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性论文_梁承财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对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SAH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常规治疗及脑脊液置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法舒地尔、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进行治疗,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尼莫地平;法舒地尔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起病急,早期以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是再出血发生的重要诱因,且常见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状均是SAH患者致残或死亡的重要因素[1]。对此,有效缓解病情,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对SAH的治疗至关重要。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联合法舒地尔、尼莫地平与脑脊液置换对SAH患者进行治疗,并获得一定疗效,进一步验证了法舒地尔、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的有效性。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入选我院收治的SAH患者共8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SAH的诊断标准[2];②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突发性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等;③头颅CT检查或血性脑脊液检查可见大脑纵裂、颅底各池及脑沟部位出现积血。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②有严重颅内出血倾向;③血液病、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的SAH患者。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1.5±13.8)岁;其中大脑前动脉20例,中动脉8例,后动脉1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2.4±12.6)岁;其中大脑前动脉18例,中动脉9例,后动脉13例。两组上述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调整血压、止痛镇静、脱水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同时给予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维持时间为2-3周。积极予以动脉瘤栓塞术,后行脑脊液置换,具体方法如下:无菌操作下进行腰椎穿刺,术前0.5h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l降低颅压增高者的颅内压;躁动不安、头痛剧痛者应用镇静剂;成功穿刺后测量颅内压,随后放出脑脊液5-10ml,以同样的速度注入0.9%氯化钠溶液4-8ml,置换脑脊液30-60ml。后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溶液2ml,并测量终压;颅压<150mm H2O时,等量置换。脑脊液置换1次/d或1次/3d,颅脑CT显示积血消失、脑脊液变清,细胞数及蛋白正常后,停止置换。置换次数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一般置换4-8次;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去枕平卧,时间为6h左右。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动脉瘤术后予盐酸法舒地尔30mg+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至术后2周;同时给予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维持时间为2-3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对缓解率进行计算;缓解率=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P<0.05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呕吐缓解率、头痛缓解率、脑膜刺激征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仅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症状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SAH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出现均是颅内积血所致,蛛网膜下腔进入血液,刺激痛觉结构引起头痛,加之颅内压增加,进一步导致头痛加剧。颅底血液凝固阻碍脑脊液回流,崩解的红细胞释放炎性物质引起脑膜炎,脑膜部位含铁血黄素等大量沉积,与蜘蛛网膜粘连,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产生脑积水。血液释放的5-羟色胺、氧活蛋白等出血活性物质刺激脑膜及血管,导致脑血管痉挛,易引起脑梗死。SAH患者出血后1-2周,纤维蛋白酶活性达到峰值,破裂口血凝块自溶,但动脉壁修复欠佳,加之其它因素影响可导致再出血发生。所以,SAH患者因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发生而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3]。临床研究证实[4],清除血管活性物质和积血是治疗SAH的最佳途径。早期反复脑脊液置换可以有效清除积血,避免红细胞凝集形成血块,同时清除血液分解产物,可以降低脑脊液血染程度,减轻分解产物对软脑膜的刺激,加之置换末注入地塞米松,具有抗自由基、抗炎、预防蛛网膜粘连的作用。所以,采取脑脊液置换对SAH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脑积水、CVS的发生,并具有缓解患者头痛症状的效果。另外,清除积血有助于降低颅压,鞘内注入氯化钠溶液稀释血液浓度,可预防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法舒地尔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单纯阻断钙离子内流,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活动及血管平滑肌收缩,最终阶段自由基及肌球蛋白磷酸化生成,促进痉挛脑血管舒张松弛,有助于脑灌注量的明显提高。尼莫地平则是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常用药物,能够有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血管收缩,同时通过减少血小板释放增加脑血流量,可有效解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症状[5]。除此之外,尼莫地平能够阻碍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有助于脑组织耐受性的提高,对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性神经损害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脑脊液置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法舒地尔及尼莫地平对SAH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积极实施脑脊液置换,同时联合应用法舒地尔及尼莫地治疗SAH,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较高,应值得普遍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奇,李少一,刘云会等.术中脑池内冲洗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3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42-1943.

[2]张树葆,张克石,郭传军等.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防止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77-80.

[3]陈永汉,李宗豪,贾林伟等.术中开放颅底脑池并尼莫地平液灌洗治疗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0):745-747.

[4]冯伟坚,陈汉明,夏俊标等.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26-28.

[5]吴晓智,吴丽美,陈国忠等.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3):268-270.

论文作者:梁承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评价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性论文_梁承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