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加入WTO:说“平等”并非易事_农业论文

农业加入WTO:说“平等”并非易事_农业论文

农业入世:想说“平等”不容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易论文,想说论文,平等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是差异很大的群体,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实力悬殊。“入世”对江苏已有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城乡差距可能拉大

众所周知,为了入世,我国最后在农业问题上作了很大的让步,签定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大幅度消减关税,将目前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降至2004年的17%;减少进口数量限制,为小麦、玉米、棉花、大麦和大米之类的大批商品进口建立一个关税率配额制度;削减对农产品的国内支持;减少乃至取消对农产品出口补贴,这意味着我省农民收入将受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质量也不敌进口产品,再加上国内农产品已经供过于求,一旦“入世”,供求过剩将更加严重,国内农产品价格势必大幅度下降。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两类: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前者主要是指乡镇企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入世后”很难增加,甚至还有可能下降,后者主要包括农业收入和部分二、三产业收入。1998年农业收入1144.62元,约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9%。粮价下跌无疑会降低农民的收入,供求过剩还会导致农业生产萎缩。农民作为消费者支出主要有两大类: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主要是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农资支出,小型农机是我国出口优势产品,化肥进口关税只有5%,“入世”后价格下降有限,至于种子、农药所占比重极小,因此“入世”后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下降有限。至于生活消费支出:“入世”后大幅降价的汽车、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大多不在农民消费之列。据预测,“入世”后到2005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将会下降2.4%左右,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江苏也不例外,事实上自1997年开始,我省城乡差距就开始扩大,1997年城乡收入之比为1.76:1,1998年为1.78:1, 1999年为1.87:1。至于消费水平城乡差距就更大,1998年我省城乡消费之比已为2.09:1。“入世”不可避免地会加剧我省城乡差距扩大这一趋势。

缩小地区差异的难度加大

我省地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之间。进入90年代,苏南、苏中、苏北的差距持续缩小,若以苏北地区为1,1990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22:1.33:1,1999年缩小到1.72:1.25:1;那么“入世”后,这种势头还会持续吗?

前已述及,粮价下跌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严重影响,但对苏南、苏中、苏北并不一样,因为农业收入占各地区农民收入比重相差悬殊。

种植业收入占苏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只有1/10,占苏中的比重约1/4,占苏北的比重则超过1/3,从而可以推断“入世”后粮价的下跌对苏北农民的影响要大于苏中、苏南;再从非农产业收入看,苏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7.3%来自非农产业收入,明显高于苏中的61.85%和苏北的45.55%,非农产业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那么“入世”对这二者影响如何呢?先看对乡镇企业的影响,1999年江苏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794.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2.7%,来自乡镇企业的净增部分占农民纯收入净增部分的31%。“入世”使乡镇企业潜藏已久的如经营机制问题、技术水平问题、管理水平问题、人员素质问题、规模结构问题等都会迅速暴露,而要解决它们都非一日之功,因此不难预料“入世”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还要下降。当然“入世”也带来一些机遇,如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服装、一般电子组装产品的出口将迅速增加,引进外资增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也有利于乡镇企业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方法,迅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等,但不秘是抓住机遇,还是迎接挑战,苏南乡镇企业要比苏中、苏中要比苏北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苏南乡镇企业利用国际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远远强于苏中、苏北,截至1997年底,我省乡镇企业共有与外商、港澳台合资合作企业4814个,其中苏南2858个、苏中1520个、苏北436个。累计利用外资,苏南是40.67亿,是苏中的3.96倍,是苏北的27.86倍。出口交货值,苏南占全省的59.5%,是苏中的2倍多,是苏北的5倍多。引进外资不仅仅是增加了投资,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建立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入世”后,苏南的区位优势使得增加的外资仍大部分投向苏南,苏中尤其是苏北只能望其项背。

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看,苏南轻工业比重较大,轻重工业之比为57:43,苏中各占一半,苏北轻重工业之比为47:53。我们知道“入世”后我国得益最大的行业将是轻纺制造业,1997年我省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中,仅轻工、纺织、服装三项就达到651.9亿,占52.04%。在这三项最具出口优势的产业中,苏南乡镇企业占绝对优势。“入世”后苏南乡企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包括外出打工收入,那么“入世”后打工的机会是否会增加呢?答案是否定的,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去城市和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目前城市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入世”后我国又将大幅度降低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关税和开放金融业、电信业和国内贸易等服务领域,相关企业将缩减规模,据估计将减少1100万人就业,这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轻工及电子组装等将直接或间接受益,由此增加1200万人就业,增加的就业机会主要在城市和东部地区。因此“入世”后,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总体上不会有很大的威胁,东部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不会增加多少,故而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很难增加。

积极筹措应对入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入世”带来的利益,城市和苏南地区得到的最多,而农村和苏中、苏北地区付出的代价更多。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缓这一差距。

“民以食为天”,增加农业收入,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有:调整农业发展目标,从增产转向增收,从提高产量转向提高质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以占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组织创新,以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特别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范交易秩序和交易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系,方便农产品的输出和输入,减少农民因市场信息不灵、市场不统一而被盘剥的机会;加强农业技术进步,走集约化农业之路。

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措施。非农产业收入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苏南地区比重要高。要增加非农产业收入,首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我省农民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我省乡镇企业至今未能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在融资、出口等方面甚至受到歧视,最典型的是融资,国有企业产出只占全国30%左右,可贷款却占70%左右,不改变资金这种低效配置状况,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为此,要清理歧视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使乡企首先获得国民待遇,在银行贷款、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方面一视同仁,在国家技改贴息贷款、进出口配额的分配、进出口权的授予等方面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乡企发展的资金“瓶颈”,迅速成长、壮大。

给农民“国民待遇”。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城乡分隔比较严重,在目前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对农民工的限制有增无减。“入世”后我国给外商“国民待遇”,是否也应该考虑消除限制、歧视农民进城务工的措施,给农民外出就业一个平等的环境,以增加农民收入呢?

加快小城镇建设。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就越高,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重要措施,为此,政府应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放开县城以下的户籍限制,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政策。

大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人均收入的高低。农民文化素质低就会导致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就弱,因此必须实实在在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这是从长远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重要举措。

降低农民支出的措施。农民支出主要有两类: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生产支出主要是化肥、农机等农资支出,1994-1997年农民购买化肥价格上涨了76%,因此,必须调整化肥工业结构,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质量。生活支出中主要降低教育费用、医疗保健费用、缴纳税金和上交集体承包费支出。一旦降低这三项开支,将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除上述措施外,“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化,因此,可以利用WTO《农业协议》的有关条款,争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加大反倾销调查和执法的力度,防止外国粮食低价倾销占领市场;利用WTO的临时保障条款,严格监测农产品的进口情况,并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采取属于“绿箱政策”范围内的农业支持措施,按规定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水平不能超过1986-1988年平均农业生产总值的10%,大约485亿元,这相当于在目前国内支持27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10亿元,这笔资金相当可观,应该合理利用这笔资金,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WTO《农业协定》毕竟是成熟的法律文本,漏洞是有限的,要真正抵御入世的威胁,关键要加快苏北发展,特别要加快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问题。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分组资料,通公路的行政村农民收入要比不通公路的行政村高78.5%。只有苏北快速的成长,才可能真正缩小南北的差距,为入世后的江苏农业找到一席之地。

标签:;  ;  ;  ;  ;  

农业加入WTO:说“平等”并非易事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