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引孔及卸压孔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论文_路小金

预引孔及卸压孔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论文_路小金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刚性桩复合地基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传统的CFG桩优点和缺点都较为明显,且施工周期较长,质量控制有些难度。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土体加固时,其施工速度快,桩体施工质量能得到较好的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较为简单。由于是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要求承载力和桩长进行双控,但由于土质分布的特点,在沉桩时出现了桩体无法穿透某层土体到达设计位置的情况,故采用预引孔施工。在引孔施工过程中仍然出现部分桩无法到达设计要求标高位置,仔细分析整个施工过程的各项指标,决定同时采用卸压孔进行配合施工。

采用引孔穿透较硬的土层,使桩体到达设计标高位置,一般引孔直径小于桩体直径5cm-10cm。预引孔施工后,仍有个别桩无法到位的情况,同时采用设置卸压孔的方式进行配合施工,通过预引孔及卸压孔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明确了管桩施工的方法,保证了该项目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程概况

本小区为安徽阜阳的住宅小区,地下一层,地上26层。本工程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选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刚性体,对土体进行加固,结合桩顶的碎石褥垫层,共同组成了复合地基。刚性桩采用直径为400mm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管桩间距为2m,桩长26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N,极限值为2000KN。

查阅地勘报告,本工程第1层土为素填土,第2层土为粉土夹粉质黏土,第3层为粉质黏土,ps为2.26mp,标准贯入击数为8,第4层为粉质黏土,ps为1.13mp,标准贯入击数为4.5,第5层为粉质黏土,ps为2.06mp,标准贯入击数为6.7,第6层为粉砂夹粉土,ps为13.95mp,标准贯入击数为25.1,第7层为粉质黏土,ps为4.06mp,标准贯入击数为12.9.,以第7层粉质黏土为桩端持力层,施工时采用静压机从自然地坪开始压桩。

2.压桩时的意外状况

根据设计院图纸要求,在正式工程桩实施前,每栋楼均做了3根试桩,位置为楼栋周边并由设计指定,试桩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的有效桩长,休止期结束后随即开始静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满足设计要求的特征值1000KN,最先开始2#楼的管桩施工,当施工至第4根桩时,出现了管桩无法压至设计标高位的情况(差7米),即无法满足设计有效桩的要求。为确认情况属实,随即在紧邻的建筑外侧补打一根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继续加大静压力,直至桩顶爆裂,管桩仍未达设计位置,且相差较远,随即停工。

3.状况分析

在分析了上述的施工情况后,认为是地质问题。当管桩在进入第6层土体时,无法穿透该层土体,之前3根试桩施工时,由于试桩较为分散,土体挤密效应不明显,桩体有足够的力量穿透第6层土,随着群桩的施工,土体内压力加大。立即召开了专题分析会议,由于周边管桩市场供小于求,施工方提前进行了备料,若修改图纸,时间不可控,且造成已进场管桩无法使用,重新订货周期长,严重影响工期。结合地勘报告、工期、施工成本等因素,明确了采用预引孔施工试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引孔试验

在查询相关的资料和请教基础施工专家后,若采用直径350的长螺旋钻机引孔,桩的承载力恐难以保证,由于设计要求桩长和承载力双控,故先采用直径300的钻头进行预引孔试验,引孔深度为距离第六层土体底1m左右。

根据确定的试验方案,为避免偶然性,在2#楼原先已完桩的附近,选取2个非工程桩的位置进行试验,桩间距与原设计一致。在引孔后进行沉桩施工,施工过程中油表压力值逐步增加到2100KN时,压力值开始缓慢下降,继续压桩,当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时,油表压力值显示1900KN,终压值接近极限设计值。压力值开始下降表明桩体成功穿透第6层土,休止期结束后进行了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试验,结合地勘报告,证明在本工程的地质条件下采用预引孔施工是可行的。

5.机械安排及工艺流程

每台静压桩机配一台钻机,引7-8个孔后,静压机介入开始压桩,交叉作业有序配合。

工艺流程:管桩定位——引孔机就位——引孔——钻孔至第6层土底1m位置——观察钻杆反上来的土质——测量孔深——桩机就位——压桩——接桩——达到设计标高——桩机转移下一桩位

6.质量要求

引孔完成后应尽快压桩,间隙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以免出现塌孔,影响打桩入土的效果,否则需复引。

引孔机钻杆必须确保垂直度,否则无法为压桩提供通道,无法保证质量。

引孔深度不引透第6层土,留1-2米,靠管桩自身穿透,确保单桩承载力。

定位需准确,尤其是管桩与预引孔的位置关系,若偏差太大,桩端受力不均匀,容易偏位折断。

施工中需保证静压桩机的稳定性,确保管桩垂直进入孔内,自然地坪应坚实可靠。

正确安装桩尖,固定牢靠,有利于压桩的稳定和桩的穿透力。接桩时上下节桩要同心,焊缝要饱满无夹渣。

7.新的状况及对策

在6#楼施工时,也采用预引孔的方案,但仍然出现个别桩无法压至设计标高位,这些问题桩的出现很有规律,每压入8-10根桩时,便会出现一根桩无法压至设计标高位(查看标高显示未穿透第6层土体),随即紧临的下一根桩又能正常施工,循环出现。仔细核对已完桩的压力值,发现后续施工的桩的压力值均比前一根桩要大一点,翻阅地勘报告,发现该楼地下第6层土体相对其他楼座较厚,土体挤密效应相对较大,土体压力逐步累积至后续的孔位,若加大引孔孔径,无法保证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随即与设计和地勘商量,每引8-10个孔,在孔位2米范围内补引一卸压孔,卸压孔要求引透第6层土体,若采用原孔复引的方式,无法及时释放土体内的压力,复引钻杆上提时,孔内处于类真空状态,加上土体积聚的应力,极易引起塌孔。采用卸压孔的方式后,工程顺利开展。

8.总结

当采用静压管桩施工时,随着桩进入土体,桩周围土被动挤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增加,且本工程第6层土体又较密实又厚,桩在穿透该层时本就有一定难度。当试桩施工时,由于试桩较分散,土体挤密效应不明显,正式工程桩为群桩施工,挤土效应瞬间放大,若不采用引孔,桩会越打越浅。当采用预引孔施工时,扰动了密实土体,释放了土层的压缩应力,减少了桩侧和桩端的阻力。而卸压孔是提前为土体释放压缩应力留足了空间,故在土体较厚时实施效果显著。

9.效益分析

有效的工程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由于采用预引孔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原土层密实、土体压力过大的问题,降低了桩入土的阻力,提高了沉桩质量。满足了设计对桩长和承载力的双控要求。

(1)节约的时间,引孔施工加快了管桩的施工速度,节约了后期为了进度而投入的赶工费。

论文作者:路小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预引孔及卸压孔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论文_路小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