,在校生需要利用两年的时间去理解。这种体制下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在校生的学习能力及生源的质量,通过实践调研发现学习效果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进入企业实习期间,鲜有企业愿意对实习生进行培养,利益凸显的产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获得本质提升,因此高校的机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国内企业的需求,难以凸显高校毕业生的资源优势。

2.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调研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机械教学设计上大多只注重对于理论的具体阐述,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方式上也仅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板,通过机械教师主体来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课堂上的互动及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学习状态日趋下滑,最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使得机械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更不用谈主动学习的意识了,因此使得学生的整体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内。此外,脱离了实践的教学及教师专业知识的落后也是导致传统机械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二、新课标下高校机械教学的创新路径

1.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固化的机械教学思维,根据课程的设计,淡化自身主体的意识,根据教学需求经常性开展实践教学及培训工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教学观念对于教学的突出成效,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及岗位荣誉性。与此同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设备、新技术,教师应增强可持续学习的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将其进行优化提炼,增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意识,使得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激发思维的活跃程度及创新意识,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转变传统授课教学模式,用情绪感染学生融入课堂,能使得师生之间达成一种信任、平等、理解的关系,勇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提出讨论。

2.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教学。(1) 引入模型教学。考虑成本及环保因素,采用模型教学是当前机械教学创新中的有效路径。高职高专教师可以利用回收的陈旧模型为素材,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小组模型设计制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辅助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难题,给学生主体预留充足的空间进行思维创新。教学对学生制作的结果采用人性化的评分体系,以功能原理解说、知识点剖析等来对每组的设计作品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种机械模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想象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组内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实践技能,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承。(2) 发挥多媒体的价值。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述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表现形态,赋予了方法、理念及思维,对师生角色产生了深层面的影响。机械教学作为实践性学科,在新课标下应用多媒体技术,采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原理表达及知识点剖析,是当前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新课标下对机械课程的创新改革,凸显了教学多元化、直观化的教学风格,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机械原理的动画演示——复杂设计的课堂演绎——产品设计的三维呈现——运动过程的现场仿真”等,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整个设计体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这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周期及实践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想象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赵岩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87-90。

[2]李呈英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02),11-17。

论文作者:张德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浅析新课标下机械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_张德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