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扩对欧盟和中欧、东欧国家的双重影响:期望差异分析_国家经济论文

东扩对欧盟和中欧、东欧国家的双重影响:期望差异分析_国家经济论文

东扩对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双重影响——期望差异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差异论文,国家论文,中东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后,欧洲两极对峙的格局被打破了。在变化的世界力量对比中,欧盟的国际政治 和经济地位有了日益显著的提高。为了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的需要,为了欧洲的安 全、稳定和繁荣,以期实现统一欧洲的梦想,欧盟把向中东欧扩展的战略作为21世纪的 最初10~20年中完成的一项事关欧洲一体化发展、改变欧洲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事 。因此,欧盟认为,东扩是其当前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中东欧国家出于新的 国际形势及权衡政治经济利益的战略需要,在坚定实行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向西方模式 转轨的同时,对外政策追求“回归欧洲”。同时,为了分享欧洲一体化的种种好处,它 们纷纷提出加入欧盟的申请。欧盟和中东欧国家在接纳和加盟问题上看似两厢情愿,但 是,前者和后者对于扩大和加入的目的以及期望,客观上还是存有差异的。

一、欧盟东扩期望与现实

欧盟东扩的目的用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的话来说,是“不受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因 素的约束”,去实现“大欧洲”的梦想。因此,东扩的意义不只是简单地从地域上的扩 展和纯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更是从政治和文化方面来理解的。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此 次东扩具有的特点是:首先,在扩大规模上,候选国的数量是前四次扩大所未有的,并 打破了传统上的欧洲地理界限;其次,在经济实力上,候选国与成员国之间的差距非常 大(10个中东欧国家的人均GDP不到现有欧盟15国人均的1/3),从而使欧盟经济社会政策 的协调难度增加;第三,解决深化与扩大的矛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它迫使欧盟不 得不下决心对现有决策程序及机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基于上述几点,概括地说,欧盟 的这次东扩,对其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历次扩大中最广泛和深层的,同时,它所面 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最为严峻的。

从欧洲(欧盟)一体化走过的历程来看,以深化为主而兼顾扩大是欧共体长期以来一体 化的一个总体发展战略。它从促进商品贸易自由化的关税同盟起步,发展到资本、服务 、人员、技术等在统一大市场的自由流动,直至建立经货联盟乃至政治联盟,走的是一 条不断深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自70年代至90年代以来, 欧共体(欧盟)历经过4次扩大,成员国从6国增加到了15国。这几次的扩大,由于新老成 员国政体一致,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这种条件下的扩大,对于深化基本不构 成障碍。而这次东扩,情况却大有不同。目前正在进行的两批入盟谈判的中、东、南欧 12个申请国,事实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与原成 员国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因为如此,这个过程对于欧盟来说不会是轻松的。它 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协调和磨合期。而在这期间,欧盟内部长久面临的财政负担、利 益得失之争、贫富差别和地区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的难题,随着新成员国的加入,会变得 越来越复杂和棘手。此外,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所付出的代价,将可能对欧洲 一体化的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

(一)东扩将进一步造成欧盟财政上的困难,从而加剧内部利益的矛盾冲突。

(1)耗资巨大的东扩进程,本身需要欧盟投入大量的财力。为了实现“扩前战略”,帮 助中东欧申请国有效转轨以及向入盟的趋同标准靠拢,欧盟不得不承担对这些国家经济 上提供大量的支持和援助的义务。据估计,在2000年到2006年间,东扩所需的费用就将 高达800亿欧元。在未来的8年中,欧洲投资银行还将向这些国家提供172亿欧元的低息 贷款①(注:欧盟委员会:《Agenda 2000》。)。这将使欧盟的财政日益见紧。

(2)农业开支将随中东欧国家的加入而急剧增加。在中东欧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农业所 占的比重很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前苏联分离 出来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农业也占相当大的比重。1997年上述6国农业增 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2%②(注:根据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计算 。)。申请国的农业基本上处于结构老化、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的境地;农民生活贫困 ,它们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共同农业政策中得到好处。据统计,如果将现有共同农 业政策的实施办法扩展到中东欧新成员国,就意味着支付给它们农民的价格补贴费用, 将占去整个共同农业政策预算的30%以上。由于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涉及到成员国的利益 得失问题,多年来,欧共体内部一直为摊款与受益不均的矛盾发生冲突。因此,在接纳 中东欧国家入盟谈判进程中以及东扩后,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方向仍将是欧盟所面临的 一大难题。

