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论文_刘千瑜,黄雪薇(通讯作者),陈蕾,武兰兰,王希成

(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31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一比一匹配对照分为ICM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采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ychosomatic Statue Scale for Canner Patients,PSSC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组内比较:采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干预2周后,ICMT组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的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2周后总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心理”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ICMT组和对照组2周前后的差值在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心身状态。

【关键词】肺癌;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心身状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59-03

近十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恶性肿瘤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l]。其中肺癌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7.07%,在所有癌症死亡中居第一位[2]。肺癌的治疗方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及联合治疗等。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人群防癌健康意识相对较差,肺癌患者一经发现多数已是晚期[3],这使得肺癌患者产生巨大的心身应激,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情绪、心理障碍[4-6]。众多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心身状态密切相关[7-9]。因此研究合适的心理治疗以改善肺癌患者心身状态、提高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肺癌患者采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以此探讨对晚期肺癌的心身状态的影响,并为今后的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

1.1 样本量确定

按照公式:N=Zα2×P×(1-P)/d2计算,Zα为显著性检验统计值,d为允许误差;α水平为0.05,则Zα=1.96,d=0.1,假定可接受的误差限,P为肺癌死亡率,即P=0.27。按人口统计学、诊断学(包括疾病分期)、治疗方式等进行匹配并考虑样本发生脱落可能,推算ICMT组与对照组各需观察39例,总样本含量至少78例。

1.2 样本量来源:2014年10月-2016年5月间共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抽取肺癌患者74例。

1.3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肺癌,有病理诊断;②经规范治疗后病情稳定;③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标准总分≥50,抑郁自评量表(SDS)指数≥0.5;④年龄25~8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⑤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重症精神疾病患者;②伴严重物质滥用;③无法进行心理治疗的患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妇女。脱落标准:病情复发或加重,需要住院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对入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肺癌病人采用匹配对照研究方法,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情况进行匹配分组。ICMT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0.49±10.37岁,35~50岁6人,51~60岁14人,61~70岁12人,71~85岁7人;已婚34人,离婚2人,丧偶或分居3人;小学学历8人,初中学历12人,高中或中专学历1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农民8人,工人8人,职员10人,个体5人,其他8人;鳞癌11人,腺癌16人,鳞腺癌7人,小细胞肺癌5人;Ⅲ期12人,Ⅳ期27人;化疗14人,放疗8人,联合治疗17人。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1.62±11.29)岁,35~50岁7人,51~60岁10人,61~70岁14人,71~85岁8人;已婚33人,离婚2人,丧偶或分居4人;小学学历10人,初中学历12人,高中或中专学历1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农民8人,工人10人,职员9人,个体4人,其他8人;鳞癌8人,腺癌18人,鳞腺癌6人,大细胞癌1人,小细胞肺癌6人;Ⅲ期16人,Ⅳ期23人;化疗16人,放疗8人,联合治疗15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 测评工具:

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ychosomatic Statue Scale for Canner Patients,PSSCP)由陈蕾,黄雪薇等于2014年编制,共16个条目,包含“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心理行为的可塑性”等4个维度,问卷采用1~5级计分,其中“从没有”计1分、“有时”计2分、“有(约一半时间)”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分数越低代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越好,分越高说明患者心身状态越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贴切的反应癌症患者的心身状态。

2.2 研究方法

2.1.1实验分组: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按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情况进行匹配分组。入选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78例晚期肺癌住院患者匹配分ICMT组39人与对照组39人。

2.1.2治疗操作:ICMT组在肿瘤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干预前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释治疗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为患者解答有关治疗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干预共计8次,每周4次,每次完成一个系列故事,约40分钟,持续2周。每次结束一个系列故事后,ICMT组每位成员每天均需抽30分钟时间回想故事内容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接受治疗的患者逐渐形成“豁达”的调整性心理行为模式。对照组只采用肿瘤临床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2周后,均采用“PSSCP”进行调查,问卷为纸笔自陈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回收后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肺癌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身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各组之间的差异,以评价疗效。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核对、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4.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肺癌患者心身状态比较

