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选择_长株潭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选择_长株潭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心城市论文,城市群论文,长株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734(2007)04-0007-07

中心城市也称核心城市,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群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要看有没有重量级的大城市做其内核,这种“内核”应当是城市群内的调控枢纽,也是这个城市群的增长极、辐射源、集散地。长株潭城市群由“1+1+1”(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模式转变成“3+5+1”(即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在内的城市群,在湖南通称“3+5”)模式后,原中心城市长沙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而选择长株潭中心板块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则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部分城市群中心城市比较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原中心城市是长沙,那么,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是长沙,还是长株潭呢?本文将分别以长沙市和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单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并依据比较的结果(数据比较的结果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分析如何来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

表1 长沙、长株潭与部分城市群中心城市比较

年末总人

GDP 人均

工业总产 地方财政 经济首

预算内政

口(万人) (亿元) GDP(元) 值(亿元) 入(亿元)

位度

长株潭城市群·长沙

620.92 1519.90

23968973.37108.062.39

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 1289.5 2410.88

186961794.73

147.613.80

长三角城市群·上海 1360.26 9154.18

67297

15767.51 1417.403.14

沈阳都市圈·沈阳698.57 2084.13

298342195.25

138.142.05

武汉城市圈·武汉801.36

2238.0

279272674.41

138.826.18

中原城市群·郑州679.7

1660.60

254741789.16

136.131.49

关中城市群·西安741.73 1270.14

17124981.0273.05 2.93

兰州都市圈·兰州311.74

567.04

18189788.7828.93 3.93

成都都市圈·成都

1082.03 2370.76

219101661.44

141.454.9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湖南统计年鉴2006》,《上海统计年鉴2006》,《辽宁统计年鉴2006》,《武汉统计年鉴2006》,《河南省统计年鉴2006》,《成都统计年鉴2006》,《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兰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银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局网站,陕西省统计局网站,西安统计信息网,兰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四川省统计信息网。

注:本表选取了中心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GDP比值作为经济首位度。

表2 长沙、长株潭与部分城市群中心城市比较

社会消费品零 全社会固定 出口总额 出口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

资产投资总

售总额(亿元)

额(亿元)

(亿美元) (%) 直接投资(亿美元)

长沙 743.43

871.03 15.95

8.12

9.02

长株潭1038.88 1194.09 25.61

8.22 12.19

上海 2973.00 3542.55907.42 76.72

68.5

沈阳 915.09 1363.22 23.23

8.63 21.23

武汉 1128.64 1055.18 25.40

8.78 17.40

郑州 263.34

820.0 13.98

6.52

3.35

西安 666.48

835.10 26.34 16.05

5.71

兰州 255.79

259.59 5.0 6.82

2.22

成都 999.2

1457.35 26.88.73

5.5

数据来源同表1。

注:计算出口依存度时所用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7.74∶1

表3 长沙、长株潭与部分城市群中心城市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 普通高等学校(所)

长沙7.4∶43.1∶49.553.8745

长株潭 10.0∶44.2∶45.848.0 59

上海0.9∶48.6∶50.589.0958

沈阳6.1∶43.5∶50.477.2 29

武汉4.9∶45.5∶49.665.2852

郑州4.3∶52.6∶43.159.2 38

西安5.0∶42.5∶52.571.8944

兰州3.9∶44.1∶52.082.1919

成都7.7∶42.5∶49.859.9 38

数据来源同表1。

注:本表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

1.综合实力比较

2005年,长沙的总人口是620.92万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总人口为1289.5万人。与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单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相比较,长沙排名第7位。若以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则发现长株潭的总人口已超过千万,仅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2位。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长沙市的GDP为1519.90亿元,长株潭的GDP为2410.88亿元,长沙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排名第6位,而长株潭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则排名第2位。从人均GDP的比较来看,长沙的人均GDP为23968元,排名第5位,长株潭的人均GDP为18696元,排名第6位,排名略有下降。

从工业总产值的比较来看,长沙的工业总产值较低,为973.37亿元,长株潭的工业总产值为1794.73亿元,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长沙排名第7位;而将长株潭与七个中心城市比较,则发现排名有所上升,名列第4位。

