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制第六卷简介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五年制第六卷简介_数学论文

新教材教学指要 小学数学五年制第六册教材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新教材论文,教材论文,五年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人教社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我室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例如,认数只限于亿以内的;四则运算的数目尽量小一些;有关四则运算的理论知识,只保留了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整数的一部分概括性的内容和运算定律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则移到四年级;增加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以及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通过调整,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三年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在编排上,力求合理,突出重点,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尽量引导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使学生既能较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又能较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这一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数概念的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除了继续保留原通用教材中的计数单位、数的分级、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等计数知识外,还适当增加了万以上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使学生对万以上数的大小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认识得更清楚。

2.注意多种计算方式的配合,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除了教学一定的多位数笔算外,适当加强口算,安排一些珠算,增加一些简便算法和供选学的估算。并注意根据几种计算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地加以编排。口算作为学习其他几种计算方式的基础,安排在每种运算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教学笔算;加、减法笔算之前则先出现珠算,在笔算之后教学估算,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检验笔算的能力和口算能力;简便运算需要以口算、笔算作基础,所以放在每种运算的最后教学。这样编排,有利于口算、珠算、笔算和简便运算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适当编入四则运算的理论知识。主要有积、商变化的规律和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两部分知识。有关积、商变化规律的知识,只出现两条: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学生掌握这两条规律,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加、减、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本册教材里增加了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一些简单应用题,但暂不出现方程的名称,为列方程解应用题做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初步懂得一点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应用题。

4.改进应用题的编排。继续出现一些两步应用题,开始教学三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是连乘、连除应用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的,但是跟以前学过的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所不同。三步应用题都是由已学的两步应用题扩展而来的。教材编排时,注意了把两、三步应用题联系起来。从两步题引入,把两步题改成三步题,使学生易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本册教材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和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检验应用题的简单方法和良好习惯。

5.初步渗透统计思想。这一册教材从统计知识的角度来说明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且在教学平均数之前教学数据的简单处理方法,把数据整理同简单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学会填简单的统计表和看条形统计图。

6.加强小数概念的教学。这一册教材在已有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注意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以便于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同时注意采取小步子的编排方式,先出一位小数,再出两位小数,最后出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7.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加强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册教材增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时,要求通过实际测量和推想使学生获得土地面积单位的初步表象,以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这一册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是全新的知识,可以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出来。教材编排时,较好地根据这一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知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新知识。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下面就本册各单元教材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本套义务教材调整了整数教学的阶段划分。在数的认识方面,把原来“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部分内容分为两段。在本册中仅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到第七册再认识亿以上的数。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弄清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顺序表。教材通过介绍光的速度和北京的人口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然后通过数数和类推来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教材提示学生用算盘来帮助数数,使数位顺序和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既直观又明显。

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先出现只有万级(个级都是0)的亿以内数,借助算盘引导学生看到万级上的读数规律和个级数的读数规律相同,只是最后多读一个“万”字。然后再出现万级、个级都有的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这样有了读只有万级和只有个级数的基础,读含有两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每一级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例2分别举例说明这样的数的读法。

(二)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材的编排与亿以内数的读法相似,先出亿以内整万的数的写法,再出万级和个级都有的数的写法,最后总结出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学整万的数的写法,先出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对照数位写数,启发学生想怎样能较快地写出整万的数,使学生知道写整万的数,只要先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有多少个万,再在后面添四个0即可。同样,有了教学写整万的数的基础,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只要先写万级,再接着写出个级即可。这里的难点仍然是各级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时要强调0的占位作用。

(三)比较数的大小和近似数

学生在第三册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本册中只要引导学生把比较大小的方法推广到亿以内的数即可。把较大的亿以内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已有读、写整万的数的基础,改写整万的数,可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五位,只要把整万的较大的亿以内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要难一些。教材先让学生复习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四位数千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然后,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比万大的数,求出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接着再把这些近似数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二、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口算加、减法

这里主要教学①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②整万数的加、减法。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类推,所以,教材中没有详细地讲解算法。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是让学生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然后自己试着想出应怎样算。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去算,然后把自己的算法讲给大家听,再由教师给予评价。例1、例2中出现的算法,只是提示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出新知识。整万的数相加、减,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计算。

(二)珠算加、减法

学生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已学过珠算加、减法,这里只是把要计算的数扩大到四、五位数,并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这里分为珠算加法和珠算减法两部分。计算的方法和过去学过的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位多了,计算时要找准数位,从高位开始加、减。特别是珠算加法,当加数的中间或计算的过程中某一位上有0时,不要加错位。珠算减法,对隔位退位的减法要弄清算理和算法。