(3)在东扩进程中,乃至东扩后的较长时间内,如何有效地对新老成员国社会经济政策 进行调和,尤其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构基金分配的办法,将是欧盟面临的又一难题。由 此,欧盟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中东欧申请国与欧盟15国经济实力悬殊, 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欧盟15国中最穷成员国。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中东欧10国20 00年GDP总额为325.9亿埃居,仅相当于欧盟15国GDP总额的3.8%(15国为86210亿埃居)③ (注:欧盟委员会:《Eurostat》1999年版。)。基于这种状况,欧盟《2000议程》对20 00—2006年间结构基金和聚合基金的运作作了安排,并对新成员国规划了专用款(约占 这部分总开支的17.5%)。欧盟结构基金中的地区援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内部的 贫富差距。然而,东扩后,如果按照现有地区政策的办法,那么,加入欧盟的所有中东 欧国家都将属于结构基金目标1(旨在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结构调整,资助那些人均GD P不到共同体平均水平的75%的经济落后地区)的受助国,这将使预算中的结构基金开支 入不敷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内部市场的有效运作及其竞争力的 削弱。

(二)中东欧国家因转型带来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等问题,使人们对今后“大欧洲”的 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产生疑虑。

虽然,经过10多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转轨,中东欧国家总体上已基本度过转轨 时期的经济衰退困难阶段,进入过渡期新的阶段。但须指出的是,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 高通胀率、高失业率、以及财政困难、资金短缺、农业萎靡不振、出口竞争力不足等诸 多经济问题。近期内要彻底完成和达到建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预定目标,尚 需时日。即使是东欧国家中率先实行转轨的波兰和前苏联中率先独立和转轨速度较快并 已建立和奠定市场经济基础结构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托维亚),其领 导人均称离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中东欧国家总体上依然处 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总进程中。

还须指出的是,由于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政局动荡和经济连年衰 退、利益再分配以及信仰、道德危机和价值观念变换、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社会问 题日趋增多和加剧。具体反映为:社会犯罪上升势头迅猛;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福利待 遇下降;两极分化加大;贫困人口急剧增长;走私贩毒猖獗等等。人们担心候选国严重 的社会问题,加之文化、宗教方面的差异,在东扩后将波及和影响欧盟的社会稳定。这 与欧盟东扩“安全、稳定、繁荣”的意愿相违的。

二、中东欧国家面临的欧盟东扩

近些年来,成为欧盟成员国——同时归属北约(有的已先前加入了北约),主导了中东 欧国家的对外政策,也在本质上决定了它们的经济政策。这些国家的官方舆论认为,完 成这一目标,意味着进入自由政治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可以更新目前与西欧存在的经 济差距,同时结束向市场经济转轨所谓的过渡时期④(注:European Commission:《BIB LIO:EAST》2000.NO.4,P2页。)。但是,只看到加入欧盟所带来的利益,是过于天真 的。事实上,东扩过程对于候选国来说不会是轻松的,它们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对此 ,中东欧国家已渐渐有所认识,并在入盟态度和立场上,内部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里我们归纳为三类,即:一心想尽快完成加入进程的领导层信心不足;曾一度支持加 入,但现在又强烈批评加入可能带来的主权丧失和过渡时期高昂的社会成本的政党;在 全民拥护外表下日渐分离的民意。而由此产生的相应效应,必将对中东欧国家在加入欧 盟进程中各个方面的预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各国政府:从未有过的决心和日渐丧失的信心。

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虽然政局交替频繁,但历届政府一贯将加入欧盟作为其对外 政策的主导,甚至把加入欧盟作为其政府合法化的一部分的。因此,他们选择和制定的 经济、政治及社会政策都直接要求其符合欧盟提出的入盟标准,并接受一切先决条件。 为了做好入盟的准备工作,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申请国接受了欧盟为其提供的经济 援助,使处在结构转型中而经济手段极其有限的国家经济,得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持。而 当PHARE计划在政体上帮助中东欧国家转型并得到一定实效时,中东欧各国政府都确信 ,他们的政治经济发展将不会再有大的起伏。因此,加入并完全融入共同体之中只是时 日可待了。

然而,当欧盟委员会对候选国政治经济改革成果进行评估后,以还有不少国家离入盟 条件相差甚远为由,推迟了候选国的加入时间。尽管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会议上一 致同意确定从2003年起接纳新成员国,但表示不能确定候选国加入的具体时间表,只承 诺成熟一个接纳一个。对此,中东欧候选国感到不安和失望。随着谈判的深入,这些国 家的政府代表们已意识到双方实力存在着绝对的差异,并且不可能获取例外的优惠。因 此,他们在提出新成员国应分享原成员国一切好处的同时,除了抱怨欧盟过于苛刻的入 盟“门槛”外,对完全融入共同体已没有了足够的信心。