从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来看,上海的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1417.40亿元,远远超过其他中心城市,长沙的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108.06亿元,长株潭的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147.61亿元,长沙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排名第6位,长株潭则排名第2位。

经济首位度一般以城市群中经济总量居第一位的中心城市与经济总量居第二位的城市的比值来衡量。从经济首位度来看,武汉的经济首位度最高,已达6.18,长沙的经济首位度为2.39,长株潭的经济首位度为3.80。分别将长沙和长株潭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相比较,可以发现,长沙居第6位,而长株潭居第4位。

由此可见,长株潭的综合实力超过长沙,而且从长株潭与其他七个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比较情况来看,如果以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其排名均比较靠前。这说明,从综合实力来看,长株潭比长沙更适合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

2.三大需求比较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消费来看,2005年,长沙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为743.43亿元,长株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38.88亿元。将长株潭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可以看到,长株潭排名第3位,上海稳居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73.00亿元,武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28.64亿元,居第2位,长株潭略低于武汉。

从投资来看,长沙与长株潭的差距不大,长沙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71.03亿元,长株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94.09亿元。将长沙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相比较,长沙居第5位;而将长株潭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长株潭则居上海、成都和沈阳之后,排第4位。

从出口来看,长沙的出口总额为15.95亿美元,长株潭的出口总额为25.61亿美元。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相比,长沙居第6位;而长株潭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相比,居第4位,略低于西安和成都,远远落后于居第1位的上海。

由此可见,长沙市在三大需求上都落后于长株潭。从三大需求来看,如果以长株潭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则在国内所有的单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中,长株潭处于中等水平;而如果以长沙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则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相比较,长沙市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因此,应该选择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

3.经济外向度比较

出口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一般而言,出口依存度越高,区域经济的外向度也越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经济拉动力也越强。另外,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投资来源的一部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之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选取“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这个指标来比较分析中心城市的经济外向度。

2005年,长沙的出口依存度为8.12%,长株潭的出口依存度为8.22%,和国内其他单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相比,无论是选取长沙,还是选取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其出口依存度均排在第6位,即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其中,上海的出口依存度最高,为76.72%,远远高于其他中心城市。

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看,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9.02亿美元,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排名第4位;长株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12.19亿美元,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排名也是第4位。即二者排名相同,经济外向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长株潭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差距显然要小一些。

由此可见,从经济外向度来看,长株潭城市群无论选择长沙还是选择长株潭作为中心城市,其出口依存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而经济外向度则均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从数量上来看,选择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其差距要小。

4.其他社会经济指标比较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长沙的三次产业结构为7.4∶43.1∶49.5,将长沙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可以发现,长沙的第一产业比重排列第2位,略低于成都,第二产业比重排列第6位,略高于西安和成都,第三产业比重排列第7位,仅高于郑州,可见,长沙的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比较落后,需要以后大力加强;长株潭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0.0∶44.2∶45.8,与其他七个中心城市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很高,位居第1,且大大超过其他中心城市,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排列第4位和第7位。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与长沙相比,长株潭的第二产业比重有所提高,排名较为靠前,但是都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问题,这说明目前长株潭三市的劳动力仍大量的滞留在第一产业,这不仅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严重的就业问题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长株潭三市必须在大力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富余的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从表3可以发现,长沙的城市化水平为53.87%,长株潭的城市化水平为48.0%,与其他中心城市比较,长沙和长株潭的城市化水平均处于最低水平。

高等学校是科研力量、优秀人才的聚集地,而科技和人才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来看,2005年,长沙的普通高等学校为45所,长株潭有59所。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长株潭位居第一;而将长沙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其高校的数目则排在第4位,仅仅处于中等水平。

根据以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长沙也可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但长株潭更具有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能更好地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因此,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应该选择长株潭为中心城市。

二、长株潭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实证分析

长株潭中心在地理空间上主要是指三市城区板块组团,其经济社会演进走向的功能选择与角色定位,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成长和崛起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为充分激发和释放长株潭中心板块的驱导优势与综合潜能,应审慎筹划,科学设计,使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能更好更快地引领并促进集群城市乃至跨省邻近区域的发展,进而在中部崛起乃至中西部联袂发展中积极发挥应有的引擎效应与支撑作用,促进新世纪内陆区域文明的共同繁荣。

