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论文_黄琰

岗位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论文_黄琰

无锡位思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岗位作为企业的细胞,是人与事的结合点,是决定企业成长的最基本要素。企业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分解在各个岗位上,人在岗位上做事,事在岗位上完成。伴随着企业管理重心的下移,岗位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管理;岗位职能;提升方法

1 岗位内涵

“岗”指的是高起的土坡,引申指重要的地方,“位”指的是位置,岗位指的是组织内部的重要位置,具体指在一定时间内员工承担一定的职务、责任、权限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平台或者场所。当今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岗位已经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从作用上来看:第一,岗位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最小单元。无论是何种组织结构,岗位都是组织结构的最小组成单元,只是对同一层级岗位的定位不同。第二,岗位是企业管理机制的最小实现者。企业的任何管理机制和制度最终都要落脚到岗位,岗位的平台、职责、权限、工艺程序、激励以及岗位执行人的精神状态都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机制的优劣。第三,岗位是企业文化的最小折射者。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程中,具体落实在员工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行为中。岗位要素反映着企业文化,每一个岗位能否执行企业文化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2岗位职能

岗位职能指的是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讲,岗位具有七大职能:文化落脚点、创新改善点、创新价值源、承担责任点、执行发力点、学习进步点、员工动力芯。

岗位职能之一:文化落脚点。企业文化逐级落实,通过各级团队细化形成了团队文化,各个团队又是由每个岗位组成的,所以团队文化通过岗位最终落脚到岗位,形成了岗位文化。岗位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

岗位职能之二:创新改善点。岗位作为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最末端,天然具有发起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实现力,是企业创新的起始点和改善点。一系列岗位现场的改善构成了企业创新,推动了企业发展。

岗位职能之三:价值创造源。岗位是企业的价值源,将每个岗位的增值增效汇集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的价值流。企业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将企业投入产出看作一种由岗位价值链接而成的业务流程,通过岗位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每个企业创造的价值进一步汇集就形成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岗位价值之四:责任承担点。一方面,横向协作关系的岗位形成了组织的横向职能分工,能够保证各个岗位跨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和合作。另一方面,纵向权级关系的岗位构成了组织的纵向权力分层。因此岗位就成为了承担横向协作责任和纵向权力责任的最小点。岗位责任点进一步构成段站责任流,段站责任流进一步汇集形成企业责任链。横向职能分工与纵向权力分层便构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所以,岗位是构成企业整个组织的最基本单位,是每一个责任的承担点。

岗位职能之五:执行发力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最终都需要通过执行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执行力要通过团队执行力来显现,而团队执行力要通过岗位执行力来实现。岗位执行力是企业执行力的基本发力点。

3发挥管理者自身执行力先行作用

企业执行力是团队执行力,是企业每一成员肩负的职责。其中身兼企业各项管理规定的制定者、执行者、责任者多重身份的管理者的言行,影响和决定着员工的言行。所以企业执行力不强,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员工,应考评管理者“言教不如身教”典范作用。

3.1在制定企业决策、计划、规则时,应结合企业执行力具体情况加以权衡,把企业上下完成目标的行为水平作为重要参数,重点推敲决策、计划、规则等的可执行性;其次企业决策、计划等应针对该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会造成工作头绪过多,无暇顾及而以形式应付,也会变相削弱执行力;再次应明确自己在每一次执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能只当“叫喊鼓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企业执行力不是只以管理者的意愿为转移,特别是在一些政策多变,或大多数靠“书面材料”来评定一些事物,或干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写的漂亮等环境中,员工已习惯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说与做是两回事的不良风气,管理者的执行力成了员工衡量制度、工作目标是否要“斗硬”的风向标。因此发挥身体力行的“领导作风”是扭转目前员工对上司“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常规认识的最有效措施;其次明确“对人不对事”无疑是自损的执行力最大败笔,把实事求是、“法治”强化、落实到管理行为中。再次把执行力作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来考核,根除管理者眼高手低,只要求员工勤奋、敬业、奉献,把自己独立于出执行人外而造成与员工的脱离,或只是发号施令,依赖于员工来执行,用“服从”代替执行,只会陷入上下级互相埋怨的执行力危机怪圈。

3.3管理者还必须承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自己和下属的执行行为的监督、控制工作。在一些管理者依赖个人的人际关系推行政令,“变通”成为处事哲学的企业环境中,帅之以正、不徇私情、按章办事、互不推诿、承担责任无疑是执行力的推动器,当敢于“向我开炮”时,榜样威力作用才能渗透在企业各环节。

4确保制度可执行性

企业管理制度即是执行行为的规范、标准、方案,更是自发的、持续的、有效的自动解决冲突的执行机制,在不断更新、完善中的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任一条制度制定、执行都不是儿戏,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相互协调、与时俱进等原则并发挥其执行功效:

4.1规范企业良性动态。企业制度内容不能在“补漏洞”、约束个别和少数员工违规等惩罚条款上徘徊,当负面、消极性内容占企业制度主要部份时,员工内心沉重而失望,产生不被企业认同、信任的认识,自然形成就低要求自己心态,放弃进取行为,企业会陷入停止发展甚至倒退境地之中,所以正确认识、发挥制度能变约束行为为自觉行为的功能,向积极的,有利于企业方向规范。

4.2调节矛盾冲突。有的企业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为贯彻与时俱进,在淡化权变理论情况下,引用最时新的管理理念、理论,很少顾及与企业文化的冲突,新制度与原制度的相容,部门与部门制度的交叉,多站在能取而代之的利益角度,衍生一些不必要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增加企业制度执行难度,也让员工无所适从地在制度矛盾中寻找空间。

4.3降低运行成本。为保证制度有机体系,发挥制度之间在运行过程中的自行约束、改进、促进功能的作用;制度制定、修改时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出发点,着重理清制度间内在逻辑联系,如这部分内容缺失,制度体系则由一堆零碎、繁琐条款堆砌而成,只满足量的要求,缺乏内在的机制,制度要发挥日常对执行行为的监督作用,且费时费力,成本过高,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4.4有效发挥凝聚力功效。目前大多数制度执行、贯彻都采用会议形式,这种以点带面的、简单可行的布置下达指令的方式,只为管理者提供了执行的方便,却埋下了诸多的问题隐患:单向一边倒的沟通,让员工的众多想法和异议得不到解决,只好在执行过程中去释解或释放,导致两方意愿的背离,管理者对员工执行力失控。

结束语

在企业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岗位是企业价值的源动力,更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引导者。从管理的本质意义上说,企业管理旨在培养一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企业管理人才。而在企业岗位价值就是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科学的调配,把企业的投入、产出培育一种发展的有机循环,把岗位价值扩展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颖.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张金鹏.浅谈油田班组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与对策[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03)

[3]安景文,赵鹏飞.煤炭企业全面岗位精益化管理[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2)

论文作者:黄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岗位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论文_黄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