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新加坡图书馆以其馆藏文献总量、文献开发能力、人力资源和设备配置的水平,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运作规程,创造了一个世界级、便捷高效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新加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努力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智力城市,并在未来发展成为全世界具有最先进的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国家。因此,对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早在1994年,新加坡国家信息与艺术部便制定了图书馆2000年展望,明确提出新加坡未来图书馆应该是通过图书馆及文献资源中心的国家网络提高整个国民的知识水平,为国民提供服务及学习机会,以促进新加坡的进步。提出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建立无边界图书馆网络;高度协调的国家藏书计划;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服务;促进图书馆、商业区及社区的融合;使新加坡成为全球知识的协调者等六大发展战略。经过努力,新加坡现有大小图书馆约550个,总藏书量为1700万册(件),图书馆藏书经费每年以5%的比例增长,2003年,新加坡政府拨给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经费已达1亿元新币。据统计,新加坡图书馆约有600名专职人员及600名辅助专职人员。新加坡图书馆可分为四种类型: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全国设有1个国家参考图书馆、4个区域图书馆、23个社区图书馆、46个社区儿童图书馆。各分馆的经费、人员是以每年的业绩为标准,如书刊流通率、读者活动的场次、人次等。其中新加坡国家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ingapore,简称NLS)是新加坡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823年。1957年,《莱佛士国家图书馆法令》(Raffles National Library Ordinance)颁布,从此该馆成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1958年,该馆正式更名为国家图书馆。1968年的《国家图书馆法案》修正案更详细地规定了该馆作为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强调了其在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协调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目前,NLS已经成为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职能相结合的典范,它包括10个公共图书馆,有462名员工,其中有101名专业人员和117名辅助专业人员;其职责包括收藏公众所需要的综合性图书资料,并成为新加坡出版物和新加坡问题研究领域各国出版物的全国总书库。同时它也是全国的书目中心,出版《新加坡国家书目》和《新加坡期刊索引》,并且充当新加坡综合图书馆自动化服务网络的中心机构以及ISBN和ISSN等国际项目的中心。此外,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还提供全国的参考、研究和信息服务并作为全国和国际互借以及图书资料的交换中心。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是新加坡和东南亚图书的收藏,并在亚洲少儿图书方面颇具特色。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是为适应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不同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馆藏169万,读者人数247万;馆藏图书的语言主要是四种官方语言。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新加坡高校图书馆主要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技术大学(NTU)、新加坡综合技术(SP)、Ngee ANN综合技术、Temasek综合技术(TP)和南洋综合技术(NYP)图书馆和分馆,共16个,工作人员为318人,馆藏136万,读者人数8.95万。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文献源,积极支持它们所在院校的教育和研究项目。

专业图书馆的发展。新加坡专业图书馆是由政府部门和一些国际组织、学会、协会等办的图书馆,其服务主要是通过传真改造期刊论文,通过电子邮寄传递最新消息和相关主题索引。目前,新加坡共有180个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254人,馆藏110万,涉及教育、法律等等各个专业,读者人数为9万。

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新加坡现有中学图书馆158个、小学图书馆192个,藏书总量有600万种,读者人数为46万。

从服务内容来看,目前新加坡现有的图书馆都提供图书和杂志的外借服务、印刷资料和非印刷资料的参考和馆际互借、信息服务以及宣传性的服务等。近几年内,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例如:还有为父母和幼儿提供的一些服务。1994年,国家图书馆开始鼓励2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成为图书馆的持证者。图书馆还举办一些专题讨论会,让孩子的父母、教师和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家共同讨论问题,鼓励更多的家长为孩子们阅读。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电子网络系统提供专题服务,如有些图书馆开始开展最新动态报道及信息检索服务。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尤其是专业图书馆重点放在通过读者教育计划传授信息技术。建立关于新加坡早期移民和交通问题的多媒体全文数据库,方便读者查询。建立地方历史数据库,以多媒体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各地的各方面信息等。此外,还提供24小时的自动电话服务,以及24小时昼夜还书箱等等各种服务。仅在1994年,便有2700个服务项目在各个公共图书馆内实行。目前新加坡图书馆已与60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及出版物交换等活动。国家图书馆每年处理10万次的咨询服务。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专业及高校图书馆的水平与国外图书馆相差无几,但公共图书馆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为6.5万人,而新加坡则为20万人。此外,还存在图书馆利用不足和人力紧张的问题。在新加坡,只有12%的人口每年使用一次或多次图书馆,97万个图书馆持证者中有60%在一年中没有使用过图书馆。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零增长人力政策,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要求维持固定的人数,新设的项目所需要的人力只能从现有人员中考虑。因此,图书馆存在人力不足的问题。新加坡正采取措施努力解决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二、新加坡图书馆的特点

