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及策略分析-以江苏省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为例论文

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及策略分析-以江苏省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为例论文

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及策略分析——以江苏省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为例

叶惠娟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农商管理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 开发乡土人才,对开发乡村人才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乡村人才的开发过程中脚踏实地,不务空名,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注入一支强心剂,有助于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江苏省在落实开发乡土人才的工作上,积极开拓乡村人才的资源,累积乡村人才的资本,旨在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并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意在打造一支人才资本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本文主要阐述了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因素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 乡土人才;农业人才;科技创新;培育;开发

乡土人才开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乡村人才开发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我国农业科技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升至57.5%,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前景光明。作为发展的主力军,乡土人才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乡土人才发展的途径、制约因素和开发对策,乡土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和专业农民组织的发展。

一、乡土人才开发的做法与成效

1.全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

一直以来农业科技工作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时说过:“要把科学技术的翅膀插进农业。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苏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占67%,居全国最高,可见农业科技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普及。在养殖业上,农业科技已经发挥出巨大功效。江苏的南通天成集团有一个养鸡场,在农业科技的引领下,在这个养鸡场由传统化转向了现代化。养鸡场里的生产线是全封闭智能化的模式,控温、控湿、喂养、清粪和捡蛋这一条生产线通过科技智能实现了自动化。据了解,传统的养鸡场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一个人面对两三千只鸡的饲养工作是一道难题,而现在,通过农业科技实现养鸡场的智能化,一个工人可以轻松饲养12万只蛋鸡。

2.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发展

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新型农业实用技术及时有效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农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是精准扶贫实施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人才和技术支持还比较薄弱,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和转化能力较低,提高其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似乎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基层农业院校和农业技术部门是农业技术提供者,在新农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强科技推广与地方农业院校的联系,并获得其支持,这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组织,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地域性,对各种资源的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调查发现,如果农民合作组织能够与高校、农业技术部门等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吸收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将更加及时、快速;相应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综合经营中会非常被动。新技术的吸收与应用,以地方人才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紧密围绕地方优势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将科技成果注入产品的前景上,全力发挥技术品种的优势,不仅要具备强势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对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做统一要求,随时应对日益更新的市场变化。采用联合经营的方式更能提高合作社承受市场风险的对抗力,农民组织更加稳固,经济效益也在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乡土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

1.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有乡土人才做有力支撑,但实际上当前我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薄弱,人才稀缺。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升至57.5%,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普遍都高于70%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事实上,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对乡村人才有巨大需求,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努力,各地农村的农机服务中心、农业咨询服务中心等部门人才紧缺,自然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2.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科学技术与国家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在此科技创新型人才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在中国,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社会常象,农村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城镇,农村的劳动报酬不及城镇,发挥的能力不足以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人才价值实现难度大,这是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离开乡村走向城镇的主要原因。农业发展缺少吸引力,大批中青年离开农村到城镇从事其它产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一般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而现有农业劳动力主要由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和技术能力较低的老年人、体弱者和留守妇女组成,农业劳动力普遍不足。

三、乡土人才开发的对策

1.健全人才价值实现机制

政府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乡土人才的工作,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枢纽,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确定乡村人才发展重点,扎实做好基层工作和地方人才的发展工作。设立专门的技术职称,对有能力的、有助于乡村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乡村人才给予技术上的肯定,根据乡土人才的贡献力量给予荣誉鼓励,实施奖金、职称或晋升方面上的奖励。采取地方人才培养和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的思想,人才培养体系要不断更新,人才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将更多科技创新型人才吸引到乡土人才的建设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贡献智慧和力量。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地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注重创新思维能力,考量实施项目,促进产业发展,以科技为先导,推进产业转型的第一步。只有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收获文化科技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农村人才保障体系,采取乡土人才专项补助等措施,制定良好的福利待遇,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留住优秀的乡土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人才资源和人才队伍要继续大力开发与妥善利用,城乡在生产环境和生活水平上差距较大,政府应从待遇和环境等方面给予扶持,并给予人道关怀和提升福利。此外,只有完善农业农村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城镇职工待遇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减少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方能更好地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

2.建立乡土人才保障体系

1)在20世纪90年代,由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全国几所在专业领域比较有名的985院校合办,出版了一套工科类视频教学资料。虽然已经过了20多年,该视频资料尚有部分能在网络中下载到。这些视频集结全国优势资源,远远好于现在的微课、慕课,所谓的微课、慕课就是一个噱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乡土人才既满足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又是农业院校发展的导向之一。农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农业人才,随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社会各方面对农业人才培育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型乡土人才的考核标准。乡土人才开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产业,为了早日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健全人才价值实现机制、人才培育体系和乡土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兹事体大。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沥青胶和颗粒性石料搭配使用的方法,通过专业车辆的反复碾压后,使得石料于地面充分结合,粘合度高,使得整体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增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并且相较于传统铺路技术来说,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由于其操作方法较简单,使得其操作时间较短,不会对正常的路面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极大的迎合了社会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有助于路面使用实现可持续利用。

尽管气候变化会使12个指标发生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胡克定律的改进模型来分析气候变化对国家脆弱性指标的影响。假设在表达式:

参考文献

[1] 陈大群.论我国绿色农业人才开发策略[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3):1-2+16.

[2] 曲直,刘照亭,王敬根,傅反生.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及对策——镇江农科所开展科技服务和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J] .江苏农村经济2008,(11):60-62.

中图分类号: G322;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4-0055-02

收稿日期: 2019-3-18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农村乡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2018SJA1871)

作者介绍: 叶惠娟(1985—),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互联网创新创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

标签:;  ;  ;  ;  ;  ;  

乡土人才开发的途径、制约及策略分析-以江苏省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