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尿失禁疗效观察论文_庞延红,张为民

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尿失禁疗效观察论文_庞延红,张为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失禁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尿失禁患者36例,除针刺外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10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36例患者治愈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6.7%.结论 中西医疗法相结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适宜开展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直肠电刺激;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在意识清醒下小便失控。常表现为无尿意,又不能控制尿液漏出。是临床常见后遗症之一。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纵观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尿失禁的研究现状,中医针灸治疗对尿失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科最近开展的尿失禁直肠电疗是籍由微量电流刺激神经,运用无意志的骨盆底刺激作用,无需配合生物反馈方式,就可达到强化无力的骨盆底肌肉、抑制不当的膀胱收缩,重获膀胱制尿能力和骨盆肌的张力,有效改善或控制常见的尿失禁情况。配合针灸治疗刺激深部受损神经,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36例全部为脑卒中住院病人,男24例,女12例;年龄55~8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其中脑梗塞恢复期20例,脑出血恢复期16例。均为意识清楚,除外严重认知障碍,除外下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的病人。

2治疗方法

2.1针刺穴位:肾俞、次髎、会阳、三阴交。留针30分钟,每天1次,周日休息,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如治愈则停止治疗。

2.2直肠电刺激采用加拿大制便携式、双通道、神经网络重建仪。根据尿动力检查分型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根据分型选择治疗菜单。将直肠电极涂适量耦合剂,经肛门插入直肠10厘米,儿童根据年龄调整。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为度。部分患者因神经损伤无感觉,其治疗强度不超过38-40毫安。每次刺激80次,每日一次。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1)采用国际尿控学会临床症状评分,由专人负责,治疗前后分别评价记录。

(2)采用Polyuro高分辨八道尿动力学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包括残余尿、膀胱压力、膀胱充盈初始量(Vfs)、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尿道闭合压(Pucp)、肌电图等项目的治疗前后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治疗结果

(1)治疗前临床评分为8.167±1.178,治疗后评分为1.470±2.170,前后比较明显下降,t为16.01,P<0.01,说明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前后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治疗前呈逼尿肌反射亢进,有无抑制性收缩6例,其中膀胱顺应性低8例,顺应性正常8例,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消失,无抑制性收缩消失9例。治疗前呈逼尿肌收缩无力、反射低下10例,其中膀胱顺应性低3例,顺应性高2例,顺应性正常5例。治疗后仍呈逼尿肌收缩无力4例。治疗前仅见逼尿肌与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顺应性正常6例,治疗后其协同失调基本无改善,仅见残余尿或膀胱压力改善。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膀胱最大收缩压(Pdet)、膀胱最大容积(Vmax)治疗前后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膀胱充盈初始感觉治疗前后对比则无显著意义。

3.3结论

经统计36例患者治愈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6.7%.中西医疗法相结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治疗无创伤,患者依从性强,适宜开展与推广应用。

4讨论

尿失禁是排尿功能障碍中常见的类型.针对排尿功能障碍的西药治疗在常规剂量下即可产生副作用。导致病人不易坚持治疗。[1]针灸疗法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非药物疗法。针刺疗法对尿失禁有一定的疗效,[2.3]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国内外学者也对针刺治疗排尿障碍进行了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膀胱最大容量、降低膀胱最大收缩压。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从排尿动力学的机制看,排尿是膀胱平滑肌收缩力(动力)克服尿道阻力的结果。[4]尿失禁应该属于动力过强和(或)阻力过小。如果减小膀胱平滑肌收缩力,将有利于尿液在膀胱的储留,因而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

盆底肌肉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该技术在治疗紧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已被证实有一定疗效,并已被广泛应用于贮尿期功能障碍所致的尿失禁和尿频的治疗,但此法对SCI后膀胱功能的影响尚未证实。目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发现,电刺激盆底肌时:①5~lOHz的电刺激反射性抑制逼尿肌收缩。②20~50Hz的电刺激引起外括约肌收缩,合并或不合并盆底肌肉的收缩。理论上,前者对逼尿肌不稳定或反射亢进所致的尿失禁患者有效,并有可能减轻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的膀胱内压增高,从而避免相应的上尿道损害。后者可加强控尿能力,对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有效。[5]

综上所述,电刺激盆底治疗可改善尿失禁症状,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并有可能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针刺治疗当以补益肾气、调理膀胱经气以助气化为原则。取穴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补肾助阳、调理膀胱经气;又为局部取穴,其针感可直至病所,可随意控制尿道外括约肌的舒缩,而减少排尿次数。中西医疗法相结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适宜开展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宁,王敏,倪金霞,等.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尿流动力学研究[J J.中医药信息.2005.22(3):38—39.

[2]施承中,马小兵,黄显华,等.针刺对膀胱储尿期尿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3):5-6.

[3]HISASHI HONJO,YOSHIO NAYA.OSAMU UKIMURA,et a1.Acupuncture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Urodynamic Measuremeritsin Spinal-Cord-Injured Patients with Detrusor Hyperreflexia[J].Urol Int。2000,65:190-195.

[4]金锡御.急迫性尿失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5):319-320.

[5]盆底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初探杨幸华燕铁斌等2007 -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

论文作者:庞延红,张为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尿失禁疗效观察论文_庞延红,张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