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_宋伟

会同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300

【摘 要】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一共58例,对其进行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亚低温等治疗,记录患者的残疾率。结果 在58例患者中,死亡人数1人,植物生存人数3人,重度残疾人数7人,轻度残疾人数28人,恢复良好人数19人。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要尽快确诊,并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特点;治疗

前言

颅脑损伤是由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或者间接暴力而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重型颅脑损伤则指的是再次昏迷的情况,一般在受伤之后患者会持续昏迷6小时以上,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意识障碍[1]。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较重、预后差,患者的死亡率高。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上的治疗原则为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手术等综合治疗。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疗效十分可观,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58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颅内压升高、瞳孔异常、在受伤后持续性躁动不安或者昏迷的情况。其中男性有37例,女性有21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41.26±3.5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13例,跌伤16例,其它原因11例。

临床表现:在58例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有23例患者单侧瞳孔放大,35例双侧瞳孔放大,其中中度和深度昏迷的有13例。

1.2方法

我院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让患者保持充足的氧合,避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者的血压平衡,对于休克患者要先进行处理,并要做好手术准备。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脱水、止血、护脑以及激素的使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血气等。利用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在患者入院后,即刻静脉滴注20%250ml的甘露醇或者加用20~40mg速尿,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手术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先清除脑内和硬膜下的血肿,对于脑膨出明显的患者,需要实施减张缝合或者硬脑膜网状成形扩大硬膜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去骨瓣减压术。在手术完毕后给予颅内降压,缓解脑血管痉挛。

1.3观察指标和预后判定

根据颅脑损伤的级别划分,将治疗后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良好和恢复差两个标准,预后良好为在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的颅脑损伤为4~5级;恢复差则为2~3级。1级为死亡,2级为植物人,3级为重度残疾,4级为中度残疾,5级为良好[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 )表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58例患者中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重度残疾7例,轻度残疾28例,恢复良好19例,见表1。

3.讨论

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以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主要原因为: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人体的脑干或者下丘脑血管紧张性调节中枢受到了损伤,致使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丧失,从而引起脑血管的过度扩张;在颅内受到机械性损伤之后,脑表面血管发生痉挛,对动静脉血液回流造成阻碍,使得血液在脑中淤积,增加了颅内压;脑损伤之后由于脑细胞缺氧缺血,二氧化碳发生蓄积,由此引发高碳酸血症,进一步扩张脑血管,阻碍脑静脉回流[3]。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最终导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当发生脑损伤后,应立即入院接受诊治,早期的诊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预后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CT检查,但由于颅内血肿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在进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还需进行动态复查。利用CT的动态扫描能够观察到在患者受伤6小时后的脑组织呈现着以脑血管扩张为主的脑肿胀病理改变,在24小时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为了提高诊治效果,在患者受伤6小时内应该进行复查,并且在必要时进行24小时的动态观察。

据医学实践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形成与脑损伤之后机体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关,而且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在脑损伤之后,人体的神经功能调节出现紊乱,此时机体处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还有可能是因为损伤到了下丘脑、中脑网状结构以及蓝斑等血管调节中枢,继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颅内压持续升高,极有可能引起继发脑干损害和二次脑损害,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不利。而且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的预后风险要比50岁以下患者要高很多,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老年患者的代偿功能减退,血管弹性减弱且脆性增加,在受到外伤时,更容易引发脑肿胀和颅内出血[5]。

结合本次的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预后不良的因素与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有关,另外还有低血压、休克、合并损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各种并发感染等因素。因此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中,应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明确患者休克的原因,并给予抗休克治疗,对于存在发热症状的患者,早期利用物理降温或者亚低温治疗,对感染进行控制。总之,要取得良好的预后,需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风险因素,才能获得更高的疗效。我院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取得良好预后,也证实了以上说法。

参考文献:

[1]徐步轩,邹玉珍,周文江.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肿胀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05):134-135.

[2]李舜,唐晓平,唐文国等.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及预后分析[J].中国伤残医李,2014,22(05):5-6.

[3]赛勇.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颅内外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4):39-40.

[4]苏玉涛,荆鸿道,郭跃平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后不合并血肿的弥漫性脑肿胀中的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5,22(03):133-137.

[5]李连发.院内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100-101.

论文作者:宋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_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