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及技术控制策略论文_仲有国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及技术控制策略论文_仲有国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房屋建设中的现浇混凝土时,如何控制好裂缝是施工单位的重中之重。在现浇混凝土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万分的施工准备,严格控制好施工管理,让各个施工工序能够紧密结合。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及技术控制策略。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技术控制;策略

前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若是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达标,会对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造成巨大影响,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并增加很多不安全因素。所以,在房屋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1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

1.1材料方面

(1)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特别是梁板结构。由于混凝土的离析,混凝土上部有大量的水泥浆体,收缩量大,造成楼板不规则裂缝。为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水灰比较大。大部分水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而设计的。这些游离水在混凝土蒸发后会产生大量孔隙,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2)水泥品种等级和水泥用量。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对水泥的要求越高,水泥用量越多,水化热越高,混凝土收缩变形越大。(3)粉末大、质量差引起的裂纹。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等粉体掺合料,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粉末物料的用量越大,收缩率越大。(4)粗集料数量减少,粒径减小。为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性,工程中通常选用粒径较小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掺量。随着粗骨料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混凝土体积稳定性降低,不稳定度增加,混凝土收缩率增大。(5)外加剂使用不当引起的裂缝。目前,外加剂在混凝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外加剂的不当应用将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问题,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

1.2设计方面

(1)建筑平面。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如建筑物平面不规则、结构形状突变,以及不必要的分段措施,往往会出现收缩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没有采取加固措施。在布局的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导致板材开裂。地板加固了。钢筋间距过大,特别是配筋板的电阻负弯矩一般不设置,导致负弯矩筋端部沿板边开裂。在房子的拐角处,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缺乏足够的结构钢,产生了45度的斜裂缝。(3)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构件受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现浇混凝土板刚度太薄,板的刚度会降低。钢筋混凝土和张拉混凝土的应力增大,板料开裂。(4)PVC管埋在地板上。埋地PVC管道由于楼板薄,楼板截面大大削弱,PVC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不良。特别是在地板中部,只有一个底部钢筋,容易跟随PVC管道。而另一些则不按结构要求,载荷值较小,使设计力小于实际受力,从而使板材开裂等。

1.3施工方面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抗拉强度降低,导致楼板开裂。(2)钢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符合钢结构的要求,造成楼板开裂,大的钢筋间距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大。当混凝土铺设在架子上时,施工人员踩在钢筋上,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不长负筋配置,端部裂纹经常出现在负弯矩钢筋上,沿板的边缘近似呈直线状。(4)没有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不按要求养护,造成板材收缩开裂。(5)其他原因。如早期施工的现浇板、混凝土不密实、模板不严密、渗漏等。

2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技术控制策略

2.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做好质量把关,严格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对水泥的安定性、砂石含泥量、碎石级配、骨料选择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从设计上,确保构造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结构,应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地基情况,选择地基基础型式。严格控制施工操作,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强度和刚度合格,能够承受振捣压力。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规范振捣行为,发现振捣不足或过度等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拆模,防止践踏引起的开裂。

2.2预防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减少温度应力收缩裂缝,必须控制好混凝土内外部结构的温差,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应安装混凝土表面温度保持设备,提高养护温度。研究显示,混凝土在5℃以下的温度中,强度不会出现上升变化。因此,可以选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保温层,例如棉被或草席,延长养护周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使混凝土结构内外部的温差始终保持在20℃以内,防止出现温缩裂缝。夏季施工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以选择在冰水中拌和混凝土,或在内部设置冷却降温的循环管,保持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在浇筑时,应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可以采用分层浇筑、分块浇筑、跳仓施工等方法,以分层浇筑为例,应控制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有利于散热以及减少约束,避免由于温度过高产生裂缝。在后期养护中,应加强保温和保湿操作,在混凝土反应初期阶段,保持足够的水分,

例如蓄水养护、洒水养护等,使混凝土表面慢慢冷却干燥;控制里表温差不超过25℃,降温速率不超过2℃/d,能够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有力的抵御温差变化,通常情况下,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周期不低于2 周。此外,还可以选择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使用缓凝剂或改善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留置变形缝、采取二次振捣工艺等,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减少温度裂缝。

2.3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干缩裂缝与水灰比、水泥用量等因素有关,水泥用量越大,水灰比越大,表明结构中水分越大,产生干缩裂缝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控制干缩裂缝的关键就是控制水泥比和水灰比。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收缩量较小的水泥,并使用粗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合理设计塌落度,适当使用外加剂,规范混凝土搅拌操作,控制运输时间,禁止随意在混凝土中加水,选择二次抹压工艺,加强早期养护等。控制混凝土塑性裂缝的核心即控制混凝土的表面体积,减少表面与内部结构体积的变化差异。在混凝土塑性裂缝的防治中,早期表面养护是关键,应采取覆盖洒水等养护措施,保持表面水分。在高温或大风等特殊天气,应保持环境湿度。在搅拌过程中,应在确保其正常流动性、塌落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含量,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

2.4预防混凝土沉降裂缝

预防沉降裂缝,关键在于缩小浇筑部位之间的差异,减少薄壁混凝土单独浇筑工艺,采取流动性较低的混凝土构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出现沉降不均匀裂缝。合理控制塌落度,减少水含量;在运输中,应适当的搅拌,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前,应对混凝土进行高速搅拌,时间20~30s,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符合设计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或振捣不充分等,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必须对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继而通过相应控制、治理措施的应用,减少、消除裂缝的产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26)

[2]计黎荣.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7(11)

[3]林金涛.论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方法[J].民营科技.2017(10)

论文作者:仲有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原因及技术控制策略论文_仲有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