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力资源_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人力资源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活动的投入和产生,是分析和评价整体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大学生及研究生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和研究与发展(RRD)人员四个方面分析、 描述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构成、水平及发展状况,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利用科技指标方法,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描述。

关键词:科技 人力资源 指标 统计

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与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国际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的关键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尤其是争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是分析和评价整体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描述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构成、水平及发展状况。

1 大学生及研究生

科学技术事业的生命力在于源源不断地造就新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摇篮。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状况,特别是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等教育状况,不但反映了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潜力,同时也标志着劳动人口的教育水准和科技知识水平。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是各国描述和分析其科技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的高等学校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全日制普遍高等学校,二是成人高等学校。鉴于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这里主要是对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状况进行分析。

1.1 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状况

1993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共计253.55万人,研究生10.7万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22.9%和14.8%。从1989年至1992年,我国大学在校生数基本上维持在200万至220万之间,虽有涨幅,但不是很大。1993年大学在校生人数比前几年有较大的增长,比1992年增加了35万余人。1987—1-993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在8万至10万人之间波动。详见表1。

表1 大学生与研究生在校生数 单位:万人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大学生 114.37 170.31 208.21 206.27 204.37 218.44 253.55

研究生

2.2 8.710.1

9.38.8 9.4

10.7

图表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1991、1992、1993年。

高等学校中的工科和理科教育,其人数与素质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实力,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3年在校大学生中,工科有93.4万人,理科有9.6万人, 分别占全国大学生在校人数的36.8%和3.8%。1990年至1993年我国大学在校生中, 工科与理科的比例见图1。

图1 工科与理科占大学生在校生中的比例(1990—1993年)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工科和理科在校生的人数占全部大学在校生的份额变化十分微小,工科和理科加起来一直是占40%左右。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情况看(见表2),1993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共计57.07万人,研究生毕业数2.82万人。在总量上, 我国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基本稳定,但1993年有所下降。研究生毕业人数有起伏,但变化不大。

表2大学生与研究生毕业生数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大学毕业生(万人) 61.36 61.43 60.42 57.07

研究生毕业生数(万人) 3.54 3.25

2.57 2.82

从毕业生学科分布看,1992年大学理科与工科毕业生分别占大学毕业生总量的4.2%和34.3%。这一比例近几年一直相当稳定, 而且与理科和工科大学在校生数相当吻合。

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高校学龄人口(20岁至24岁)的比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人口高受等教育程度的标志。它不但反映了国家劳动人口的素质,而且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1991年中国的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高等学龄人口的比率为4.4%,印度为5%,新加坡为19%,韩国为37%。高等教育的发展既与经济水平相关联,又受经济水平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率一般达30%,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为15—20%,而低收入国家平均为2-3%。

1.2 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状况

我国的研究生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1993年我国在学的研究生共有10.68万人,其中高等学校研究生9.84万人, 科研机构研究生0.84万人,分别占研究生总数的92.13%和7.87%。1992 年博士研究生1-7570人,硕士研究生88835人。

1993年在学的17570名博士生中,有9155人攻读工科,4332 人攻读理科,分别占46.4%和24.6%。详见表3。

表3在学博士、硕士生情况 单位:人

博士 1990 1991 1992 1993 硕士 1990 1991 1992 1993

总数 11345 12331 14558 17570总数 80658 75542 79417 88835

工科 5270 5752 6755 8155 工科 36198 33814 36422 41234

理科 2860 3008 3705 4332 理科 15315 14181 15032 15393

1993年我国在学硕士生88835人,其中工科41234人,理科15395 人,分别占在学硕士生总数的46.4%和17.3%。从学科分布看,我国攻读博士和硕士的工科学生占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比例十分相近,而从攻读理科的学生看,博士所占的比例显然要比硕士高。

1992年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人数分别为2540 人、25276人、298438人,分别比1985年增长98.5%、100%和70.2%。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十年来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水平上发展都是比较快的。详见图2。

图2 我国历年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人数(1985—1992年)