1.高效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系统实行的是总分馆制,业务经费统一管理,业务活动统筹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发挥了图书馆的最大效用。图书馆内部也有充分的业务合作,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图书资源中心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所属各馆的图书采选、编目、加工和典藏职能,各馆不再设立采编部门;参考图书馆负责所有的参考咨询业务,除区域图书馆外,各馆所接受的咨询直接转至参考馆:节目开发组负责向社会公众推广图书馆的服务,为各馆设计节目,参考馆及社区馆服务所得收益由这个组统一收取。内部的协同分工使图书馆获得最高的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在人才管理方面,新加坡图书馆业务部门的员工一般分为专业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职员和一般工人(包括全职和兼职)。专业馆员一般具有大学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多担任各馆的管理、咨询、节目组织实施等核心工作;图书馆职员则需具有理工学院的学历(相当于我国的大学专科),承担日常的事务工作;一般工人只需中学和小学学历,负责排架、搬运等简单劳动。各个科层的人员构成为金字塔形,以区域图书馆兀兰图书馆为例,全馆有4~5位专业图书馆员、10位图书馆职员和20~30位工人,各科层人员都有专门的岗位,高学历的职员不能从事简单劳动,低学历的职员也不能从事复杂劳动,这样的人力资源配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新加坡的收入水平和学历相对应,聘用大学以上的职员要比聘用一般工人的费用高5~10倍,所以在工作流程设计方面,他们尽可能地将工作细分为多道工序,将专业人士从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复杂劳动中充分发挥效用。职能部门也尽可能精简,如新加坡亚洲图书馆的国际关系处仅有4位全职职员(包括正、副处长),其余职员和工人都是临时聘用的。据统计,全馆人事部的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3.58%。新加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2.高度的社会化协作。新加坡图书馆的管理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负责,其业务网络呈星状放射形分布,中央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群,包括选书、采购、典藏、流通、咨询服务和节目开发等项内容,图书采编则由图书馆资料中心负责,而图书馆馆舍规划建设、设备技术更新、部分图书编目、馆际物流、网站维护以及日常的排架、清洁等工作全部外包,即由社会上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承包,体现出高度的社会化协作水平。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以“增强国人的学习能力”为使命,以“建立一个让新加坡人民容易取得资讯、便于使用、有效及收费合理的世界级图书馆服务体系”为服务宗旨,服务于现代国民的终身教育。确立了这一目标,所以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核心业务所在,而围绕这一核心业务的其他环节则依靠社会化分工协作来支撑,并不企图“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图书馆航母”。众所周知,土木工程、物流、技术研发等都非图书馆所擅长,基于成本比较原理,图书馆通过市场渠道获取相关的服务则远比自身从事这些事务的成本低得多。

3.“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的图书馆中,所有的图书馆设计和人员都为了读者。从图书馆的布局来看,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主馆在市中心闹市区,而另外还有多家分馆分布在新加坡各区组屋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图书馆均被称为国家图书馆。从图书馆的内部设计来看,一般图书馆都是单独的楼体,5~6层,一般都有中央空调,开放时间要到晚上9点。一楼多半是给儿童阅读的图书,低矮的书架上排列着看图识字、童话故事、科学、历史、文艺等印刷精美的儿童读物,孩子们只要举手就可方便地取下自己需要的图书。小孩子也可以办理一个图书证到图书馆看书或是看卡通片。每间图书馆都有视听室,是专供看电视录影录像带或听录音带的。在新加坡的图书馆中,学术图书和文化和娱乐图书区块有较明确的划分。娱乐区块设计以轻松为主。主要的例子有义安理工图书馆的新书展示、期刊架、阅览桌椅、电子阅览与多媒体等,共和理工图书馆的期刊架和书架、多媒体等。在学术区,为了营造安静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设计则相对稳重,这在各个图书馆都可以见到。图书馆的家具设计也是依据每个阅览区块的定位和功能要求,在一个统一的调子下,由多种家具设计和组合以及小区块组合形成多变的阅览空间。在新加坡有入室席地而坐的习惯,因此图书馆室内干净,书架周围的地上坐满了看书的孩子。在书库区,所有书都开放陈列,仅及身高的书架上分英文、华文、马来文、印度文,依文种分类陈列图书,读者伸手就可取到图书,可以坐在书架之间的长凳上阅览。图书馆为读者想得十分周到,一楼有大约百来个保管箱,读者搁好自己的物件后往箱门的小孔处投入2角硬币,便可取出钥匙,给保管箱上锁。馆内有饮用水自动供水设备,渴了有水喝。明亮干净的卫生间没有污秽之气,在出口处有1个伞架插放着一些雨伞,如遇下雨可以借用。从借书手续方面来看,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用1个图书证便可以在任何1家分馆借阅图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允许外国人办图书证,只要出示护照便可以了。不过新加坡人不用缴费用,而外国人要缴一些年费。一般办理了图书证便算是会员了。新加坡图书馆的借书手续全部自助,通过电脑,整个借书过程只需几秒钟时间。还书时将书投入还书窗口就完成了还书程序。还书口在图书馆门外,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来还书,十分方便。读者如果忘了办理借书手续将书带走,出口处的报警系统会提醒你折回去办理手续。如果想续借,提前一个星期写信或是打传真给图书馆就可以了。

