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论文_谢梦怡

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论文_谢梦怡

谢梦怡

(昆山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结合我当前的幼儿教学来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生活,导入生活,最终再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本文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出发,从五个方面开展论述:关注生活,引导幼儿热爱自然;参与生活,生活元素点亮教学;回归生活,教学实践服务生活;实践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悟生活,力促幼儿知恩图报。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有效性

半个多世纪以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依旧有了很深刻的指向意义。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我的幼儿教学实践中,基于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幼儿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历还比较浅,所以针对幼儿来说,生活是他们最好的幼儿教材,生活是一个无限宽广的大舞台。结合平日的幼儿教学来说,多数幼儿都没有“接地气”,比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们弄脏衣服,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长期以来,孩子们都是“圈养”的环境中成长的。在我看来,幼儿时期没有投入生活,没有从生活汲取教育的养分,是一种莫大的缺憾。所以我觉得幼儿教育应该适当“接地气”。以下是我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几点探索和领悟:

一、关注生活,引导幼儿热爱自然

在幼儿的教育中,我引导幼儿从小关注生活,大自然是个大课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可以自由舒展自己。作为幼儿教师,平日要积极且善于引导关注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蕴藏了很多知识点和科学原理,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探索生活中的各类知识。

记得本年度一开学,就是春天了,春意盎然的季节。在课堂上我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春天美丽吗?”“美丽”……于是我教了一首《咏柳》又教了一首《题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关注生活、关注大自然,引导幼儿热爱生活。

二、参与生活,生活元素点亮教学

通过平时的一日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一日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性格来调整幼儿教学。所以生活是一面镜子,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平时充分参与并融入生活,用生活元素点亮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生活元素融入平日的教学,引导幼儿充分参与生活、融入生活,用生活中的元素来点亮学习生涯。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不提倡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要把教育潜移默化的传播给学生,让幼儿懂得人生的道理,这样可以让幼儿发自内心的接受。举例来说孩子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如果是当着孩子的面直接去批评他,很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次中午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孩子吃饭时有浪费、掉米粒的现象,他们却不以为然,有时候吃一半就放下了碗筷。于是我在活动中跟孩子们一起学了一首诗——《悯农》,结合这首诗,我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苦的汗水耕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应该浪费每一颗粮食。”孩子们若有所思。后来午饭期间,浪费现象已经不多见。通过这首小诗,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学会珍惜应该从身边爱惜粮食做起。

三、回归生活,教学实践服务生活

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回归生活,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元素,来服务生活、点缀生活。比如平日来说,教师可以将幼儿教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其实生活是一个更大的课堂,生活中获得的教育可以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美术活动为例,比如结合美术课堂的活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这些木偶玩具,并且在做好的木偶上填上颜色,为木偶们做一些新衣服等等,通过丰富的材料,幼儿们乐于参与这样的美术游戏课程。

四、实践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实践生活中力求引导幼儿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幼儿虽然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比较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当前来说,有不少幼儿由于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比如有时候幼儿想知道冰是什么样的温度、想知道山顶是怎样的风景,想知道秋天的落叶是什么颜色等等,这 种情况下家长多数情况下会进行阻拦。

比如幼儿园中的午睡环节时间长,氛围安静,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由于在每个家庭中的作息时间不同,幼儿的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别造成了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午休时间中哭闹、不愿意睡觉、在床上翻来滚去、啃咬被子等等。很多教师在午休环节中,往往组织随意,强制性地让幼儿午休,不在意幼儿自身的自理与感受,这样的做法明显忽视了午休环节中的教育价值的存在。我通过告诉孩子们午睡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他们评比班中最乖午睡宝宝,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感悟生活,力促幼儿知恩图报

生活是一个五彩的舞台,在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感悟生活,在感悟生活的同时,引导幼儿形成知恩图报。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有人认为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于世事还不理解,其实不然,陶行知曾说过:“别把孩子当孩子。”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感知和领悟,力促他们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知恩图报的意识和理念。

“老师,我自从听了《冬爷爷来了》的故事后,我懂得了要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这是我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分享完《冬爷爷来了》的故事后,有幼儿跟我们一起分享的感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我的了解发现,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与其说是学习内容,不如是对幼儿的奖励,故事是可以带给幼儿的“精神食粮”。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依然具有五彩的光芒,在这些五彩光芒的折射之下,我们的幼儿教育可以迎着更科学的方向,结合更人性化的理念,可以装载更多的幸福感,真正给幼儿“真”的教育,引导幼儿成为“真人”。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论文作者:谢梦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  ;  ;  ;  ;  ;  ;  ;  

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论文_谢梦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