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行为,引导--我园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_饮食健康论文

健康饮食行为,引导--我园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_饮食健康论文

健康饮食行为,《指导》来引领——我园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饮食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园编写了《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指导》(以下简称《指导》),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对研究具有引领作用。

      一、《指导》的作用

      《指导》主要适用于幼儿园健康领域中的饮食教育,可作为教师设计课程、组织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行为的向导,也可作为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的方向。

      1.落实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目标

      在“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中,《指导》起到了引领与整体把握的作用,帮助教师相对统一地朝同一个目标努力,帮助幼儿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行为。

      2.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质量

      在幼儿园“健康”领域中,我们更多关注体育方面,而保健研究相对较少。饮食作为保健的一部分,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指导》的制订更能落实健康教育中的相关目标,提升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提升家长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有义务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幼儿的能力。《指导》是我们向家长进行宣传和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可以增长家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达到家园一致。

      二、《指导》的内容

      《指导》涉及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专业领域,为了使《指导》更科学、合理,我们请教了医学、营养学等专业人士,购买和查阅了大量的饮食类专业书籍,进行学习、研究,并分工查阅资料,形成了《指导》的第一稿。当时,我们将此稿命名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标准》,但是,大家讨论后觉得,“标准”强调统一性、规定性,我们的目标是正确引导幼儿健康饮食行为,防止不正确的教育导向,而不是对幼儿饮食行为方式进行统一规定。另外,就内容来说,这样汇总出的内容涉及面太广,杂而散,不能给大家明确的指引,操作起来比较乱。于是,我们将“标准”改为“指南”,并将内容改编成简单易懂的儿歌,形成了《指导》的第二稿。为了使其更通俗易懂,且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我们又对照了《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3~6岁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一章中的八条指导意见,结合幼儿园实际和当地的饮食习俗、饮食文化等,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完善修改,形成了第三稿,即《幼儿健康饮食歌》:

      杂食:五谷杂粮,蔬果大豆,鱼肉禽蛋,样样都吃。

      少食:清淡少盐,少油少糖,零食饮料,合理选择。

      定食:每天饮奶,足量喝水,三餐两点,定时定量。

      乐食:色香味全,形式多样,独立进食,愉快进餐。

      洁食:干净卫生,新鲜为上,餐前洗手,饭后漱口。

      礼食:细嚼慢咽,文明进餐,正确进食,安全第一。

      三、《指导》的解读

      儿歌形式的《指导》,打破了传统陈述的表达方式,更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易于教师、家长、幼儿阅读、记忆,易于教师在研究、实践中进行参考。

      从《指导》的具体内容来看,可以分成“吃什么”和“怎么吃”两大类,其中,我们又可以从营养与安全两方面来分析。健康饮食是指为维持健康生命活动,科学、安全、合理地摄食和饮水。我们在制订《指导》时重点抓住了“营养”与“安全”,以达成健康饮食行为的目标。“营养”的关键就是平衡膳食,以确保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素。“饮食安全”是幼儿安全成长的关键因素,目前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幼儿园有责任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吃安全的食物和安全地吃是“安全饮食”的两大内容。

      四、《指导》的实施

      1.关注整合教育

      首先,关注幼儿健康饮食行为养成的整合性。《指导》涉及的“吃什么”“怎么吃”“安全”“营养”等问题,看似相对独立,但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整合落实。例如,在关于“面食”的主题活动中,对照《指导》内容,我们发现其涉及的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是多方面的,比如:幼儿通过参观面店,知道面的制作过程,了解面食有营养,需要多吃(杂食,营养问题);幼儿通过了解各地面食特色及烹饪方法,知道煎炸、油炸面食要少吃(少食,营养问题);幼儿通过讨论交流、实践观察体验等,了解面及面食的贮存,保证食物干净卫生不变质(洁食,饮食安全问题);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吃面条,避免筷子带来的安全问题(礼食,安全饮食问题)。

      其次,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即在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健康领域的发展,还有其他各领域的发展,彼此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再以“面食”主题活动为例,制作面食的过程包括了科学领域,如认识麦子、了解面食制作;了解各地面食的过程包括了社会领域,如感受地方民俗文化;而参观面店的过程更是能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语言表达、手工技能等。

      2.关注个体差异

      《指导》不是统一的标准,教师在实施中一定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

      (1)身体特点。主要指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有些幼儿有过敏史,有些幼儿肥胖或瘦小,有些幼儿偏食厌食等,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情况调整食谱。特别是有食物过敏现象的幼儿,教师要特别关注,需要事先了解每个幼儿的过敏史,不能随意判断其有“偏食、挑食”行为而加以干涉。

      (2)地方饮食文化差异。幼儿园中的外地幼儿很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比如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回族人不吃猪肉等,幼儿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口味也有地域偏向,教师在制订食谱时,也需兼顾幼儿喜好。

      另外还有幼儿年龄差异,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经验、学习能力等,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总之,教师需谨记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3.关注幼儿学习方式

      在《指导》的实施和落实中,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以幼儿发展为本”,抓住幼儿“爱吃爱玩”的特点,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氛围中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生活中培养。一是利用日常进餐活动,对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情绪、进餐速度、进餐规律性、进餐专注性、进餐独立性等行为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并采取儿歌、图示、故事、榜样等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二是设置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例如小班主题课程《彩色的食物》,通过《我吃的颜色》《绿绿的黄瓜》《变色蜗牛》《一串紫葡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食物有很多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营养,使幼儿了解食物的多样性,提高幼儿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三是利用生活资源。我园地处农村,这里有广阔的田野,有“蔬菜示范养殖基地”,我们带领幼儿去田野里挖山芋、拔萝卜、摘南瓜、采毛豆,然后送去食堂,食堂阿姨做成美味的食物,幼儿在午餐或点心时一起品尝,让幼儿渐渐喜欢上这些农作物,喜欢吃这些农作物做的美食。

      (2)在游戏中培养。一是游戏化的进餐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小动物”餐厅,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餐厅,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吃饭,保持愉快的进餐情绪。二是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如,开展小班社会活动“到小动物家做客”时,教师可以将进餐的要求融入游戏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交往中练习正确的进餐礼仪。

      (3)在实践中培养。一是种植活动。我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辟了种植园地。每个班级都认领了一块菜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自己种植红薯、小麦、玉米、黄豆、豌豆以及各种蔬菜和瓜果。二是烹饪活动。到了丰收的季节,教师带领幼儿在“宝贝美食坊”中,将自己种植的瓜果制作成简单的沙拉,送给其他班级的弟弟妹妹们。这样的特色活动,能直观地让幼儿体验瓜果蔬菜从种植到制作成食物的过程。再如,幼儿园聘请有特殊技能的家长当“助教”,比如会做棉花糖的家长、开糕团店的家长、会做寿司的家长等,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和幼儿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使饮食体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指导》是我们开展“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的方向,我们在实践中以它为基准,同时我们也将在实践研究中检验其科学合理性,不断修正与完善它。

标签:;  ;  ;  

健康饮食行为,引导--我园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_饮食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