4.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施。新加坡的国家信息化程度居全球领先地位,在《2003年~2004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全球IT网络化程度报告》中,新加坡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二位。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非常重视情报信息工作,新加坡把实现情报信息工作自动化与发展技术密集工业及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密切联系起来,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给予有力的政策与财政支持。新加坡政府于1983年开始建设“新加坡整体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SILAS),实现全国图书馆联网。目前新加坡的图书馆业务已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SILAS系统共有来自国内外的600万条书目数据,各图书馆都大量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施。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应用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智能图书馆,图书馆内的每本书上都有RFID标签。RFID是一种类似、但优于条形码系统,使用无线频率进行版本识别、追综和管理的系统。院校图书馆已有校园网络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提供电子信息服务(如CD-ROM及联机数据库服务等),还有少数图书馆提供多媒体检索服务。此外,各类图书馆(尤其是院校图书馆)都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国外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和其他数据库。图书馆还根据这些智能化服务积累的读者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段读者对图书的偏好,用于在各个馆合理地分派图书,以及进行采购的趋势分析。

5.长效的人员培训机制。新加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馆员一般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但是新加坡本地大学中并不设立图书馆学专业,过去大学生入馆之后多由馆方出资送到国外大学进修图书馆学的课程。近年来,新加坡开辟了两个途径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水平:其一,由知马克工学院和新加坡国家图书发展委员会举办证书培训班,培训辅助专职人员;其二,由南洋工学院举办硕士研究班培训图书馆及信息研究专业人员。现在大多数馆员在本地就能完成专业培训,节省了培训费用和时间。一般地,凡由馆方出资培训的馆员,每学习1年,相应地要为图书馆服务2年。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仅激励在职的青年人积极向上,而且成为吸引有志青年进入新加坡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尽管图书馆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但流入和流出的人才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三、加强与新加坡图书馆的合作

由于新加坡也是中华文化圈中的一员,中国与新加坡在图书馆发展方面各有优长,中国大陆继承了优良的中华传统,它拥有大量珍贵的中国古文献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在专业教育上已形成适度的规模,而新加坡则优在小而精,特别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因此中国与新加坡开展图书馆合作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实的需求,可达到一个互补促进的作用。在将来的合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面。首先是加强双方专业人员的相互访问,这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其次是鼓励双方交换学生到相互的图书馆实习,并代为他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第三,双方互相承认各方学生学籍、允许入学进修。

自动化技术方面。通过协商,加强双方联机检索与通讯的开放;采取各种方式加强自动化技术的相互引进和借鉴,新加坡在图书馆自动化方面的优势很值得中国图书馆学习和加强合作。在自动化技术合作中,要注意图书情报专业用语和计算机相关系统的规范与统一,如计算机中文字码的统一、中西文机读格式统一的标准化等。

书目控制方面。双方可以合作发展书目控制,可以成立若干专题联合书目;采取措施,促进双方图书馆互借及互用;双方加强重点图书馆的回溯编目工作。

专业学术活动方面。双方可以定期举行图书馆学会联合会议,定期举办研讨会讨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双方还可以在交换与供应专业图书文献等方面加强合作。

标签:;  ;  ;  

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