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论文_浦丽霞,开中支,吴娟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药剂科静脉配置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1)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超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结论:在净化操作台使用侧孔注射器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其不溶性微粒同斜面针注射器相比较明显较少,而且穿刺操作本身、输液使用的粉针剂、空气中微粒数均能对输液药液中存在的微粒数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在日常配液操作工作中重点关注。

【关键词】输液;药液;微粒;污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37-01

在临床配液过程中,由于分针类药物、空气以及使用针头切割胶塞均可产生能够污染输液药液的微粒,从而产生血管堵塞、出血、肺纤维化、热源反应、过敏反应以及静脉炎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1-2]。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50例,在配液过程中采取预防微粒污染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操作由同一组工作人员完成,共5人。本次研究使用器械及试剂包括:(1)一次性斜口型注射器,12号50支,20ml/支;(2)一次性侧口型注射器,16号,50支,20ml/支;(3)维生素C注射液,1000支,5ml/支;(4)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支,200支[3]。

1.2 研究方法

1.2.1不同穿刺法 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针梗与胶塞穿刺法,选择不同角度穿刺。操作者手持斜面针头注射器(12号)将针头斜面分别向上、左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待青霉素完全溶解后注入生理盐水(100ml)内[4]。

1.2.2针筒药物残留量

1.2.2.1抽取维生素C注射液 在治疗室操作台上按照一定顺序摆放注射器(20ml),去除包装后连接针头;将维生素C(5ml)1000支均分成5组,每组200支,安瓿瓶颈部经乙醇消毒后锯开,每抽吸10支维生素后更换注射器,在抽吸药液过程中需注意交替使用斜口及侧口型注射器,人均使用各10支,抽吸药液各200ml。安排专人记录单支安瓿瓶药液抽吸时间,及瓶内残余药液量[5]。

1.2.2.2抽取药液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药液方法在临床比较常见,即用左手前三指,或五指将安瓿瓶固定,右手后三指夹持注射器活塞柄(轴),右手拇指及食指夹持注射器针筒约下1/3处。抽取药液时,以活塞柄处三指为支点,使用前两指将针筒尾部向前推。在抽取药液过程中,始终保持安瓿瓶处于正位,或稍倾斜,针尖在安瓿瓶中部,禁止药液触碰安瓿瓶口。

1.2.3不同环境下抽取药液输液内微生物含量 在超净工作台(100级)条件下使用注射用水(预先高压灭菌)经滤膜(0.45μ)滤过冲洗注射用针筒,分别在治疗室环境下及超净工作台上注入氯化钠溶液(0.9%),人均抽取2000ml氯化钠溶液(0.9%),每瓶检测5次微粒,取检测结果平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超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详见表。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操作中需保证将药液及时准确安全地注入患者体内。在经脉输液过程中一般加入多种药物,而且反复穿刺胶塞,导致药液中混入大量微粒。据文献报道,使用侧口型注射器可有效降低安瓿瓶胶塞微粒污染风险。本次研究中使用侧口型注射器抽取药液在平均时间、总残余药量方面明显优于斜口型注射器,而且始终保持斜面向左以针梗与胶塞夹角45°同样可减轻微粒污染。

目前,安瓿瓶药物在配液过程中所产生的微粒污染已经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分为两方面,其一是护士对预防微粒污染意识不够,未能规范化操作,需医疗机构中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定期考核,以加强此方面的专业素质;其二是科室内设备及使用器械,如超净工作台及侧口型注射器。本次研究中使用超净工作台抽取药液情况比治疗室环境中更具有优势, P<0.05。

【参考文献】

[1]郑丽莉,格日勒.低分子肝素钠药液抽取的改良方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632.

[2]刘彦荣,张丽华,韩玉梅,等.2种型号加药注射器抽吸药液所用时间和药液残余量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16):2178.

[3]陆小惠.12号针头穿刺胶塞配药五胶粒污染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研究,2003,16(1):33.

[4]吕利明,王志稳.安瓿类药液抽取过程中微粒控制的研究进展,2007,22(23):62-64.

[5]许美芳,杨会容,柏艳,等.改良配药技术对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提高输液安全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215-1217.

论文作者:浦丽霞,开中支,吴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论文_浦丽霞,开中支,吴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