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地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单方面的强调建筑设计的本身,而把建筑文化的本身给忽略了,这样使建筑失去了良好的效果,即便是建筑再豪华和宏伟,然而整个建筑给人们印象却是相当平淡,同样也失去了原来的价值。本文根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强调了建筑设计时以人为本,遵循建筑的演变规律,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
引言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 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努力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境地,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就需要建筑师设计时参考以下几个因素来考虑。
1 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景观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可以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源自与人的需求,源自当地的条件,即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各种功能,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到现代化人的生活。而国内一些人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或不兼顾当地人文环境,大量采用欧洲的大理石,高层外墙都要贴面砖,或采用大面积玻璃窗与幕墙等等,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与城市环境不协调的因素。应当说,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
2 坚持建筑整体性原则
建筑功能、体量尺度、建筑开放空间、建筑色彩是建筑整体性的组成部分。对于一栋建筑来说,功能是首位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尺度,空间,配以造型与色彩,达到统一协调,才是建筑设计的原则。但是现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外观的标新立异,而忽略功能等其他因素,那么最终将使得建筑成为城市的负担。
同时城市建筑的基础是城市,设计时同样要遵从塑造城市的个性、要求出发,结合城市的文化、经济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建筑物进行构思和布局,让其在整体性框架内存在。
3 遵循城市与建筑演变规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到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共生,共同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未考虑城市发展的大量拆建,不断制造短命的垃圾建筑,不仅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浪费,这是与提倡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纵观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过程,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完整的城市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建设完成的,建筑师要做的,就是试图找到城市和建筑演变的规律,潜心做大量基础性工作,慢慢积累,而不是都要设计成为标志性建筑,如果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标志性,最后将会失去城市建筑的核心,变得没有标志,也没有其建筑内涵,使得建筑失去了作为城市信息文化载体的地位。
4 历史性延续和传统建筑特色创新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核心, 在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同时, 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对其周围古建筑的影响, 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另外新建筑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 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这是现代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
设计应尊重原始地域文化。我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建筑设计的不断传承中,文化似乎已经远离了设计作品,留下的只是形式上的继承,形式上的文化体现。如某些文化建筑采用传统形式与现代主义结合起来的现代模式,但缺乏对文化的深刻思考显得不伦不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的不应只是表面形式,而应挖掘蕴藏在传统深处的文化内涵,吸取精华,抛弃落后陈旧,对文化建筑进行再创造,发挥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将中国特有的地域文化在新的建筑设计中合理地运用。
5 注重生态环保,提倡绿色建筑设计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加快了环境破坏的进程,现代,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了重视。绿色建筑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尽可能的使用最少的自然资源,并且最大程度降低可能造成的污染。
生态节能建筑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也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在生态建设大力提倡的今天,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核心因素。尤其是近年来雾霆天气的出现,预示着发展绿色生态建筑一定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政府也在大力度推出各种政策以加快生态绿色建筑的发展。
5.1 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环保作为绿建星级评定的五要素,也是控制因素,以达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它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
5.2 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对城市雨水加以利用,以应对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生存环境,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3 建筑产业化:是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建筑全生命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是“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施工受气象因素影响小等方面。
要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生态绿色建筑,需要设计师们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对传统理念进行反思,又要合理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建筑。
6 结束语
建筑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是历史文化最为宽广和持久的载体。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塑造城市形象的建筑文化特色,就是人类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它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所以结合人的生活规律,城市发展和环境各要素来做好城市建筑设计,仍是建筑师们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俊,艾蔚. 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若干因素[J]. 江西建材,2014,(03):26.
[2]万征,李志鹏. 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中若干因素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200.
[3]朱军,朱荣潮.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的重要性[J].管理观察,2010(3).
[4]李山.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0(2).
[5]关丽阳,张静萍. 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建筑设计管理,2011,08:58-59.
[6]刘存发,刘芳. 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研究[J]. 中华建设,2014,05:65-67.
论文作者:李岱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因素论文; 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