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过程中促进态度习得的方法论文_罗楠

论教学过程中促进态度习得的方法论文_罗楠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态度是后天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态度的习得不同于我们学习普通的文化知识、技能等,在习得态度时必须要投入大量情感,且习得过程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学习的高度统一,由此可见,态度的习得要比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这三种学习显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关键词:学习过程;态度;习得

态度由态度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是态度的核心,行为倾向构成态度的准备状态和行为意图;研究表明只有当三种态度成分协调一致时,态度最稳定。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态度的习得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说服

在日常的教育进程中,教师通常会使用言语说服的方式促使学生转变已有的态度。在开展具体的言语说服时,教师常常会向学生出示一些不支持或支持原有态度的论据,以促使学生认可教师的教育,使其改变原有的态度并尝试着习得新态度。比较有效的说服技巧有:

根据现实情况,出示单面或双面论据。通过研究霍夫兰德发现,对文化程度较低或先前持认可态度的学生我们只需提供单方面的论据即可。而对于那些文化水平较高且先前持否定态度的人而言我们就需要提供两方面的论据。因此,在日常教学进程中如果教师想要改变其态度,在说服低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只需提供正面的论据即可;但是如果教师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的话,那就需要为说服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1]。当然,如果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学生没有表现出逆反心理,那么,教师只需要提供正面的论据来稳固学生的态度就可以了。但如果学生本来就不认同教师的观点的话,那教师就需要提供双面论据了,如此一来学生会觉得教师做事比较公正,容易产生好感,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态度。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出示论据时必须考虑到教育任务的需求。如果该任务需要立即完成,那提供正面的论据是比较有效的;反之,如果该任务是一项长期任务,那就需要教师提供正反双面的论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提出的说服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更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其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相反,说服内容中的理智因素能够在长时间内发挥效果[2]。但是,不管是理智因素还是情感因素其在改变学生的态度时都会受到学生成熟程度的影响。倘若教师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在说服时应该用真情来打动学生。但是在说服高年级的学生时,需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孰是孰非。学生的成熟程度在开展说服教育时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就普通水平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育进程中应该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最后再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效果会更加显著。

逐渐提高要求。有一个因素对于态度的改变发挥着重要影响,那就是教育者的观点与学习者原有态度间的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当两者间的差异维持在中等差异水平时学习者的态度最易发生改变,但随着差异性的拉大,态度的转变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且改变幅度较小。在日常教学进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应该积极地了解学生原有的态度,并估测其和教师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若果两者之间的差异度过于悬殊,则要将态度改变的总体的目标分解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分目标,应先向学生较低层次要求的分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额要求后再提出高层次要求的分目标,促使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态度差异度不断缩小,从而促进学生态度的改变。

二、榜样

在影响和引发学习者的行为中榜样的威力是巨大的,这一点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现场研究中都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证明,此外学者班杜拉于社会学习理论中也着重论述了榜样的功能,他指出学习者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榜样的行为活动。正因此,在对学生的态度进行培养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为学生设立良好的榜样。

恰当运用良好的榜样所呈现出的不同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榜样本人在学习者面前做出真实的操作行为,更易诱发并保持观察者的注意,如果突出关键部分的反复示范,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必须对真实榜样的操作行为,要确实有把握的做出更好的预判和准备,否则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在许多的场合中,经常会用各种的传播媒体来进行榜样教育,因为传播媒体把榜样的形象和内容做了更多的精细的描述,突出了模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此种科学化的榜样教育模式就迅速地流行了起来。

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就学生而言教师就是其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行为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教育方式。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有真诚热情的态度和有素质的一言一行这两种品质的榜样,对绝大多数观察者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指的是学习者处于特定的地位当中并由此而形成与之地位相配合的行为活动的系列进程。有学者指出,角色扮演其实就是要某些学习者扮作演员,而其余的则扮作观众。演员和观众都处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产生对问题解决的期望和对参与的理解,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同情、移情、愤怒以及爱慕等的情感。再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讨论。这时,观众和演员都会形成一定的看法和相应的态度。由于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呈现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可以促使学习者从中学习到真实、典型的态度和情感领悟。并且,角色扮演的群体性的特点能使大部分个体都能融入到群体意识中,所以也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新的态度和情感领悟。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角色扮演能否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由角色扮演者的角度来看,必须对自己在当时的情景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应该恰当的掌握所扮演的角色的内心情景和表现出的操作行为,同时也要适当的运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其次,从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的指导过程来说,一系列的教育程序要进行说明,如对角色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要求,选取恰当的角色进行扮演,合理设计场景,使学习者熟悉相关的学习对象,最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及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看法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此教育方式的作用。

四、利用群体规定

研究表明,团体的成员经过讨论而做出的决定的规则和协定,对其中的成员有一定的程度上的约束力,促使成员承担起执行的任务。如果一些成员表现出践踏该约定的行为,便会遭受到其他成员的排挤,使其改变这种违法规定要求的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种集体讨论后做出全体认可的约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转变态度。具体的操作如下:(1)清楚并且客观的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2)引起学习者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只有改变态度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3)明了而客观的讲明将要形成的新态度;(4)集体讨论所要改变的态度的具体方式;(5)让全体学习者都赞同将计划付诸实践中;(6)学习者在执行过程中的态度有所改变;(7)促使并引导学习者对已经改变的态度进行有效的评价,使态度更加的概括化和稳定化。若是态度的改变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则要鼓励学习者从第四个步骤开始,再制定的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要提升科学态度的教育质量,形成积极稳定的科学态度就应当在教育中重视三种态度成分协调一致。例如:就批判态度的教育而言,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科学史实和有力论证向学生讲述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和反对迷信等观念和行为的意义来丰富和提高学生对批判态度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质疑书本知识和传统观念,甚至质疑教师教学行为时,首先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保护和赏识(至于质疑结果的对错可以通过论证和事实来判断),让学生获得与态度认知协调一致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敢于批判的内心准备和行为倾向,如果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都能得到这种言、情、意、行协调一致的训练和体验,那么就有利于他们形成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稳定的批判态度。因此其他科学态度的维度的培养必须重视三种态度成分的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空军.如何才能有效说服学生[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33

[2]汪海.从物理教学的感性中升华出理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7

论文作者:罗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论教学过程中促进态度习得的方法论文_罗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