1.长株潭中心功能定位的逻辑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非均衡化倾向十分明显,以城市群为主要增长极的产业布局、地域分工及其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向差异化转变和现代化提升,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错位竞争与组合互补优势开始显现。从国家视角审度,长株潭中心既应承担湖南省域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动力传导功能,又应在全国向初级现代化整体迈进的新一轮经济结构升级及其地域性分工中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相对富聚的综合性极化功能与示范效应,以引领竞争能力较弱的省际周边城市或地区走向均衡发展与和谐进步,为国家推进全面现代化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从中部崛起战略推断,长株潭中心在组织南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开发、空间资源配置、产业协调分布以及结构优化升级中,对整个中部的崛起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支撑与引擎作用,特别是中央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和较多潜势的武汉、郑州与长株潭三大城市群作为中部崛起的脊梁寄予了更高的战略预期,能否实现南中部的崛起愿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长株潭中心功能的极化效应及其广度、深度和强度。从湖南经济社会走势观察,长株潭中心近些年来的加速发展,已逐步积淀了相当规模的城市设施、产业技术、资源吸纳与财富集聚基础,或正在初步释放增长极角色的产业集群组织、市场外向扩张和资源溢出融通的优势能量,具有强劲的可壮大性与极化成长性。从长株潭三市发展的融城战略分析,在城市面积扩张、集聚人口增长与经济规模增大的一体化发展中,因地理区位的独特性和经济联系度从互补性走向融合性,必然使得三市的极核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因资源供给需求与市场辐射场径等约束,三市发展预期的未来瓶颈将会逐步增强,近域带动层面与周边互动领域将随之拓展,最终自觉不自觉地实现和完成向具有极核地位的集群中心角色转换,更多地在自我发展中利它发展和助它发展。从长株潭当前发展的现实抉择考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谋求成为更大范围的省域或跨省域区域中心,不失为一种深远的竞争策略,只有在全国城镇化浪潮和城市集群竞争角逐中,超前配置大空间的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吸聚更多的优良性潜在势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胜出,以实现优先发展、跨越发展和快速发展。

2.长株潭中心功能定位的现实依据

要构建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在内的跨省域城市群,长株潭中心板块必须从现实出发,利用并挖掘既定的基础潜力,谋划并设计具有中长期影响力的主导角色。一是在发展背景上,目前国家已将长株潭城市群纳入了国家区域性带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的远期视野之中,有利于激发长株潭中心施展战略性结构整合的居中效应——承东接西、呼南应北,与泛珠三角大经济圈、泛长江大经济带和成长中的中部隆起带大跨度、多领域、强力度地联横合纵,通过自身的加快发展,引领并递次推进中部南端、西部东端相对落后的广大内陆地区共同发展。二是在空间区位上,从国内外城市群成长路径次序的已有经验模式预瞻,推展从市域—省域—省际乃至更高、更大范围的城市群极核结构演进,其功能匹配必然要求具有适宜逐步升级的弹性空间与可开发的后续资源支持。从长株潭—“3+5”—“3+x”,其周边地理区位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充裕的腹地资源潜能,为长株潭中心的成长提供了独特而优越的条件。三是在现实基础上,长株潭三市中心城区咫尺相连,人文相近,市场相通,经过结构调整,产业互补性明显增强,经济关联度日益密切,城市发展实力与区域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为营造集群中心积淀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基础动力和发展预期。

3.长株潭中心功能定位的主导取向

长株潭在城市群区域中心的功能定位中,宜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前瞻原则。一般应对板块20年以上的前瞻性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尽管在发展过程的不同周期或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需要适时调整或校正目标取向,但其设计愿景在时序上应具有同向性,在总体上必须是前进性矢量。

科学原则。应统筹谋划,综合设计,系统配置,既张扬优势,主导未来,又培育新锐,壮大潜能;既利于核心强大,又统领区域发展;既稳基固本,又扶弱兴末;既要避免误判误导,又要防止错失良机。

