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山隧道煤层采空区不良地质段综合整治方案论文_陈少虎

厦门枢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梓山隧道出口位于岩溶、煤层采空区,围岩软弱破碎、无自稳能力,开挖后极易发生涌水突泥、坍方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为高风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了多种方案比选,采用地表注浆、注砂、超前预注浆等技术措施对采空区进行综合整治,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为顺利穿越煤层采空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工程概况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梓山隧道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境内,进口位于梓山镇石人排村,出口位于梓山镇河头村,里程为DK63+577~DK66+939,全长3362m。该隧道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80m,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和构造裂隙水、岩溶水,较发育。出口段穿越瓦斯煤层采空区,在DK66+700~DK66+960段存在煤层采空区,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局部煤层地段存在瓦斯富集,预测最大涌水量为Qo=1883m3/d。由于该范围煤矿开采未进行科学规划,多为私人乱采乱挖,且部分小煤洞时代久远,现在洞口多已封闭、坍塌,采空区分布异常复杂。

根据勘察资料和施工超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隧道出口DK66+775~+900采煤通道或采空区分布如下:

(1)DK66+846处拱部上方有一条采空通道,断面面积约为2.5m宽*4m高,煤层采空通道与隧道82.9°相交,采空区影响范围长度约为32m,根据施工需要需处理影响的采空区体积为:32m×10m2=320m3。

(2)DK66+790~+847隧道左侧有多处采空区,开采面积约30m*40m=1200m2,开采厚度5~6m。采空区的竖向高度在1.66~5.20m左右,平均约3.0m,采空区早已塌陷,分布极不规律。

(3)DK66+845隧道左侧约10m处,标高166m(线路于此处的轨面高程为140.2m)处有一采煤斜井,斜井走向约为250°,倾角45°,洞口呈长方形,高4m,宽3m,巷道采用木支撑,现已塌陷,影响长度约60.6m,采空区体积为:60.6m×12m2=727.2m3。

2、采空区处置方案

隧道采空区主要为前期采煤而形成,有采煤横向巷道、采煤竖井。围岩较差且情况变化不定,施工过程中隧道曾多次发生零小塌方,初支开裂变形侵限等险情,一旦疏忽大意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坍方、涌水等地质灾害。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认真分析和研讨,制定了多种方案对采空区进行整治处理。起初是采用袖阀管地表注浆,在DK66+855~+900段实施一段时间后,由于注浆量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后续里程DK66+855~+775段处理方案改为洞内超前预注浆+地表吹砂+补充注浆方案。

2.1 袖阀管地表注浆处理方案

采空区范围内采用袖阀管地表分段注浆。注浆前先将采空区煤洞内的水抽出,注浆区段地表应铺砌一层20cm厚混凝土作为止浆盘。注浆孔间距为1.5m×1.5m,竖向注浆范围为拱顶10m~拱底下5m,横向宽度为隧道轮廓线两侧10m,纵向范围为DK66+855~+900段。本段施作地表注浆643孔,注浆量3122m3,水泥用量2340吨,袖阀管长度为20283m。

注浆工艺如下:

(1)成孔。采用XY-2PC型地质钻机,钻孔开孔径不小于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0mm,钻孔垂直度误差小于1%,成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深度深20~30cm。

(2)孔内灌套壳料。套壳料又称封闭泥浆,当钻孔到设计深度后利用钻机钻杆从钻孔内灌入封闭泥浆。其作用是封闭单向阀管和钻孔壁之间的空隙,防止袖阀注浆管在注浆过程中变形、变位或损坏。

(3)下袖阀管。在充满封闭泥浆的钻孔中插入内径¢75的塑料管,袖阀注浆管每隔33~50 cm钻一组射浆孔,外包橡皮套,插入钻孔时管端封闭管内充满清水,可克服浮力,检查密封性。

(4)注浆。待套壳料达到50%强度后,将带双塞的注浆钢管从袖阀管中下到孔底注浆位置,自下而上分段注浆,分段长度为2.0m。注浆压力为0.5~1.0MPa。首先加大压力使浆液顶开橡皮套,挤破套壳料,在土体产生劈裂,并沿着裂缝扩散,扩散范围受注浆压力、时间、浆液配比、土层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从底部向上注浆,达到一定的压力后,提起一段再注浆,这样重复进行。

