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徐燕

湖南省胸科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CCM)在慢阻肺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结核病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CCM,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FEV1/FVC和VCmax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出现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针对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协同护理模式;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后呈进行性发展,也会引起全身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及生活质量[1]。现阶段,随着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慢阻肺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通常为老年患者,加之患者身体抵抗力比较差,致使患者合并结核病的情况频发[2]。在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往往只注重常规治疗,忽视康复护理,患者的临床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3]。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医院护理模式开始从传统责任制护理逐渐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及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caremode,CCM)。协同护理模式为临床中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干预的重点,强调了患者的积极参与[4]。本次我们采用CCM应用于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60例慢阻肺合并结核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年龄范围在58-83岁,平均为(68.9±2.6)岁。试验组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年龄范围在58-84岁,平均为(68.2±2.4)岁。利用软件SPSS 20.0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处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CCM,详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病程长、迁延不愈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导致治疗受到有效。我们在随访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其建立信心。(2)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正确用药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医嘱服药药物,不要擅自减药、停药,并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多饮水,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天气和自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休息,戒烟并少饮酒;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4)氧疗及有氧运动指导。长期氧疗是治疗COPD 合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正确的氧疗,流量为1--3L/min,每日吸氧超过12h,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比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以及吹气球等,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上述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指导1次,每2个月上门随访指导1次,共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临床有效率:依据相关参考文献[5]制定出相关的临床疗效,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改善,肺功能出现正常;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好转,肺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未出现改善甚至加重。(2)预后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1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和VCmax。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分析

经秩和检验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FEV1/FVC和VCmax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出现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COPD 合并结核病稳定期患者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该时期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康复期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以确保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正确的服用药物和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协同护理模式(CCM)是建立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患者和家属参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者为一体的护理模式[7]。协同护理是一种比较新型完善的护理体系[8-10]。相比传统灌输式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更加侧重于培养、提升患者在护理中的积极性,强调护理人员临床教育及协调作用,将传统单方面护理,变为患者与护士的双方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及针对性[11-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FEV1/FVC和VCmax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出现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

综上所述,CCM有利于减轻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量,“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患者”三位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满足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倩.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1):189.

[2]赖秀梅 . 心理护理对 COPD 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51-1752.

[3]吴军勇,李莲,乔有萍.呼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895-898.

[4]姜淑霞,程建云,牛琴,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41-243,247.

[5]施惠,李侠.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1):303-304.

[6]席芳,侯琨,李亚军,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39-141.

[7]王玉荣.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COPD 合并结核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28-30.

[8]施惠,李侠.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1):303-304.

[9]林晓玉,孙晓飞.协同护理模式对提升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206.

[10]寇佳.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2):88.

[11]王哲学.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175.

[12]王小艳.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2017,41(4):51-52.

[13]宋艳红.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174-175.

[14]金静,邢婷婷.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10-11.

论文作者:徐燕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徐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