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论文_王鹏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论文_王鹏

王鹏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300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交往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现阶段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特别是先进的建筑设备使我们的给排水设计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住宅建筑的小区规划趋向于更具人性化的多层次住宅组合,不再仅仅追求立面和平面的美观和合理,而是追求空间上布局的流畅和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更是要在有限面积的地块里,在空间上力求土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于是选择一种符合各方面规范、卫生安全而又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给我们给排水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住宅给排水;设计

1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1.2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工程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1.3建筑给排水工程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2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

2.1给水系统

系统设计要为每幢住宅做一个独立的给水系统,采用: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水点供水方式。此为高层住宅供水较节地、节能、又便于管理的方案。它能满足市政基础设施滞后于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避免对市政给水管网造成冲击。各幢住宅楼合用蓄水池,水池设于地下车库。单栋设独立水泵,具有独立、灵活、便于管理及利于销售的优势。水箱供水的客观存在是解决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节能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至于水质“二次污染”问题,除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确定水箱容积,合理布置水箱位置,为物业管理、水箱清洗、维护创造必要的条件外,建立良好的维护、管理制度是避免水箱水质“二次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给水系统的BA设计小区内每栋单体均设有水池、水箱、水泵,数量多。如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务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给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一般设计中采用BA系统对各个水池、水箱、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进行监视、控制。BA系统中的自动抄表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带来的诸多不便,更好地为住户服务。

给水系统的BA设计主要是通过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对加压泵、水池、水箱运行

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具体控制方式如下:分户水表通过BA系统采用远传计量方式,按月集中计量、计费、打印收据通知单和报表,并为住户提供适时咨询。屋顶水箱溢流、超高报警,水位过低报警。生活加压泵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地下水池、屋顶水箱定期开列清洗、保养清单。生活加压泵定期开列保养工作清单。

2.2热水系统

住宅楼热水由各自煤气热水器提供。公共建筑热水由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提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共建筑加热设备的选择是热水供应系统的核心,一般采用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它具有体积小、占地小、自控精确、浮动盘管、自动除垢、自动过冷、热水出水快、防止“军团菌”产生等优点。热水系统的BA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压力、温度讯号实现对热交换器、热水循环泵的启停、故障、热水温度的监视控制,具体实施如下:a、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显示及超温报警;b、热水循环泵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c、热交换器定期开列保养工作清单;d、热水循环泵定期开列保养工作清单。

2.3分质供水系统

实施管道分质供水,即一套管网输送自来水用于洗涤,绿化等居民杂用,另设一套管网将自来水深度处理后得到的优质饮用水输送到居民家中专供饮用。饮用水用水标准为5L/(人?天),则每天饮用净水量为11.2m3。分质供水系统流程图如下:自来水→调节水箱→优质饮用水设备→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用户→微电解杀菌器(管网水循环杀菌)→优质饮用水储水箱。

2.4关于建筑灭火技术

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灭火设计已成为建筑给水排水的重要部分。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更注重扑救初期火灾,系统中常采用稳压泵保持系统的常高压。增设小口径自救式水枪,提供给非消防专业人员使用,以便自救。在分区中可采用减压阀、多出口水泵、稳压阀,以保证消火栓的水压和出水量。为保证灭火设置能及时投入运行,加强了工作泵和备用泵的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喷水灭火技术。近年来我国确立了以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主逐步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过渡的原则。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规模工业建筑发展,加强了自动喷水灭火技的应用。

气体灭火。气体消防中的卤代烷灭火剂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我国在卤代烷灭火剂替代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获得一定进展,以FM200型为代表的卤代烷替代物已开始应用,为最终取消卤代烷灭火剂取得一定经验。目前,气体灭火剂和灭火系统日趋多样化,有FM200、CEA、INERGEN、Triox-ide等等,此外还有将水喷雾运用到电气灭火,将泡沫喷水运用到汽车库灭火,扩大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

最后还应当重视智能化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重视楼宇自动化系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给排水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及自动控制。给排水专业主要对卫生设备及灭火设备方面提出监控要求。在给水系统中提出对流量、压力(压差)、温度、液位的监视、控制、测量、记录;

排水系统中,提出能对流量的测量、记录、阻塞的显示等;消防灭火系统中,提出监控方式、监测位置,并能及时反映运行状态。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晚,但现已有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住宅区内给水计量开始推广应用远传水表,徐州市已经开始应用,新落成的科教小区采用了这一新技术,并在几年内市区全面实行“抄表出户”。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3结语

为了让建筑居民在生活质量上得到提高,加快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在设计中要考虑其设计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也要进一步的去发展,在设计领域上要考虑到消防用水和热水供应的工作,不断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法律建设,更快实现建筑给排水和排水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黎枫,士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文,2006,26(5):20-24.

[2]习红军,赵登育.中央空调冷凝热的热回收方案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32):170-171.

[3]马继.浅议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J].北方环境.

[4]苏凯兵.浅析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10,36(Z):63-65.

论文作者: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发展及设计思路论文_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