(5)注浆工作应遵循:从外到内、间隔分层、慢速静压并一孔多注,从而满足加固土体的要求。注浆扩散半径为1.0~1.5m。

2.2 洞内超前预注浆+地表吹砂+补充注浆处理方案

处理原则:根据超前地质钻探资料,确定采空区的范围、规模和大小,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小型的采空区(回填物在5~10m3)左右时,采用C20细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对大型的采空区(回填物超过10m3以上的)采用吹砂回填后再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洞内采用超前5m周边预注浆,进一步改善围岩的稳定性。

2.2.1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或吹砂的方法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处理。

(1)小型的采空区处理办法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及设计图纸地质资料确定采空区的大小。对小型的采空区(回填物在5~10m3)左右时,采用C20细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回填方法为:在地表对采空区经精确定位后,采用直径φ220地质钻机竖向钻进,钻至采空区最上沿,然后将φ200钢管顺钻孔竖向送下,作为泵送混凝土的主管,将管口固定好,防止钢管下沉。在主管旁边再钻一φ100的排气孔,安装φ100钢管下至采空区最上沿。回填空洞之前先通过回填孔和排气孔将空洞内水抽出,回填时混凝土通过回填孔采用地泵进行泵送,排气孔继续抽水,空洞回填完毕后将排气孔回填密实。(根据采空的形状确定排气管的具体位置)见下图

(2)较大采空的处理办法

根据超前地质钻探资料及设计图纸地质资料确定采空区的大小,对大型的采空区(回填物超过10m3以上的)采用吹砂回填后再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吹砂回填施工方法:其方法与2.2.1大致相同,吹砂采用混凝土干喷机进行吹砂回填,排气管的具体位置根据采空的形状进行确定。回填后采用1:1水泥浆液对砂体进行固结。

DK66+855~DK66+775范围内的采空区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注砂5462m3,注水泥浆832m3,回填C20细石混凝520m3。

2.2.2洞内采用超前5m周边预注浆进行加固。

为提高围岩的稳定性,防止因隧道周边个别采空区处理不到位,开挖时出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地表钻孔回填结束后,即在洞内对隧道开挖轮廓线5m范围进行超前周边预注浆,对残余的采空区空隙进行充填。注浆施工工艺如下:

(1)预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m,每循环注浆长度设计30米,注浆孔总数102个。钻孔注浆方式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分段长度3~5米,每循环注浆完成后开挖25米,保留5米止浆岩盘。

在比例尺1:500的地籍图中,图根点的分布呈现均匀的情况下。其参数的精确度同样十分高。所以,规范整个精度测量流程,能够更加容易获取更为精确的参数。

4.3设置CORS网络参数

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首先要确定其坐标体系。在进行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确定要测量的已知点是前提,并且还要建立相关的坐标系,以保证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这也是保证后续测量计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在整体的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坐标体系定位的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次,还要注意CORS参数的设置。一般在正常的工作流程中,都需要在进行正式的测绘之前,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例如:要对测绘点周围的相关区域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保证相关参数的准确性。而且,在进行收集数据的检验工作时,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来进行检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也是在进行实际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也要根据相关的变化来进行不同的测量,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进行多次测量,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度。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实际绘图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经纬仪的测绘方式,来对地形图进行测绘。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点相互之间的通视性。因此在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在一般的情况下,地籍与房地产的测量过程中,都会使用CORS技术来进行测量。但是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数据录入工作,以及相关的信息记录工作,以确保测量点数据的精确性。

5结语:

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CORS技术精度分析十分关键。其能够让地籍测量的整体效率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能让测量的参数更为精确。在全面测量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CORS技术的特点,对其测量应用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初步的评估。然后采用多种应用方式将CORS技术应用其中,并对其整体的系统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最后,还要对其绘测精度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地籍测量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韶军. 浅议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CORS)的应用优势[J]. 科技资讯. 2014(28).:15-18

[2]袁鹏. 省级CORS组网技术研究与服务模式探讨[J]. 测绘通报. 2014(02):25-29

[3]张志军.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分析及改善[J]. 城市勘测. 2009(03):123-125

[4]程宝银,褚建春,陆建华. 城市CORS系统数据保密处理的一种方法[J]. 城市勘测. 2014(02):56-57

[5]姚宏岗,刘建坡,秦彩霞. CORS系统中地方转换参数的建立及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1):225-226

论文作者:陈少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梓山隧道煤层采空区不良地质段综合整治方案论文_陈少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