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公路绿化施工及管理探讨论文_徐武

高原公路绿化施工及管理探讨论文_徐武

西藏天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85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公路建设中的绿色环保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对于高原地区的公路工程来说,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恶劣、土地资源质量差、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差,加上大多是海拔很高的高寒地区,平均温度低,降雨量少,所以在绿化施工和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将以丹东到拉萨公路的某区间施工为例,对该公路段的绿化和环保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其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保问题,然后就如何在高原公路绿化施工中采取积极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和管理措施

一、某进藏公路某区间段绿化和环保现状

某进藏公路,是贯穿中国大陆的中、西部的国道主干线,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该公路目前有部分为高速公路,其它为一级或二级公路。其中沿线经过多段高原地区,尤其是进入国道主干线西宁国境公路段之后,由于青海、西藏地区地势气候的特殊性,该公路区间段的绿化和环保施工相对更加困难。

就该段公路区间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差,且水资源缺乏、气候恶劣、自然植被的覆盖率普遍较低,生态环境系统很脆弱。就青海段而言,其平原和盆地的面积只有10%不到,其余大部分是沙漠、石山和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寒高原地区,不仅年平均温度很低,而且年降水量也偏低。

另外,高原地区公路施工,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虽然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地的自然环境更为恶劣,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在该地区进行公路绿化环保施工就变得更加困难,危险性大大提升。

二、当前高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绿化环保问题

1.公路建设垃圾处理不及时,不进行建设后生态恢复

在高原公路建设施工中必然会存在建筑垃圾,包括丢弃的土方和水泥等,这些建筑垃圾堆放的地方如果不进行及时清理处理,必然会使堆放地的植被和土壤遭到破坏,使土壤裸露在外界。然而像这些高原地区本身就容易发生如泥石流、块体运动等地质灾害,而且发生频繁且普遍,如果不及时清理垃圾也不进行事后生态恢复,这些裸露的土壤就无法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边坡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出现土质疏松甚至风化的问题。之后坡面土壤就容易遭到侵蚀,从而发生水土流失、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河流或沟谷堵塞,使公路被淹没、交通被阻隔,公路沿线的环境更加恶劣,不但不利于后期公路维护管理,而且对于行车通行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2.设计单位不重视环保设计,或设计不合理

首先在土地征迁中,由于不注重遗留问题的处理,或不重视环保工作,公路沿线的田地临近路机会给高原地区的公路廊带带来安全问题。比如在丹拉高速某区间施工中,对自然资源的存量不重视,只注重公路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不注重对因此引起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问题的研究。其次,部分设计单位由于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在设计及中一味追求经济成本,注重公路功能的发挥,而忽略对该地区环境的保护,就会给公路养护管理阶段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广泛采用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等措施,在施工前没有对该区域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在设计排水系统时没有全面考虑环境因素,就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此外,在设计中设计不灵活、人性化设计缺失就会导致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高填深挖路段,高路堤和高边坡大大增加,从而提升了发生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概率。在丹拉高速高原地区的公路段,由于存在大量裸露的岩石和土壤,在行车时还可能会影响驾驶人员的视觉效果,从而影响在该路段上行驶的安全性,而汽车尾气在高原地区也不利于吸收,阳光较强烈,所以行车的舒适快捷度也会受到影响。

3.公路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原公路环保施工建设中,首先由于对高原地区环保绿化工作本身就不是很重视,所以在投入上就可能会出现投入不足的问题。其次,在公路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以后,会发现公路两旁绿化不实际、栽种名贵的不符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外来品种,这种不因地制宜的绿化方式必然无法起到真正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作用,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高原地区来说,最佳的公路植被应该是当地一些速生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比如白杨、沙棘、红柳等。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在西北地区的高原公路周边,往往存在栽种寿命较短、固土涵养水源能力不强的外来品种的现象,成活率不高,而且不能很好地对公路进行生物防护,这些树种在几年后会出现退化和荒芜的现象,防护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也给后期公路的维护管理造成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原公路绿化施工和管理措施

1.公路绿化的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在公路设计和绿化配置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安全性问题,树木的栽种不能影响人们的行车或步行的视线,尤其是行车公路两旁的绿化植物,在中间分车绿带中不能种植高大的乔木,而应以低矮的灌木或花草为主,还要考虑到主干道和路肩边缘的距离,一般保持在6-10米之间。此外,在种植时还需要考虑栽种的密度,如果空间太密集必然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感受,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压迫感,从而影响美的感受,也影响驾驶员安全行驶。

1.2生物多样性

在高原公路绿化设计中,在满足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一是为了满足美观要求,二是为了满足生态效应需求。比如在公路绿化设计和配置中一般以植物造景为主,然后将主要公路绿化树种,即乔木、灌木、地被草皮和花卉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立体层次感的绿化带,以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当然在部分地区也可以根据实际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引进外来物种,然后将各种树种合理配置,避免使用单一植物,增加绿化的结构层次感。

1.3因地制宜

在高原地区公路绿化施工除了在部分特殊地区可以适当引进外来品种外,一般主要栽种的还是当地的树木草种。在公路绿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公路的位置和周边环境的要求,绿化树种的栽植一方面要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整体的空间效果,不能因为绿化而影响了整个高速公路和周边区域发展的需求。

1.4美学原则

公路的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树,也不能只考虑绿化的实用性功能,在满足环境改善、安全性、视线等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从公路整体美观效果进行规划设计。比如为了一年四季都有绿化植物,应选择适合在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还可以在树木形状、植物生态特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同时也要凸显出整体上的相似性。采用的配置方式应该是具有层次感结构性的,使公路绿化变得有韵律感。

2.公路绿化中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

丹拉高速高原地段公路建设中,其施工和营运通行都会给公路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国因为过度关注公路发展的速度和数量,所以施工期限可能被大大压缩,在施工阶段对于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不十分重视,从而引起高原地区公路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为解决该问题,首先要提高施工建设的环保意识,重视对高原地区公路绿化工程的资金投入并合理设计绿化环保工作,使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公路工程逐渐实现同步设计和实施。同时,提高建设的技术和手段,及时处理施工建设垃圾并开展建后生态恢复,加强对公路的后期养护管理,使得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是之后公路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此外,由于高原地区受到地形、地质和气候、水文的影响,所以在公路经过的区域必然存在占用和分隔土地的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前首先要对公路沿线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尤其是加强对主要控制点和环境敏感区域的调查,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合理设计建设路线,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在设计阶段加强可行性分析和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合理设计环境保护工程,减少挖填方路段,从而可减少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的问题。在施工阶段,应严格遵照施工的原则和施工该图纸开展施工,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并在施工后尽快恢复到原貌。

四、结语

综上,本文结合丹拉高速公路某高原区间的公路施工和维护管理实例,对当前高原绿化环保工程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原地区由于环境和地势条件特殊,所以如果不注重环保工作的话会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诱发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根据高原地区公路绿化施工的原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施工和维护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孙建中.浅谈高原公路绿化施工及管理[J].工程技术,2016(04).

[2]安永福.高原地区公路施工与管理[J].工程技术,2016(12).

[3]王芳.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置方式探讨[J].花卉,2018(06).

论文作者:徐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高原公路绿化施工及管理探讨论文_徐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