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对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患80例进行分组,A组(n=40)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方案,B组(n=40)接受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SDS和SAS评分作出比较。结果:A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3.69±5.12)分,比B组的(32.86±5.69)分高,P<0.05。A组干预后的SDS与SAS评分比B组低,P<0.05。结论: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患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建议采纳。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老年患者
在心血管内科疾病当中,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其患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临床特征主要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1]。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当中,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老年人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概率显著增高[2]。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患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40)。当中,A组的男女性构成比例为23:17,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68.55±4.21)岁;病程在2-7年之间,平均(4.61±0.59)年。B组的男女性构成比例为24:16,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68.93±4.18)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4.02±0.61)年。患者病历信息完整,对研究知情,依从性良好。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比较两组的病程与男女性构成比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内容有: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嘱患者严格戒烟禁酒,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多休息,切勿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并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用法用量等;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每日按时作息,确保睡眠充足。A组加用心理护理方案,详细如下:(1)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借助图册亦或者是视频等资源,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等,若患者有疑问,需耐心解答,以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焦虑与恐惧感。(2)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利用温和的语言关怀并鼓励患者,尽量尊重和理解患者,并为患者提供热心的服务,比如:帮助患者打热水等,让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爱,从而有助于增进护患间的关系。将医院中同病种治疗成功及预后较好的典型案例简单告诉患者,促使患者树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采取观看娱乐节目与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1.3 评价指标
利用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3]。根据SDS与SAS评分标准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态作出评价,两个量表都以50分作为临界值,评分≥40分,提示有焦虑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分析
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B组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表(分)
3 讨论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在我国临床上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并以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减弱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为主要病理特征,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5]。一直以来,常规护理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护理手段,虽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作为一种被动式的护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且其也不重视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进而导致患者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产生了拒绝接受诊疗的行为。
心理护理为比较新型的一种以人文本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出发,对其施以个体化的护理,以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此研究中,A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B组高,P<0.05;A组干预后的SDS与SAS评分比B组低,P<0.05。提示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患的心理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中合理运用心理护理方案,可取得显著成效,既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又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平启.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106-107.
[2]窦靖,王晓华,杨丽娜等.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11):1753-1754.
[3]胡军,安花花,杨晓芸等.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194-3196.
[4]曾秋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57.
论文作者:何满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