从国际对比的角度看,1990年我国授予的工科和理科的学士学位人数为16.3万人,同期印度为17.6万人,日本为10.7万人, 韩国为5.1万人。1990年我国授予的工科和理科硕士和博士人数2.1万人, 同期印度为3.6万人,日本为3.7万人,韩国为0.7万人。从绝对数上看, 我国在工科和理科领域的博士、硕士数不算少,但从人口的相对数上看,明显偏低。

1.3 博士后培养状况

我国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造就高级人才的方式,已经为我国塑造了一大批英才正为21世纪积蓄着后备力量。

截止1993年底,我国已有165所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299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有28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八大学科门类的47个一级学科和163个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覆盖了国内三分之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后研究格局已经形成。这些博士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 火炬计划和其它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科研成果一半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出站以后,绝大多数被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许多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成为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

2 专业技术人员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技术干部是指已取得科学技术职称,或大学、中专的理、工、农医科系毕业,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工作实践中提拔,从事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教学、生产(事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和在机关、企业、事业中从事科学技术业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五类。

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于科技人员及研究与发展(R&D)人员。其主要 区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科学技术职称,但不都从事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

尽管专业技术人员在国际上缺少可比性,但这一指标能从整体上反映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状况,体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特征。

2.1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

自1988年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数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 到1993年我国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812.3万人,比1991 年增长5.56 %。 1993年我国平均每万名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623.4人。

从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看,教学人员占的份额最大,1993年为49.7%,其次是工程技术人员,占29.6%。卫生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则分别占16.1%、2.7%和1.8%。详见图3。

图3 专业技术人员构成(1993年)

由于从1991年起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教学人员包括自然科学领域及小学教师人数,因此教学人员的比例从1991年起比前几年有很大的涨幅,而工程技术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份额相应地有所下降。详细的变化情况见表4。

表4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及构成 单位:千人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合计 10351 10809 17168 17597 18123

工程技术人员 4807

5101

5204

5205

5364

农业技术人员 532551463477496

卫生技术人员 2625

2720

2758

2828

2916

科学研究人员 297291342337334

教学人员 2091

2146

8581

8750

9013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2 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与地区分布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行业分布上看,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及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行业。这三类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占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0.4%,金融、保险业是各行业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最少的行业,1992年只有5.3万人, 占总量的0.3%。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 大部分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虽有增长,但变化都不很大,只是由于统计范围的扩大,使得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1991年起有了较大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分布状况见表5。

表5 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分布单位:万人

行业分布 19901991

1992

总计 1080.9 1734.8 1759.7

农、林、牧、渔、水利业 77.2

85.3

88.8

工业

290.6 333.9 340.8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18.0

19.5

19.1

建筑业 50.4

61.0

63.0

交通运输、邮电讯业 41.5

44.9

46.6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23.2

25.6

26.8

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12.5

15.0

16.5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214.2 217.7 225.3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231.0 831.0 848.7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67.8

71.6

71.2

金融、保险业

3.44.3 5.3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47.8

其它行业

3.37.07.6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从地域分布分析,我国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0 万人以上的省市有:辽宁省、江苏省、 山东省和四川省, 其中四川省最多, 1992 年拥有1352613名专业技术人员。西藏、海南和青海最少,分别为22974人、91478人和96469人。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基本上在30万至80万之间。从整体上看,一般人口多的省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拥有量也就相对的多。

综观几十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覆盖各个学科领域、具有相当水平和实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他们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人员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事业一支中坚力量。我国科技活动人员主要分布在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工业企业。在这里,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数据是由全国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包括所有从事科研、教学人员)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组成,不包括科技服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1993年,我国共有科技活动人员242.63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148.43万人,分别比1991年增长11.3%和22.2%,而且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由1991年的55.7%上升到1993年的61.2%。科学家与工程师是科技活动人员中的核心,其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1988年至1993年我国科技活动人员发展情况见表6。

表6 科技活动人员状况单位:千人

19881989

1990 1991

科技活动人员

2093.8 1098.5 2098.5 2179.5

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1084.8 1149.9 1189.9 1214.1

科工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51.85 54.79 56.32 55.71

1992 1993

科技活动人员 2206.52426.3

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

1276.71484.3

科工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57.86 61.18

本节图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委《中国统计年鉴》1991、1992、1993年。

从科技活动人员构成看,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所占份额最大,1993年占37.9%,其次是高等学校,为32.2%。详见图4。