(三)笔算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没有多少新知识,学生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只是把进行计算的数的范围扩大了。教材在复习万以内加、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四、五位数的加、减法,并让学生进行验算,以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和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另外,教材中再次出现多位数连加,并提示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快?”让学生使用简便算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速度。

(四)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分为:加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三部分。

教材在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都是通过具体实例,用插图表示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插图自己列出算式,再比较三个算式中的已知数和得数之间的关系,概括总结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样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同时联系具体实例来研究这些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以前学过的填括号的式题,把括号改用未知数x代替,教学求未知数x的计算。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是本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有些应用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答需要进行逆向思考,如果改用按照数量关系顺向思考,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就比较容易了。这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的概念,教材中把它与刚学过的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求未知数x的计算联系起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也为将来正式学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做了准备。

例7、例8介绍了两组需要逆向思考,而采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的应用题。教材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启发学生顺着题意想,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出来。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体会到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应用题用新的方法更容易些。

(五)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这里主要介绍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即遇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时,可以把这样的数先看作是整百、整十的数计算,然后看多加了几就减去几,多减了几就加上几。教学的关键是,先要明确要加上或减去的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以及与整百、整十数相差几。教材通过虚线方框给出思考过程,并通过下面的文字启发学生想出多加了几或多减了几,要怎么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年、月、日

(一)年、月、日的认识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年和月又都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不易直接感知,所以教材中采用多举实例的方法,把抽象的时间概念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先出现一张年历,让学生看着年历回答问题,认识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并使学生注意到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进而介绍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在教学这些知识的同时,还穿插着让学生在年历上找一些节日、学生的生日,说出它们是星期几,等等。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教材介绍了用左手的拳头数月份大小的歌诀,生动活泼,便于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自己试算平年的天数、闰年的天数,并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时间单位整理成一个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年、月、日、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24时计时法

在这部分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在1日的时间里,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接着介绍了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为了表述简便,不易误解,一般都采用的24时计时法,并出了两个例题,教学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简单的计算时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有关时间的计算,由于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计算方法不易掌握。这里只出现时间在1日以内(不超过24小时)的。计算方法可灵活运用,不严格要求列式计算。

四、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一)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

口算的范围是乘数是整百的口算乘法。它是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教材先教学用100乘,再教学用整百乘。例1,教材借助坐标纸上的方格图,直观地说明100乘以一个数和一个数乘以100的得数是一样的。进而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口算用100乘几就想几乘100。接着类推到用100乘几十几就想几十几乘100,并让学生自己试算出。例2,教学用整百数乘。教材把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类推到用整百数乘,即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与被乘数相乘,再在得数后面添2个0。

2.笔算乘法

这部分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先教学一般的三位数笔算乘法,并总结出乘法法则;再教学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材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新知识。

教学一般的三位数乘法,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两位数乘法,并重点复习了竖式中每一部分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只给出前两个部分积,让学生从前两个部分积的算理和写法中类推出第三部分积的算理和写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三位数乘法与两位数乘法的异同点,总结概括出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接着借助乘法算式引出了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应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去乘来验算上面的例题。并在例题中通过一道应用题说明引入因数后,解应用题在列式时,可以不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列式。

教学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先出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接着出现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最后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教学乘法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重点是省略用0乘这一步后,第三个部分积末位数的对位问题。教材先出一般的算法,然后通过提问“哪一步可以省略?”引出简便算法。用旁注突出第三个部分积末位数的对位问题。

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例题通过所列的表格中第一排的因数都一样,第二排的因数依次扩大若干倍,积则由学生口算出得数。然后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积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也渗透着函数思想。同时又能巩固提高所学的口算乘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教学用两位数乘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里只是在用两位数乘的基础上推广到用三位数乘。因此,教材先复习用两位数乘末尾有0的乘法,并注意从复习题引入新课,突出简便算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乘法估算

这部分是选学内容。在第五册教材中,已教学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两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和一位数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被乘数和乘数都要先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由于两位数乘法估算步骤较多,难度较大,且有些计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教材注意题目中的数据尽量简单些,并且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和题目。

(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口算的范围是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它是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整十数除的类推。因此,教材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同样教材先出教学用100除,再教学用整百数除。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类推出用整百数除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看成是几个百,再相除。

2.笔算除法

这部分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先教学除数接近整百数商一位数的,再教学除数不接近整百数商一位数的,接着教学商多位数的,最后教学用三位数除的简便算法。在编排上注意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新知识。

(1)笔算除法,商一位数

用整百数除是用任意三位数除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用整百数除口算的基础上,先教学用整百数除的笔算,解决商应写在竖式的什么位置的问题。教学除数接近整百数的除法,由于有了用两位数除的基础,教材把用“四舍”和用“五入”试商的两个例题放在一起。启发学生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百数来试商、调商。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三位数除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最后,教材还让学生试着自己用乘法进行验算,并总结概括出用三位数除的试商方法。