由表1可知:ICMT组干预2周后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33.21±4.80、8.18±1.64、7.82±1.27、9.28±2.10、7.92±2.50)均低于入院时(38.10±5.22、9.85±2.35、8.64±1.97、10.23±2.21、9.38±1.8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2周后总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38.56±3.84、8.97±1.22、10.64±1.97)均高于入院时(36.74±3.71、8.31±1.84、10.03±2.2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心理”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10]。肺癌患者在经历确诊、手术和放化疗等负性应激后,常出现 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绝望、自杀倾向等心理反应[11-12],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障碍最为常见[13]。随着人们对癌症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心身状态对癌症的影响[14-15],研究显示癌症合并心理障碍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普通癌症患者。因此将心理治疗做为肺癌辅助治疗应用于临床,对于改善肺癌患者的心身状态、提高生存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既往国内外研究显示,Schneider等[16]对123例癌症患者进行分心、放松及催眠疗法等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Korstyens等[17]将207例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运动-认知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及对照组,并进行了12周的干预和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何小梅等[18]对584例癌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的干预组(254例)和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对照组(330例),结果显示干预组相比对照组在心理状态、家庭社会功能、自我评价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本研究显示,对肺癌患者采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干预2周后,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评分中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说明个体电脑版豁达治疗对于肺癌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睡眠、等躯体不适症状及人际交往、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社会功能,配合心理治疗、认可心理因素与癌症相关等心理行为可塑性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在只采用肺癌临床常规治疗2周后,心身状态量表评分中总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说明常规肿瘤临床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躯体不适,减少患者的社会交往,降低社会适应力和社会功能;在“心理”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与入院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对照组患者仍然存在不良情绪,对用心理治疗关注度不大。组间比较显示,两组2周后在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躯体不适,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可塑性。因此,可以认为ICMT对肺癌患者的心身状态有积极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抗肿瘤治疗,提高肺癌治疗效果,为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1989-2008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7):517-524.

[2]高婷;李超;梁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4.

[3] She J,Yang P,Hong Q,et al.Lung cancer in China:challenge and interventions[J].Chest,2013,143(4):1117-1126.

[4]王丹丹,付菊芳,房宁宁,等.肺癌患者的症状群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2,27(23):5-8.

[5] Daudt HM,Cosby C,Dennis DL,et al.Nutritional and psychosocial statu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ferred to an outpatient oncology clinic.Support Care Cancer[J].2012,20(7):1417-1423.

[6] Rodríguez Vega B,Orgaz Barnier P,et al.Differences in depressed oncologic patients'narratives after receiving two differen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a qualitative study.Psychooncology[J].2012,21(12):1292-1298.

[7]王建平,Freedom L,林文娟,等,肺癌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176-178.

[8]刘桂香,黄雪薇.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存活期及生活质量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2009,(3):198-201.

[9]杨润涛,黄雪薇.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荟萃研究[J].中国肿瘤,2009,18(3):187-190.

[10] Ferlay J,Shin HR,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Int J cancer,2010,127(12):2893-2917.

[11]胡家才,李清泉,陈振华,等.音乐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抑郁状态及T h1/T h2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5):326-328.

[12] Leung YW,Li M,Devins G,et al.Routine screening for suicidal in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Psychooncology[J],2013.

[13] Myoungsoo Kim,Jihae Lee,Boram Ha,Factors predicting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Radiation Oncology J,2011,29(3):181-190.

[14] Suthahar A,Gurpreet K,Ambigga D,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quality of life and coping in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Med J Malaysia.2008,63(5):362-8.

[15] Hamer M,Chida Y,Molloy GJ.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cancer mortality.J Psychosom Res,2009,66(3):255-8.

[16] Schneider-SM,Hood LE.Virtual Reality:a distraction interverntion for chemotherapy[J].Oncol Nurs Forum,2007,34(1):39-46.

[17] Korstjens I,May AM,Van Weert E,et al.Quality of life after self-management cancer rehabili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hysical training[J].Psychosom Med,2008,70(4):422-429.

[18]何小梅,朱昌明,张荣荣,等,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7,69-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488)

论文作者:刘千瑜,黄雪薇(通讯作者),陈蕾,武兰兰,王希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论文_刘千瑜,黄雪薇(通讯作者),陈蕾,武兰兰,王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