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理卫生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孙秋平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理卫生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孙秋平

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 要:信息技术是21世纪新兴的教学技术,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运用信息技术,讲述复杂的知识点、 运用信息技术,扩充知识面、运用信息技术,锻炼思维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锻炼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来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理卫生课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 知识面 学习能力

初中生理卫生课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枯燥的课程,而且,初中生理卫生课涉及的隐晦知识理论也比较多,教师也难以直接叙说,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理卫生课上采用和推广信息技术。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理卫生课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讲述复杂的知识点

在初中生理卫生课中,特点是比较抽象、细微和动态,如在血液的流动、人体的细胞、食物的消化、神经的传导等知识点,都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辅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如在《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复杂的知识点讲述得浅显易懂,如运用视频展示血液循环这一生理过程,并且采用定格、慢放、特写等特殊技术,生动地展示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使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扩充知识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助于扩大见世面、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传统的教学技术,一般采用录音机、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等这一些电教设备繁多,操作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如果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增多了一条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信息的有效传递容量,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合作之密度。如在《常见传染病》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疾病的类型、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等等,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一边播放一边讲解的方式,这样扩充了学生对传染病认识的知识面。

三、运用信息技术,锻炼思维能力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着比较高的教学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从而有利于教学难点、重点获得强化。在初中生理卫生课中,一些结构,如组织结构、人体细胞结构都是普通人所难以觉察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这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获得感知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还有一些自制的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课件等,能把肉体看不到的细微东西放大很多倍。如采用X光摄影技术,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消化管的蠕动、骨骼结构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人体消化器官如何运动、骨骼之间的结构。如根据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枯燥的胃肠消化、骨骼生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录像、电影等,把这些动作通过逐格摄影技术拍摄下来,然后继续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仅仅30s内,可以观摩到3h内肠胃消化蛋白质的整个过程,从而对这消化蛋白质的过程进行整理、展开分析、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一边播放一边讲述方式。如在血液中白细胞吞噬作用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Flash,先布置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去推想白细胞是如何被吞噬的,然后开展发散性思维。学生经过思考,想出六七个方案,并且分析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方案。通过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传统的单纯知识讲授方式,变为一种智力开发,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锻炼学习能力

初中生理卫生课的一些原理、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培养学生能力也非常困难。如果教师借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讲述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显现出这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形态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互相对比、区别和识图,并且找出这三种血管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形象性和直观化,能让学生亲临其境地去观摩三种血管的性质特征,然后就能积极开动脑子去思考问题,并且活跃地发言。学生经过自主讨论、思考,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定义和概念。通过这一讨论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这对比、识图、类比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生理卫生课的一个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在讲授完一个生理活动之后,然后叫学生采用简单的文字或者语言开展概括,这一方式往往令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采用课件、录像或电影等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对腺体分泌、肌肉收缩、骨的生长等生理过程产生感性认识,并且在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思考的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甫全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徐晓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

论文作者:孙秋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理卫生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孙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