除数不接近整百数的笔算除法,用一般的四舍五入法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因此,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试商方法。教材出例题后,先提问怎样试商简便,接着给出两种不同的试商方法,又问学生有无其他好的试商方法,说明这样的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2)笔算除法,商多位数

教材先出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够除,商是两位数的例题;再出被除数的前三位数不够商1,要看前四位数试商的例题;总结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后,最后出商中间有0的除法例题。

用三位数除商多位数的除法,求第一位商的方法和试商与用三位数除商一位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教材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类推,计算之前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确定第一位商写在什么位置;并在虚线框中讲清商多位数的算理。在此基础上,教材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比较用两位数除和用三位数除的异同点,再总结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在学习用一、二位数除时已经掌握,这里只是除数的位数扩展到三位数,算理完全一样。因此,教材只安排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个例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安排在练习里,留给学生自己去做。

(3)简便算法

这部分内容有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材根据新学习的口算知识,通过填表、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然后,教材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口算过程中,例11说明用整百数除,被除数、除数可以先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成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接着通过“想一想”,提出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有没有简便算法的问题,启发学生类推。例12则教学这一简便算法的笔算,着重说明为什么被除数、除数末尾的0可以划去。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道应用题教学有余数的笔算除法的简便算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3.除法估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也是选学内容。它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估算步骤要复杂一些。需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要看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还是小;如果大,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小,就把被除数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数省略。这样求出的两个近似数相除就归结为已学过的口算除法。教材在复习口算、求近似数和一位数除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话特别强调了估算的步骤。估算之后,还让学生自己把估算的结果和准确商相比较,看是否接近。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同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之间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总结用两位数除的估算方法。最后,教材介绍了用估算检查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先通过出互相联系的三道题,让学生比较三个算式各是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关系式)。接着,把这些关系式应用于乘、除法计算的验算和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最后,教学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乘、除法中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为进一步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做准备;在解应用题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以后教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基础。

(四)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这里教学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可以根据需要改成乘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除法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可以根据需要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教材从应用题引入,通过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说明简便算法的合理性,然后教学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有三步式题和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三步式题是小括号中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扩展。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算顺序,能够把数学语言用算式表示出来,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应用题打基础。

(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一节的应用题是进一步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连乘、连除应用题,与第五册的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是互逆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类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从这册开始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里出现的三步应用题是比较容易的。一部分(例3、例4)是由两个数的和、差、积、商的一步题组合而成的,只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的两个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算出来;另一部分(例5)是由已学的两步题增加一个条件发展而来的。这些应用题与已学的应用题有密切的联系,学生易于掌握。

例3是有4个已知条件的一般的三步题,只有一种解法。例4只有3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要重复使用,因此稍难一些,还可以用两步计算。教学例4,教材通过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已知条件相同,解题思路不同,解题的步骤也可以不同。例5是已知一个数及两数倍数关系求两数和加条件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教材要求学生试着用线段图直观地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想,解答时应先算什么,从哪里入手。

教学三步应用题,要从复习两步题入手,然后改变条件和问题,使之成为三步题,便于学生看到三步题和两步题的联系,找出解题思路。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想,如何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材上画虚线的地方,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为了培养学生对解答应用题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从这册起增加了对应用题检验方法的教学。结合连乘、连除应用题介绍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即把原题再重算一遍,由于检验时仍用原来的解题思路,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在前几册中已有所渗透,从本册开始逐步介绍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在本单元单设一节介绍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着重介绍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数据整理是通过统计整理学生住家分布数据,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知道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教学求平均数是通过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求水面的平均高度,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接着通过求平均身高,比较两组学生的身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位、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读、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为了适应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小数的初步认识只限于两位小数,而且是直观认识和具体比较,不概括出法则。教学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编排上,采取了小步子的方法,突出小数的含义,加强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结合十分之几,先出现一位小数,然后结合百分之几,再出现两位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则分别放在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之后,分散出现;最后教学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注意采取多种直观手段,结合已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小数的正确表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也使学生能利用小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

七、土地面积单位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这一单元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材加强了操作和实地观察,如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测量等活动,以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具有初步的表象;练习中还要求学生测量一些所熟悉的场地,如教室、操场,了解其面积的大小等。教材中还出了一道联系实际的例题,说明计算出土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并通过具体推算,得出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接着介绍了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最后整理出土地面积进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发现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标签:;  ;  ;  ;  ;  

小学数学五年制第六卷简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