适宜原则。按域情、市力、生境、民俗及其他可参照系统,独运心机、别具一格地精妙构想与大胆预设,使期待愿景具有本土性、准确性、卓越性和可持续性。

从目前直至未来20~30年中,大长株潭集群区域城市中心板块功能的主体结构形态将逐渐向成长定型,其发展战略取向是:

(1)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在国家确定中部崛起的武汉、郑州和长株潭三大城市群中,长株潭的自然环境独特、区位分布独特、资源构成独特,随着近几年三市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三地融城的高速推进,已初具一定优势的经济规模与城市规模,将日渐壮大成为中部脊梁带上连接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湘桂铁路与京珠高速、上瑞高速、湘渝高速等经济大动脉的南支点。

(2)跨省城市群的主引擎。长株潭中心城市的兴起,不独支撑并促进湖南省域“3+5”城市群的发展,还必将带领包括赣、桂、黔、渝等近域省际城市的繁荣,成为国家内陆腹地以及中西结合部南端重点发展的新兴省际城市群的组合增长极,并在其中发挥主引擎的辐射驱动作用。

(3)国际魅力型的大都市。通过产业扩展、人口吸聚与城市融合,将使长株潭中心板块在未来一定时期组合成能容纳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城市设施普遍达到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沿水平,形成北温带内陆型自然风貌优美、城市人文景观本土特色鲜明、各类文化丰富多彩与社会开放程度高、经济竞争能力强、公共管理服务优、生态环境保育好的繁荣型、创新型、和谐型、宜居型、灵秀型兼充满时尚魅力的大都市。

目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长株潭中心板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三大战略目标,从中十分鲜明地凸显了其实体性经济功能,但作为长期性的发展战略愿景,却未能包容当代大都市具有强竞争力的非实体性经济功能或强影响力的文化渗透性魅力功能等新兴战略预期,诸如科技创新功能、金融核心功能、文化引领功能、教育主导功能、旅游聚富功能,等等,将可能对长株潭中心板块的未来发展产生不确定的负面缺憾甚至破坏性的环境内伤,鉴此,建议对长株潭中心板块的功能定位作更新修正,即:高新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文化创新名城、休憩宜居都市。

三、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策略

1.打造长株潭深度一体化的大都市区

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相邻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时,客观要求由点到面,由单中心到多中心地铺开,形成更具规模、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大都市区或城市群网络。应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城市深度集群化为契机,推进其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从而形成长株潭深度一体化的大都市区。这个长株潭都市区是一个由长、株、潭三市城区和若干紧密关联的周边组团构成的多核组团式中心城市,共同承担跨省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功能。

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心脏”,凭借其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正日益发挥核心增长极的作用。长株潭都市区作为“3+5”城市群的核心,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还要进一步强化其中心和龙头作用,以建设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长株潭中心城区建设成为700万~800万人口,城市建成区面积650平方公里左右,远景达到1000万人口以上(即与上海市中心城区“十五”期末的常住人口规模水平相当),城市建成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型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

当务之急是要构筑开放、畅通、高效的基础设施硬环境。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要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能够带动湖南乃至周边地区发展的经济、贸易、文化和科技中心。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种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等进行经济技术的全面交流和协作而形成的集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电力、电讯、信息于一体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因此,加强基础建设,对增强长株潭经济的集聚能力与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各级城镇的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的重新整合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2.营建生态化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长株潭城区是构建长株潭都市区的基础。长株潭都市区应以三市三个主城区为核心,三个主城区结合部为绿心,突出长沙主城区主核的地位,包括株洲、湘潭两个副核城区,构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大都市区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形成都市区功能发育相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类空间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组团式网络型的国际化都市区。