(二)各国政党:由支持加入转而保守的态度。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是全盘接受“现有共同体”(acquis communautaire) ,这意味着必须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中东欧国家的一些政党,虽然原则上同意其国家加 入欧盟,但在某些问题上采取保守的态度。在一些民族主义的政党看来,主权和民族独 立是个敏感的问题,决不能低估因感情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1999年3月北约对 科索沃执行军事干预,在是否对北约的空袭开放领空的问题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国的议会就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或许是对过去的历史不能忘却,有些反对党如匈牙利In svan Csurka的Le Parti hongrois Pour la justice et la vie、还有罗马尼亚的Romn ia Mare等,对转轨过程中所有制归属问题提出异议,指出土地私有化或向外国人出售 土地,将会给国家带来安全方面的危机⑤(注:Edith Lhomel:“L'Europe en perspec tive”,《Cahier francais》No.298,P16~22。)。此外,对欧盟主张地区化及其超国 家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也有不少争论。例如捷克前总理Vaclav Klaus领导的政党认为, 过于强调欧盟的集权,会削弱中东欧转型国家尚未稳固政权⑥(注:Edith Lhomel:“L' Europe en perspective”,《Cahier francais》No.298,P16~22。)。同时认为,在 某些工业领域,私有化为大量的外国投资者敞开了大门,且加快了对欧洲进口的边境开 放,这些都会影响到本国生产,从而导致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区 域一体化程度越深,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的国际调节程度也就越高。这些已经脱离苏联10 多年的东欧国家,十分担心加入欧盟可能使国家主权再次失落。

(三)公众的态度:对加入欧盟的进程漠不关心甚至不满。

中东欧国家民众对欧盟东扩的态度显然与他们目前所处的境况紧密相连的。一方面, 深厚的欧洲人身份感,使他们有一种“回归欧洲大家庭”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他们 无法理解,为什么加入欧盟从各方面来看,都要以他们作出太多的牺牲为代价。在转轨 过程中出现的失业严重,贫富差异悬殊、社会不稳定等问题,使很多老百姓留恋社会主 义的种种好处。由此导致的不满在社会各阶层中蔓延,而随之产生的懈怠可以从他们逐 渐疏远政治,或更广泛地说,疏远一切与政治有关的事情(参与选举率极其低下就是一 例)。他们对加入欧盟的进程漠不关心的态度,除了上述原因外,农村人口比重较高削 减了信息覆盖的有效率,也是一个原因之一。但是,这些旨在加强政治敏感度的信息传 播,在有关人士看来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效果的。据多次民意测验表明,对欧洲一体化说 “不”的阶层主要是各国的退休人员、非熟练工人、罗马尼亚和波兰的的农民,以及居 住在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接壤地区的人们。此外,一些社会阶层不满欧盟就人 员的自由流动规定10年的过渡期,指责欧盟的做法是对他们国家公民的歧视,担心欧盟 的东扩过程犹如树起了第二道柏林墙而将他们隔离。因此,最近几次民意测验中选择欧 洲一体化的支持率又下降了⑦(注:《法兰西文献》2000年,总第298期,第18页。)。

三、结论

目前,欧盟同时面临着深化和扩大的两个过程。与前几次扩大相比,欧盟的这次东扩 最具挑战性。候选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使人们对今后“大欧洲”的社会政治和 经济的稳定性产生疑虑,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消除。由于共同农业政策 和地区援助政策的改革找不到适合各方的良策,有限的财力与利益纷争的矛盾将有可 能随扩大而加剧。对人员的自由流动规定的10年过渡期,候选国意见很大,但是一下子 开放边境又害怕加入国经济移民和廉价劳动力对原本棘手的成员国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和 加剧社会问题。此外,欧盟规定入盟的三个必备的原则,候选国能否完全达到还不能肯 定。

对于中东欧候选国来说,加入欧盟的进程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他们明白归属欧盟必须 付出极大的努力和高昂的代价,也意识到这并不能作为解决他们国家所有问题的灵丹妙 药。候选国的政府、政党以及民众在抱怨欧盟过于苛刻的同时,不得不降低其入盟的期 望值。

然而,不管是作为扩大一方的欧盟,还是作为加入一方的候选国,双方都存在着期望 与现实的差异性,但欧盟扩大势在必行,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更重 要的它有助于提高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欧洲的政治稳定和安全”⑧(注:裘元 伦:“欧洲联合的前景”,《世界经济》2001年4月,第7页。)。

标签:;  ;  

东扩对欧盟和中欧、东欧国家的双重影响:期望差异分析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