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练笔支点,让阅读伴练笔齐飞论文_刘发美

寻找练笔支点,让阅读伴练笔齐飞论文_刘发美

刘发美 福建省永安市燕南洛溪小学 366000

摘 要: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重要资源,找准学生练笔的支点,在古诗教学中、文中空白之处、文章结尾之处入手,帮助学生打穿阅读与写作的通道,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情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练笔 支点 想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体会到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艰难。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觉得教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教材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可以延伸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搜寻、去发掘,找到巧妙的支点,让学生通过点点滴滴的训练,聚沙成塔,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序而稳步地获得提升。那么怎样寻找练笔支点,有效练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古诗教学中的练笔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它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章、幽远的意境、和谐的韵律、生动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文思泉涌的源头活水。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古诗改写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如:《暮江吟》可以改写成一篇写傍晚江边美景的文章;《清平乐·村居》可以改写成景写事相结合的文章。一位同学是这样改写《赠汪伦》这首诗的:一个万里无云的清晨,李白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了即将远去的小船。他站在船头,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一片花海,青青的绿色点缀着一片粉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阵微风拂过,阵阵桃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此时,水面上空一群水鸟在翱翔徘徊,啊,原来水鸟也知别意呀!李白望着熟悉的风景,不由得感叹道:“这儿风景真好,不知何时还能看到……”忽然,李白听到岸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李白深情送别的歌呀!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地走来了。他在岸上向李白深深地鞠了个躬,深情地说:“李兄,你真的要走吗?”“是啊,我去意已定。”汪伦失望地摇了摇头:“李兄,你我相处了这么久,已亲如兄弟,你这一走,我真是舍不得啊!”“哎!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笑笑说道。汪伦心中万般的不舍:“这次一别,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相会呀!”“记得捎信给我哦!”“一定一定,请多保重!”李白乘着的小舟在汪伦的“保重”声中渐渐远去。望着渐渐远去的桃花潭,李白的脑海中闪现出往日与汪伦一起度过的欢乐情景……这桃李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为我送别的情谊深啊!想着想着,两行热泪顿时止不住地流下来……

二、文中空白之处的练笔

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而且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改编,因此,课文的部分情节高度浓缩,有些情节甚至出现跳跃,有的文章让人读后意犹未尽,留给了我们许多回味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练笔。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学习了《检阅》一文,当博莱克走在检阅队伍中间的时候,他的表情怎样?他的心情如何?其他的伙伴们又会怎样想……在交流中,学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伙伴们的对博莱克的尊重爱护和博莱克的自强自尊,同时也真正明白了观众们所说的“这些小伙子们真棒”的真正含义,从而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三、文章结尾之处的练笔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能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这也是学生练笔的好机会。如《风筝》一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结尾说: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一位同学写道:这时,我们急切地向村里的水磨房跑去,在池塘边,我们果然找到了那只“幸福鸟”。我们高兴得欢蹦乱跳,拿起风筝,把它支撑好,然后用蜡笔把脱了色的地方重新画好,再把断了的线接了起来,最后用胶布把它脱落的尾巴粘好,然后开心地放起风筝来。这次我们放得更高了,风筝在天空中轻舞飞扬,我们一个个欢呼雀跃,一直从下午玩到了晚上七点才回家。最后,我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文本的结尾处往往是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在精彩结尾处练笔,教师要点拨到位,捕捉情感的蓄积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化与理解,又能使学生有话可写,丰满形象。

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之一,找准学生读写结合的支点,就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小练笔可在古诗教学中、文中空白之处、文章结尾之处入手。给课堂练笔一个支点,撬起思维灵动的空间,小练笔将会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一次次有效的练笔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使阅读与写作真正“互惠双赢”!

论文作者:刘发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寻找练笔支点,让阅读伴练笔齐飞论文_刘发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