“绿心”是指长株潭三核之间的结合部,包括长沙核的含坪片区、暮跳片区,湘潭核的昭易片区、九华片区,株洲核的龙云片区、田心片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由于“绿心”地处长株潭结合部的中心区,环境良好,交通方便,是城市开发的理想之地。正因为如此,目前这一地区正在自发地高速开发,其根本原因是都想抢占这一“金三角”中心黄金地带。若不加强“绿心”区域的科学管治,不但长株潭的“绿心”生态环境将会遭到破坏,而且“绿心”将成为长株潭都市区建设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因此,做好“绿心”区域的规划,强化“绿心”区域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绿心”区域的综合管治,要从战略高度,科学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绿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对长株潭三核之间结合部的“绿心”区域,必须纳入“禁建区”和“限建区”进行严格管治。禁建区包括公共绿地和生态保护涵养绿地、湿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等,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限建区包括生态商务区和生态休闲游憩区,原则上只进行低密度生态型建设,严格控制挖山填土,维持原生态植被。生态办公商务区应作为战略性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准入,控制规模和档次,一般性的办公商务设施不得进入。要对“绿心”区域的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引导和严格控制,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向社区聚集。只有将“绿心”区域规划控制得当,并留有足够的战略发展空间,才能掌握战略性的发展资源,确保长株潭大都市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缔造长株潭大都市区现代CBD

CBD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几个支撑点或功能中心区来带动,对于一个城市群的大都市区而言,更需要有几个或多个功能中心区。长株潭结合部“绿心”正处于长株潭三市的几何中心区域,有条件成为长株潭都市区的新兴中心和长株潭大都市区新型的CBD。因此,结合环境建设要求,建设新型生态化的CBD,使该区域既是长株潭都市区的“绿肺”,又是长株潭都市区的“公共中心”,这不仅是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品牌的需要,更是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营建生态化的CBD,应充分利用长株潭三核之间结合部“绿心”的环境优势,本着“天人合一”理念,突出生态功能,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清洁、人文和绿色是长株潭CBD的基本特征,长株潭CBD及其活动将更多地融入自然、体现自然,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进化。同时,长株潭CBD作为城市的经典社区、高级商务办公区、生态休闲游憩区,也应该是最和谐有序的,人与人充满亲和力,人与城市建设融入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

构筑CBD,交通上要做到物畅其流,物流通畅才能保证长株潭作为增长极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正常发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目前长株潭的客运服务已初具规模,但空间布局没有从整个区域的角度出发,而是各自为政;货运服务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组织落后、运输信息不畅、运输效率低下,在这一点上交通运输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做好整个长株潭区域的交通服务规划,尽早改变交通运输业的落后现状。电讯上应该逐步实现长株潭三市的统一电话系统,实现三市市话的一网化,这对于信息的无阻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

4.构建长株潭中心的腹地资源支持圈

随着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单个城市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如能与周边城市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从区域经济系统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同时,现代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联系更为密切,促进了城市从单体向群体化发展,从城市化向都市区化发展,国际化的大都市区已经成为区域新一轮财富增长的战略平台,以大都市区为中心的城市群更具有区域竞争力。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区为中心、1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在内的“3+5”城市群网络,囊括了长株潭区域和京广沿线的大部分地区,包括8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28个县,区域面积9.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8%;人口四千多万,占全省的60%。

“3+5”网络化城市群体系的推进应是分时序、分阶段的,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在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打造长株潭都市区→长株潭城镇圈→长株潭城市群。首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构建长株潭都市区;以此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发展长株潭城镇圈即核心都市区周围城镇密集区域,包括浏阳、宁乡、湘阴、汨罗、湘乡、韶山、醴陵、攸县等城市、县城、建制镇和乡集镇组成的空间区域;在长株潭城镇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岳阳、衡阳、娄底、益阳、常德共同协调,网络发展,组成“3+5”城市群城市体系,最终形成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网络体系。

这个空间体系以“一心三点四带”为框架,其空间结构的推进将表现为做强核心、依托轴线、网络发展。在“3+5”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首先优化核心城市——长株潭都市区的核心功能,并通过辐射通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在建)、湘黔铁路、长石铁路、洛堪铁路(在建)、京珠高速、上瑞高速、二广高速(已规划)、长常(浏)高速,107、207、319、320国道等交通网络轴线,大力提升岳阳、衡阳、常德等节点城市的功能,再通过节点城市加强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强化区域城市的组织、联系、协作,形成点—轴—圈网络式发展态势,以大带小,大中小协调,最终实现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进化与网络化。

标签:;  ;  ;  ;  ;  ;  

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选择_长株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