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京九地区经济发展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京九地区经济发展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京九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线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抓住机遇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部广大地区历来是传统的农业地区,现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地区怎样加快发展,跟上东部发达地区的形势,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把近四年来在中国中部地区调查研究时所思考的问题和学习忙心得整理出来,编成一本书,书名叫《行行重行行续集》,这本书就是我对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发展所提出的一些构思。

我在山东淄博调查的时候,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在国都淄博的西门,修建了一个稷下学宫,请了几千“食客”,也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宫里议论时事,一时成为风气。这些“食客”在宫里发表意见,提出办法,目的是要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他们并不起决策的作用,议而不治。这种做法很象现在参政党应该起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这几个字,我认为很体现民主党派所应起的作用和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关心政治,就是大家团结起来,在一个共同的愿望下,在党的领导下,出主意,想办法,努力使我们国家尽快发展起来。民盟这些年来可以说是贯彻了这样一个总的精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当然,我们的事情做得很不够,所以还要大家继续提出意见,出更多的主意,想更好的办法来完成我们面临的历史使命。

我深切地感到,我们这一代人是身逢盛世,正处在一场伟大的变革之中。然而要完成这样一个变化,我们就要付出代价。前不久,北京大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所办了一个高级研讨班,内地、台湾、香港还有美、日、英、韩国的一些朋友,聚集一堂共同讨论。通过研讨大家感到,当前中国这一代人在文化上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中西方文化正在激烈地碰撞。中国相传了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亦即小农经济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这个传统的文化有积极的、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不好的一面,我们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当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不能再照旧的一套方式生活下去了。现在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新老文化的交接关系,建立新的、适应现代发展的文化。

我们老一辈的学者,很早就曾经注意过这个问题,他们有过科学与玄学之争。后来梁漱溟提出“民族自觉”,就是抓住农民,从最基层的农民中间去了解中国文化,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很清楚,没把中国文化的精华总结和发掘出来。比如说,中国是个小农经济的国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变革当中,有不少下岗、待业人员。由于社会保障的工作还没有完善,这部分人员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困难,但是从整体看,我们国家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没有发生象西方福利国家所陷入的窘境。这就是因为通过父母、子女、亲戚的相互帮助,他们可以维持下去,度过困难,这副重担不用国家全部承担下来。这种状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还是从几千年传下来的“修齐治平”的老传统,“家”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还在起作用。我们细想起来,这种“家”的作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来,而在西方社会里这种作用已经不牢靠了。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到了当今的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老传统生活下去了,今后怎么办?怎样才能顺利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里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既不应该一笔抹煞传统的东西,也不能依赖传统继续生活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上。

小平同志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国家处于紧急关头的时刻,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了中国怎样继续发展,才能进入当代的世界社会中去。改革开放就是在深圳开的头。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深圳搞实验,在这里试验一条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的路子。深圳的试验成功了,深圳用具体的事实取信于民,让人们从事实上看到这是一条可行的和有效的路子。当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深圳还要继续“改革”下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此,不断“改革”才是深圳最基本的经验。

京九沿线地区经济同样有个深入改革的问题。

最近,我花了20多天的时间,沿太湖跑一圈。在这次调查的最后一天,我到了吴江市比较偏远的桃源镇,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就是想我家乡这里是不是会有企业家愿意到京九沿线地区去投资,帮助那里的老百姓富裕起来。当我听说桃源镇有一家东方集团公司,他们能够利用竹子生产建筑用的竹胶板的时候,我就想到井冈山、湖北黄岗一带有成片的竹林,竹子生长快,产量高,是很好的资源,如果桃源能够搬一个厂到井冈山去生产竹胶板,就能够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致富。于是我就试探地问陪我参观竹胶板厂的那位经理:你们的原料从浙江边境运来,费用一定很高吧?为什么不把厂办到原料产地呢?经理回答我说:运费的确很高,我们很想到原料产地去办个厂,而且也跟那边谈好,机器都已经运到上饶,但是到今天机器放在那里无法投产。我问:为什么不能开工?他说:当地老百姓不愿意干,他们说一天8个小时,这种活干不来。这件事使我深思。我们要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但是他不一定就愿意接受这种帮助。仔细想一想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我们要懂得那里人们的心理,那里的老百姓想什么,看来各层次的人,都还有不适应当前变革的思想意识。对于我来讲,只看到沿路的竹林,而没有考虑到那里劳动者的制约习惯还有待改变,他们对新的劳动方式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不能立即迎接现代工业的到来。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地方存在着画地为牢的现象,说明我们有些地方的干部也还有不少人不能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初到桃源的时候,这里的农民不也是很贫困,连乡镇企业都没有办么?但是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旦群众动起来,这个力量是巨大的。当然这里要我们耐心地做大量的工作。

改革是要有一股劲道,要冒一定风险的。人们的头脑一时对新的现代文化不易习惯,不易接受。因为这种变化是巨大的,它要改变旧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各种事物的关系,连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都要改变。这就不仅仅是钱,不是仅靠经济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去年我到京九沿线考察的时候,每到一地都听到当地干部在讲机遇,大家认为京九线通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是对的。但是有了机遇,经济是不是就一定会发展呢?不一定。我常举陇海路作例子,陇海路的东段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就已经通车,至少也有七八十年了,可是陇海路沿线有些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我说京九线从通车到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来,这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行行重行行续集》里记录了我对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一些思考,我想中部传统农业地区的许多经验,值得京九地区借鉴。简单地讲就是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民通过搞家庭副业、加工业,千方百计使家家户户增加收入。农民口袋里有了钱,就会要求办乡镇企业,地方上的经济实力就加强了。

我这次在江苏调查,特别注意到一些富裕了的农民家里,屋里的摆设都是现代化的,什么音响、电视、冰箱都有,但是很少有书。当然,也有少数人家里有书,我请他们拿出来给我看,他们看的书都是一些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书。为什么广大富裕地区的农民,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是他还没有主动要求从书本里寻求知识?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够,不了解文化知识能够帮助他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知识分子写的书农民需要不需要,看得懂看不懂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讲科学兴国,这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到实处。科技知识要传给广大的农民就要有一定的渠道,但是,农民接受新事物渠道还不多。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的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以为是小事情,不去注意研究。我们每个人有一颗爱国心,心里装着老百姓,那么到处都有为他们服务的机会。

京九铁路全线贯通,加强了深圳与内陆腹地的联系;香港回归,加速深圳与国际接轨。深圳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深圳与香港密不可分。80年代末,我到香港访问,看到一幢大楼里挤着许多小型工厂,我称它作“蜂窝式”的小企业。当时我曾想,如果我是孙悟空,吹一口气把这些小企业吹到内地,不就是千千万万的乡镇企业吗。后来内地开放了,香港、内地两地工资差异这阵风居然把香港小企业吹了过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上第一批乡镇企业。从此香港与珠江三角洲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香港就要回归祖国,这对香港、深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两地的关系怎么样?广州又将怎样发展?它与港深的关系怎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不断进行改革的试验,加以总结,走出一条路子,为全国做出一个榜样。

标签:;  ;  ;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京九地区经济发展_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