图4 科技活动人员按部门分布(1993年)

如果从各部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比重看,高校的比重最高为84.6%,其次是研究开发机构,为55%,而企业为42%。

科学家与工程师占人口的千分比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可比的数据。1992年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总人口的千分比是0.4,日本平均每千人中有科学家与工程师4.7人,居世界榜首,美国是3.8人。而第三世界国家平均每5000人中才有1名科学家与工程师,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为1.0,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为2.2,印度为0.1,从中可以看到, 科学家与工程师在一个国家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成正比。

4 研究与发展(R&D)人员

研究与发展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以及研究院、所等从事科技行政管理、科技服务等直接为R&D服务、工作的人员。

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同研究与发展经费一样是了解研究与发展活动动向和潜力所不可缺少的指标。研究与发展人员是R&D活动的主体, 其总数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主要指标,也是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与发展人员中分为科学家与工程师、技术员和辅助人员三种。其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又是整个R&D人员的基础与核心。在R&D人员中通常又按R&D 活动人员投入时间的多少分为全时工作人员、非全时工作人员和相当于全时工作人员。

4.1 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

研究与发展人员的投入总量反映了研究与发展活动规模的大小,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它是国家科技人员投入的重要标志。

1993年我国共有R&D人员91.7万人, 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59.8万人,占65.3%,可以说在我国的R&D人员中,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主体。在研究与发展人员中,据测算,科学家与工程师、技术员、辅助人员的比例大体为3:1:1,我国的R&D人员从总量上看是不少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科技活动的范围也很广,从相对数上说我国研究与发展人员的数量是不多的。

若按折合成全时工作人员算,1993年我国共有全时R&D人员64.3 万人,共中科学家与工程师41.9万人,占65.1%。详见表7。

表7 R&D人员投入分布(1993)

R&D投入人员

(千人) 科工 比重(%)

全国917.1

598.2 65.2

研究与开发机构 344.1

248.1 72.1

企业252.1

84.9 33.7

高校240.7

224.9 93.4

其他79.940.3 50.4

R&D投入人员

(全时,千人年) 科工比重(%)

全国

624.5 418.5

65.1

研究与开发机构 270.0 194.5

72.0

企业

175.7

64.5

36.7

高校

141.1 131.4

93.1

其他

55.7

28.150.4

图表资料来源:国家科委《中国科技统计数据》1993年。

4.2 研究与发展人员的部门分布

政府部门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三大执行部门,也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三大支柱。我国90%以上的科技活动都集中在这三大部门。分析三大科技活动执行机构中的R&D人员的分布,将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我国R&D人员的结构与配置。

1993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R&D人员34.4万人, 占全国总量的37.5%。企业和高校分别为25.2万人和24.1万人,分别占总量的27.5%和26.2%。可以看出,我国的R&D 人员有近40%是集中在政府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研究与发展人员在不同部门的分布与变化,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科技人员的配置,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科技政策与体制。在发达国家,有一半以上的R&D活动是在企业中进行的。 而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R&D活动是在政府部门属的研究机构中进行的, 我国虽然目前有近40%的R&D人员集中在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 但从1990年的45.3%下降五个百分点,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还会向其他部门流动,这也是和我国目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相吻合的。我国R&D人员的部门分布见图5。

图5 R&D人员按部门分布(1993年)

4.3 R&D人员的国际对比

1993年我国共有全时R&D人员64.25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41.85万人,占65.1%。美国1988年有科学家与工程师94.6万人。日本1989 年拥有R&D人员86.3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56.0万人。无论是从R&D人员总量还是从R&D人员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数看, 我国的总量是不少的。从总量分析,我国的R&D人员只在美国、日本和原苏联之后, 大大高于印度、巴西和韩国,但若考虑R&D人员占人口中的比重, 我国的排名却是很后的。

再从研究与发展人员的部门分布分析,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R&D人员50%以上集中在企业里, 美国高达75.4%,日本和英国分别为64.8%和68.5%, 韩国的R&D人员的54.9%也是集中在企业中。而我国有一半左右的R&D 人员特别是科学家与工程师是集中在政府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标签:;  ;  ;  ;  ;  ;  ;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