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论文_杨环焕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论文_杨环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 济源市 454650)

摘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为酒店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针对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进行研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前言: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1.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1.1课程体系目标设置与行业脱轨

在新时期环境下,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过度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好。另外,尽管一些院校也认识到依托产教融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但在构建课程体系前期,缺乏全面的调研,致使课程体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使产教融合课程目标、教育计划和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准确,导致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不清晰,致使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吻合。

1.2校企合作存在单方参与性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主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需要校企都参与和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以有效达到产教融合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还存在单方参与性的情况。

导致校企合作单方参与性的原因,既有企业出于利益原因,不愿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的原因。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宣传,但未落实在实践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中的实践管理仅仅是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践,而缺乏对学生后续的管理和考核;校企合作中师资力量配置不足,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较为年轻的专业,其既有具备高职称、高学历,又有高技术水平的教师较少,这也导致了产教融合效果的不足。

1.3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想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就需要校企双方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这也是双方实现共赢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由于现代学徒制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校企双方都抱着尝试的心态,并没有对合作模式进行长期全面的规划,合作往往是一种短时性的模式。这种短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可能存在学校单向的向企业输送学生,企业被动的接受;还可能存在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学校不能满足;或者企业和学校由于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在校企共同育人机制方面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等方面难以实现交替育人等原因,影响产教融合实践的效果。由于没有规范、合理的长校机制进行约束,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诸多的分歧和矛盾,进而会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校企关系的破裂,这也背离了校企合作的目的[2],对产教融合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不利的。

1.4校企双方的合作定位存在偏差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共赢,但是由于学校和企业存在角色和性质的不同,在校企合作中很容易由于利益点的分歧,而导致合作定位和目标的不一致,这就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产教合作的深度。学校希望企业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中,希望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来学校进行教学,但企业并不能完全满足学校需求;同时企业在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中,会可能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获取,会一定程度的加重对学生这类人力资源的使用,来实现对其经营成本的降低,同时酒店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面对大量的管理内容可能会产生行业兴趣的丧失,这样导致产教融合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2.1完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

基于新时代的大环境,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重视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酒店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加强核心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以及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建立与行业吻合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首先,要通过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确立岗位理论知识、岗位职业能力、酒店人文素养、酒店创新能力等知识内容,并提取基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潜在职业能力,然后依据调研结果,构建基础性专业课程、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包括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其次,课题体系的构建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性,结合区域经济和地方文化,适度增加人文素养的课程,为学生在人生的职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第三,课程体系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设置学分置换的标准,如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时,可以置换相应的学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加强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建设。如制定实践培训的课程目标,来规范学生在实际企业实践中的学习行为,促进他们的实践学习具有良好的目的性[4]。

2.2加强对校企合作过程的管理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以学生实践环节的合作最为密切。因此,在实践环节的管理中,首先学校要制定学生实践环节的监督和考核体系,让学生定期进行实践成果汇报,并根据企业提供的学生信息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其次,校企共同制定企业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政策,加强企业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切实做到有教有学,而不是单纯的员工管理,实现企业真正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的校企共同育人。第三,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和实践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和监督,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学习态度和行为。

2.3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想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效果,校企需要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校企合作中,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有效的投入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合同的方式来进行双方义务和责任的明确。如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不仅是提供实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教室”;企业管理者不仅是学生的领导,也是学生的“师傅”,是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和未来的员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校企联合办学、合作育人合同,学生与企业的劳动合同等双合同的签订,来规范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责任与义务。另外,在校企合作中,还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的合作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保证合作机制的稳定有效进行,从而构建成熟的校企合作体系,更好的发挥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5]。

2.4建设校企合作高素质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建设校企合作高素质师资队伍,来针对性的进行产教融合过程的管理,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产教学习条件和环境。首先,校企双方需要通过上述校企合作合同的建立与签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建立,确定企业方提供师资、参与育人的义务,激发优秀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共同构建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其次,学校和企业教师要利用各自优势、互补互助,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校企合作高素质师资队伍。如学生实践过程管理的教师,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共同组成。校内专任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做好对学生的思想管理。同时,校内教师也可以进行跟岗实习,这种跟岗指导学生、跟岗实习的模式也是对校内教师酒店专业能力的锻炼。企业教师则重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管理;企业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校内教师的沟通,学习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育人能力。建设校企合作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实现产教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诸多的人才培养难题,为了有效发挥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效果,需要高职院校采取措施不断进行产教融合模式的改建和完善,这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S].2017-12-19.

[2]赵艳.产业转型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J]. 河北职业教育, 2017(3).00034-00034.

[3]白稚萍.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03):9-10.

[4]王文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0162-00163.

[5]庞宁,周旋.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9):83-84

作者简介:杨环焕(1982.11-),女,本科,学士,专业:旅游管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论文作者:杨环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论文_杨环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