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35-02【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本组2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该类疾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及护理上的侧重点。方法术前的护理重点为心理护理,牵引的维持和防止牵引处感染,以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则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引流液的数量和性质,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结果除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恢复满意外,28例患者均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绝大部分患者的瘫痪肢体的肌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关键词】骨折颈椎脱位外科手术护理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病人一般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而加强该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部分。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颈髓损伤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23~62岁,平均42.5岁;均为双下肢不全瘫痪。25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2例四肢肌力恢复2级,25例四肢肌力恢复到1级,1例无明显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恢复满意。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颈椎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患者突然颈椎受伤致残心理上会难以接受,经常显得恐惧,懊悔,烦躁,悲观,对治疗上有的丧失信心,也有的对手术寄予过大的希望,同时该病也会在经济上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压力和影响。该病保守治疗效果差,而手术风险又相对较大,对患者和家属也会带来心理压力。作者通过平时加强脊髓损伤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对该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进展的了解和认识,及时的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热情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做好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向他们详细介绍该疾病的特点,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配合的问题,鼓励家属对患者加强关心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需要委婉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消除他们对手术效果的过度期望。在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发现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要加以分析,并及时和医生沟通,协助解决问题,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2.2牵引护理 牵引弓松动的螺丝要及时旋紧;及时调整床头牵引架,以确保有效牵引;牵引孔处用75%酒精点滴,每2天更换牵引弓纱布1次;牵引时应先采用轻度屈曲位牵引,然后调整到中立位,复位后再改为过伸位;牵引期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2.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病人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病人右侧,用2指或4指指端顺气管右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推移,开始用力尽量缓和,频率为每分钟5次,推移5~8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颈中线,第1天一般为3次,每次为15~20min,每次间隔2~3h,由轻到重,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4次,每次持续60min左右,以达到不发生呛咳为准。2.4呼吸功能训练 (1)咳嗽方法: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缩,一次吸气,连咳4声停止,缩唇时将余气尽量呼尽。(2)腹式呼吸方法: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出,呼吸气要缓慢、细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术后护理3.1生命体征的观察 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当脉搏氧饱和度<95%,给予低流量吸氧,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严密观察呼吸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2注伤口观察及护理 颈前路术后注意事项:前路术后切口出血,气管受压,喉头水肿,脊髓水肿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随时可能发生呼吸停止,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引流量及颜色,怀疑出血者要立即开放切口,引出积血。
术后常规雾化吸入,喉头水肿重要加入地塞米松。吞咽困难的护理:多为喉返神经损伤,喉头水肿,脊髓水肿等原因。术后应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查明原因,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未恢复前最好进流食或半流食,减慢饮食速度,必要时给予鼻饲。颈后路手术后注意事项:首先应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严密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当引流液为清澈淡红色,应予以重视,并立即通知医生,改为俯卧位、床头抬高或拔出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如引流量较多,应观察是否有伤口内活动性出血,并防止血容量不足而致失血性休克,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如果引流量较少,颈后路术式还应注意术后因引流不畅而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脊髓,可使患者术后四肢感觉、运动功能发生改变,应密切观察并与术前相比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此外患者翻身,搬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单开门处狭窄或关门情况,因此当患者翻身或者搬动后出现病情突然加重,感觉平面升高时要通知医生立即处理。3.3饮食护理 卧床早期,为避免腹胀,应适当限制饮食;2~3周后机体代谢趋于正常,应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饮食,为防便秘可多吃香蕉和蜂蜜。3.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泌尿系统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更换尿管1次/周,每日清洁尿道口并更换尿袋。观察尿的质、量和色的变化,定期进行尿常规化验。(2)肺部感染:随时肺部听诊有无哕音,按时协助患者翻身,定时拍背,协助咳痰,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剂、雾化吸入。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亦是重要的预防措施。(3)褥疮:每2h翻身1次,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并用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在骨突处用棉垫垫起。(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有条件的可行气压治疗。3.5康复锻炼 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并保持肢体功能位,从小关节屈伸运动开始逐渐向大关节延伸,练习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量力而行。3.6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带颈围3个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进行四肢功能锻炼,有条件的可以行正规康复治疗。术后3个月、半年、1年复查。
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颈髓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损伤,针对本组28例手术患者,笔者通过制定护理措施,落实宣教,预防并发症,指导康复锻炼等,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讨论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病情重,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患者受伤后经常情绪低落,对于治疗信心不足。在护理中首先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其介绍该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经常讲一些患者成功康复的病例,让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同时作者也注意避免患者对治疗的结果产生过分的预期,影响手术后的配合治疗。对于早期高位脊髓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要求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保持警惕,细微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这些措施,作者多次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术后伤口出血至截瘫突然加重,植骨块脱落,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作者认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是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前路钢板及后路侧块钢板广泛应用,在护理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要求,作者通过加强医护合作,更新专业知识,对病情不同,受伤机制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2.[2]曹师锋,贾连顺.颈椎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501.
论文作者:仇 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颈椎论文; 手术论文; 损伤论文; 呼吸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